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设计说明

涵洞设计说明

洞口设计说明一、设计要点:1、洞口建筑通用图包括:八字翼墙、锥坡、一字墙护坡、跌水井、窨井、急流坡六种洞口型式。

如遇有其他型式,可参考各涵洞设计图有关尺寸,按实际情况另行设计。

其中:八字翼墙,锥坡附有工程数量表,工程表中不包括外接一字墙、田路分隔墙、边沟铺砌及山坡急流槽数量。

2、跌水井一般适用于山坡有水型,窨井一般适用于山坡无水型,八字墙、锥坡一般适用于通道及填方路段涵洞,同时配合边沟。

二、主要材料八字翼墙、一字端墙洞口三、施工要点:1、涵洞进出水口均应与洞身分开浇筑,连结缝内填充沥青麻絮或其他不透水材料。

2、上部构造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铰结板时,八字翼墙之根部顶须削峰成平台,以利于预制盖板上的帽石相配合,削除部分的体积甚小,计算工程量可不扣除。

工程数量中帽石未计入。

3、暗涵洞口帽石,可按涵洞孔径预制安装或砌(浇)筑。

4、洞口八字墙及一字墙的地基承载应力【σ】≥100Kpa。

5、其他未尽事宜按施工规范办理。

盖板明涵设计说明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1—85)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2-85)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B,范》(JTJ022-85)二、技术指标1、1.0,2.0,2,5,3.0,4.0米2、交角:0°,10,20°、30°,40°,45°3、载重:汽超-20,挂-1204、地基承载力:[o]≥200Kpa三、主要材料1、预制盖板:30#砼2、铰接缝:30#砼3、现浇铺装层:30#钢筋网防水砼4、支撑梁:25#砼5、台帽、台身:25#砼6、基础:15#砼7、铺砌:过水涵底采用40cm7.5#双层浆砌片石通道涵底采用18cm厚20#砼+22cm厚天然砂砾(或碎石)8、锥坡:7.5#浆砌片石,10#砂浆勾缝9、钢筋:I(φ),II(Φ)级钢筋四、设计要点1、行车道板件活载横向分布系数,按铰接板计算2、行车道板有效厚度,除预制板外,尚计入板顶砼铺装8cm,余均作为磨耗层3、涵台系利用上部构造及下部构造支撑梁作为支撑形成四铰刚构体系,借助于涵台后之被动土压,使其稳定4、本图基础埋深最小深度在涵底铺砌面下1米,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加5、涵台与洞口分开建筑,涵台计算宽度为垂直路基方向的涵台全宽,涵台底面的地基承载力采用平均应力计算五,施工要求1、预制盖板时,须待砼强度达到70%设计值后,方容许脱模堆放和运输;堆放时必须在栓钉附近设置垫块,区分盖板顶面、底面,不得上下倒置2、预制盖板安装后,采用30#小石子砼填塞块件端的缝隙,板接缝处的钢筋网按图弯折,搭接,并以铁丝绑扎,将板面冲洗干净后,用30#小石子砼浇注接缝,注意捣固密实,铺装须在填接缝砼终凝前完成3、盖板两端预留栓钉孔,与涵台锚固4、为保证轻型桥台的稳定,除构造物牢固埋入土中外,尚需保证铰接处有可靠的支撑栓钉,盖板与涵台的胸墙间及板间连接缝间均用30#小石子砼或12.5#水泥砂浆填塞5、预制盖板及涵台上的预留栓钉孔均应位置相应,以便安装6、涵台台帽铺筑三角垫层,使涵台支撑盖板面成1.5%-2.0%的横向排水坡度,上垫1cm油毛毡7、沉降缝在路基中线设置一道,然后向两侧每隔4-6米设置一道,缝宽2cm,用沥青麻絮填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约15cm8、涵台后填土,必须在填塞栓钉孔及盖板连接缝的砼或砂浆强度达到70%进行,填筑台后填土时,应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两侧涵台面对称分层填土及夯实,应选择含水量最佳及透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砂砾石等,并保证内摩擦角不小于35°,台后排水设施按具体情况布设,但不宜在涵台中部作泄水孔9、支撑梁应设置在涵底铺砌层里面,正交涵台沿路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斜交涵洞在两涵台交又部分均匀对称布置,并在两端设置斜撑梁;支撑粱需垂直于涵台侧面,其端头应与涵台侧面紧密相接10、位于平曲线,缓和曲线上的涵洞,当需要时,可用调节台帽或台身高度,以及台帽面坡的方法与超高横坡相顺应盖板涵设计说明一、类型:本图按涵顶填土高度设计为两种形式1.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而一般适用涵顶填土厚度0.5~4.5米。

2.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适用涵顶填土厚度2.5~7.5米。

二、主要材料:三、设计要点:(一)、上部构造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按筒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盖板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极端的厚度。

3.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4盖板顶最小填土高度为0.5米。

5.预制益权按99厘米和74厘米两种宽度绘制,若需变更盖板宽度,可参照本图的配筋根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6.当为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按实际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拼装,也可就地现浇。

(二)、下部构造1.计算涵台内力时,分离式基础盖板涵洞假定盖板与涵底铺砌为支撑,涵台作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承受台后的水平压力; 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洞,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

2.当涵洞的基底上承载力小于本图所拟定的容许范围时,即不能使用本通用图,此时可在基底设置砂砾石、碎石或砂垫层,提高基底承载力,使其达到本图所拟定的容许范围后方可使用。

J台后活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4.部分涵顶填土厚度较小的涵洞,在活载作用下台身产生较大的偏心距,设计时适当加大了按弯曲抗拉强度验算条件计算的台身宽度。

5图中未附涵台及一字式墙勾缝工程数量,设计时可按具体尺寸予以计算。

四施工要点:(一)、上部构造1.预制盖板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脱模吊运。

2盖板块件堆放时应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绑捆吊运。

3盖板上的帽石可就地安装,或预制砌筑。

(二)、下部构造1.在整体式基础涵洞的涵台筑砌前,应在基础与涵台的接触面处将基础顶面进行正规拉毛处理,冲洗干净,以利基础与涵台间牢固结合。

2盖板安装完毕后,应采用30号水泥砂浆填充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台后填土。

3.台后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选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土等对称分层夯实。

4.除设置在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外,涵台台身及基础应每隔4~6米设置沉降缝一道,缝宽2厘米,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且不透水材料填塞。

5.涵台基础底面埋置深度应符合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4-85)第3.1.1条的规定.6.分离式基础涵洞的涵底铺砌采用40厘米厚7.5号砂浆砌片石,砌筑时应确保砂浆饱满以起支撑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高填土盖板涵设计说明一.技术指标:1.孔径:L0×H=1.5×2.0、2.0×2.5、3.0×3.5、4.0×4.5、2—4.0×4.5米。

2.交角:90°,85°,75°,70°,65°,60°,55°,45°3.填土高度:扳顶填土高度为7.5~11.5米。

4.盖板以下路基边坡串为1:1.75。

二、主要材料:三、设计要点:(一)、上部构造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按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

2.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角分布,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3.预制盖板按99厘米和74厘米两种宽度绘制,若需变更盖板宽度,可参照本图的配筋根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

4.当为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扳按实际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拼装,也可就地现浇。

(二)、下部构造1.计算涵台内力时,分离式基础盖板涵洞假定盖板与涵底铺砌为支撑,整体式基础盖板涵假定盖板与涵台。

涵台与基础的结合面为支撑,涵合作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承受台后的水平压力。

2.当涵洞的基底土承载力小于本图所拟定的容许范围时,即不能使用本通用图,此时可在基底设置砂砾石。

碎石或砂垫层,提高基底承载力,使共达到本图所拟定的容许范围后方可使用。

3.台后活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5.图中未附涵台勾缝工程数量,设计时按具体尺寸予以计算。

四、施工要点:1.预制盖板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脱模吊运。

2.盖板块件堆放时应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绑捆吊运。

3.在整体式基础涵洞的涵台筑砌前,应在基础与涵台的接触面处将基础顶面进行正规拉毛处理,冲洗干净,以利基础与涵台间牢固结合。

4盖板安装完毕后,应采用30号水泥砂浆填充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台后填土。

5.台后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选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砾土等对称分层夯实。

6.除设置在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外,涵台台身及基础应每隔4~6米设置沉降缝一道,缝宽2厘米,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且不透水材料填塞。

7.涵台基础底面埋置深度应符合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4-85)第3.1.1条的规定。

8.分离式基础涵洞的涵底铺砌采用40厘米厚7.5号砂浆砌片石,砌筑时应确保砂浆饱满以起支撑及承受冲刷的作用。

9.洞口与洞身应分开砌筑,缝内用沥青麻努或其他具有弹性且不透水材料填塞。

圆管涵设计说明一、主要材料:1、管身砼:30号砼。

2、管身钢筋:纵向钢筋采用I级钢筋(R235);螺旋主筋采用Ⅱ级钢筋(HRB335).3、基础:管身基础采用15号片石砼,八字墙、一字墙基础均采用15号砼,4、洞口:①八字墙身和一字墙身及帽石采用20号砼;②洞口铺砌、一字墙护坡、截水墙均采用7.5号浆砌片石,片石标号不小于30号。

③勾缝材料采用10.0号砂浆二、设计要点:(一)设计计算:1、采用容许应力、极限应力两种方法分别对截面进行了应力与裂缝计算。

2、活载计算理论:按刚性管节计算即不考虑管节的变形,也不考虑涵洞顶土柱和周围填土间的摩擦力,采用角度分布法计算,半无限弹性体理论核算。

3、管节配筋按纯弯板断面分析,采用双向配筋管壁设置内外圈两层钢筋,并根据管径大小区别配用不同等级的钢筋,管节配筋由裂缝控制设计。

4、当填土厚≤6m时,考虑活载影响,但由于汽车—超20级、挂车—120两者荷载对管节产生的应力相差甚微,配筋无差异,故将二者合并。

当填土厚>6m时,活载影响不计。

(二)构造1、管节分标准管节和调整长度用的辅助管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