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doc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doc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考点梳理I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

其基本考点为:1.诗意理解。

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

2.意境把握。

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

3.内容概括。

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

4.写法品析。

就是品味诗词屮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5.名句赏析。

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來进行欣赏。

【备考指导】古诗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

其一,注重系统习,做好知识储备。

对课内诗词的S习要通盘考虑,特别要重视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

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

如对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川的表达技巧、诗歌篇章结构以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为答题奐定坚实的基础。

其二,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

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

赏析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

【例题解析】(2011年湖北孝感试题)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

诗人赋予“日”与“春” 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D.“浊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即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有家难冋、功业未建的矛盾心理。

【解析】本道试题叫个选项全部是对古诗词名句的赏析,且基本上都是对诗句情感的品析。

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将这些句子放在所属的整首诗或整首词中來考量,一眼便可知B项所表达的内荇与原诗表达的爱国情怀有距离。

宂其原因,是没有弄清“花”的深刻含义(国家),对它的理解停留在表而上。

[能力训练】(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观”字统领企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 .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

“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山了大海吞吐口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3.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乂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 “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三、叫两句中的“平” 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

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來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交待踏青的去处,简介明快的勾勒了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鸾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舂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的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春草深深、景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3.发挥想象,具体描绘一下湖东的景色。

(四)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词屮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句,运用 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心胸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而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 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 • • •(五)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祌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选择赏析有误的一项:()A.“岱宗夫如何?齐魯青米了” 一联前一句写出作者一见泰山吋的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后一句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B.“造化钟祌秀,阴阳割昏晓”写细望中所见的泰山的祌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 一句蕴涵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及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 .一二句写远眺之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己的心情。

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

着一“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特设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

山屮层云缭绕,使心灵爱到涤荡。

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

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3.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你的启示。

(六)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__________ ,描绘了边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本诗写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山高路远,以“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自比,在叙事屮流露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选山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A .首联前一句写自己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后一句说自己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B.颔联是说使者到了居延,就象滚滚尘沙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乂像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了胡天的上空。

C.颈联两句,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云霄,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大。

D.结尾一联是说使者到了萧关,遇到巡逻侦査的骑兵,一问,才知道督护的军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山呢。

(七)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酋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 1岁吋,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2.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

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H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忪精祌。

1.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