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桥梁、涵洞工程设计说明书1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时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逐一进行了认真研讨、科学论证,具体执行情况如下表。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览表表6-1序号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同意扬之河大桥推荐采用3x4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方案,建议涵洞位置结合水系、地貌及汇扬之河桥施工图阶段采用3x4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方案;涵洞位置已结合水系、地貌及2优化桥梁结构设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复核桥梁桩基单桩承载力值,并考虑施工条件。
已根据桥位位置处的地质勘探报告,复核了桩基单桩承载力及其桩长。
3 桥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管线的设置。
桥梁设计中主要考虑弱电及照明管线等,并考虑其对桥梁主体结构的荷载作用。
2 执行的规范及标准2.1 执行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2004)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7、《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9、《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10、《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0)2.2 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公路-I级。
2、设计行车速度:40 km/h。
3、桥面宽度:单幅为0.5m(护栏)+9.0m(行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单幅宽14.75m。
4、横坡:双向2% 。
5、纵坡:最大纵坡2.45%,最大竖曲线半径2600m 。
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本段路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g。
7、设计洪水频率:1/100,百年一遇洪水位27.2m。
8、有无通航要求:无。
9、安全等级:一级,对应于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1;10、环境条件Ⅱ类,环境平均相对湿度RH=80%。
3 沿线桥涵分布情况线路设大桥1座,即扬之河桥,左线桥长125.7m,右线桥长126m;涵洞4道,其中圆管涵3道,共长70.89米,1-5米通道(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一处;竖井两道。
桥涵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桥梁、涵洞一览表 表6-2序号中心桩号结构类型孔数--跨径(孔径-米)交角(度)备注1K0+231.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 3x40桥跨范围K0+171.0~K0+291.0,路线方向与水流法线方向夹角为0°。
2ZK0+231.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 梁39.7+2x40桥跨范围ZK0+171.3~ZK0+291.0,路线方向与水流法线方向夹角为0°。
3 K1+607.0 圆管涵 1-Φ1.25 0 沟通左右线外侧水系,横向贯通4 ZK1+608.0 圆管涵 1-Φ1.25 0 沟通左右线外侧水系,横向贯通 5 ZK1+935.0 圆管涵 1-Φ1.25 0 沟通中央分隔带与左线外侧边沟6 K0+166.5 通道 1-5 0 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 7ZK0+166.8通道1-5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4 扬之河桥设计要点上部构造:主梁为40mT 等高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 梁,梁高为2.5米,边梁宽2.05m ,中梁宽1.70m ,湿接缝宽0.981m ,T 梁桥面2%的横坡由T 梁预制时形成。
预应力钢铰线分别采用符合GB/T 5224-2003标准钢绞线,锚具采用AM 锚具。
下部构造:本桥段下部采用桩柱式桥墩,桥墩墩柱直径为160cm ,桩基直径为180cm 。
小桩号侧采用重力式桥台,大桩号侧采用柱式桥台,桩径180cmcm 。
盖梁、墩柱采用C40混凝土,承台采用C30混凝土,桩基采用C30水下混凝土。
图3-1 扬之河桥跨中横断面布置图3-2 扬之河桥梁端横断面布置5 涵洞设计要点隧道出口后左右线外侧均设有边沟排水,中央分隔带内亦设置边沟进行纵向排水。
隧道出口附近,两山山脊汇水,为了平衡山洪或左右侧水流量不平衡的情况,考虑此处水系进行沟通,故在ZK1+608.0对应(K1+608.0)处各设置一道圆管涵,在中央分隔带范围内通过竖井进行沟通,中央分隔带排水沟中的水通过圆管涵排至两侧边沟。
路线在K2+000位置左右线设计线重合,为将中央分隔带内水流排至外侧排水沟,故在ZK1+935.0处设置圆管涵一道。
中央分隔带内水流通过竖井与圆管涵进行沟通。
扬之河右岸规划有防汛通道。
防汛通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结构,板长6.0m,正交布置。
通道净宽为5.0m,净高为3.2m,其中心桩号为ZK0+166.8(对应K0+166.5)。
6 主要材料及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情况6.1混凝土主梁砼C50混凝土桥墩盖梁C40混凝土承台C30混凝土桩基础C30水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混凝土为C30,螺旋主钢筋为HPB300钢筋,纵向钢筋为HPB300光圆钢筋,洞口翼墙、端墙、倒虹吸竖井为C25砼,管节基础为C25号砼。
混凝土所使用的各项材料的质量应经过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有关规定。
同时混凝土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的规定。
对配制混凝土用的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选用水泥应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水泥应按出厂日期,水泥品种分别堆放,超过三个月存期,应重新取样检验,不得使用已结块的水泥。
2、细骨料一般应采用级配良好、质量坚硬、颗粒洁净的河沙,并应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时方可使用。
砂中杂质含量应通过试验测定,其中含泥量≯3%云母含量<2%轻物质含量<1%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 <1%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
3、粗骨料应选用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为骨料,其中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10%泥土含量≯1%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 ≯1%4、拌和用水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污水、PH 值小于5的酸性水及含硫酸盐量按SO42-计超过水的质量O.27mg/cm3的水不得使用。
5、外加剂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性能应符合外加剂标准的规定。
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使用时符合产品说明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有关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不得使用未经任何工程中应用的外加剂。
6、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不同构件、不同强度等级和施工实际用材,设计试配适合施工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其中①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本工程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55,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
②最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不得大于500kg/m3,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350kg/m3。
③对于现浇下部结构,包括桩基、承台、支座垫石的混凝土建议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水泥含量为390 kg/m3。
当采用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产品说明,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②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0.2%,对预应力混凝土则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0.1%;许可掺用部分替代水泥的混和材料,如粉煤灰、火山灰及粒化高炉矿碴等,应遵照《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中的相关规定;①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参照有关泵送混凝土的配合要求,并结合工地实际情况选配。
建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8cm~18cm,砂率宜为40%左右。
②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应结合结构情况,构件特点及施工条件选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对入模坍落度参照《施规》中有关要求选用。
③掺用高效减水剂或速凝剂且混凝土运距较远时,应在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再掺入重拌。
允许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随意加水。
确有必要,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保持水灰比不变。
当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时,如泌水、坍落度等,则不得使用此拌和物。
6.2高强钢材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单根钢绞线直径φs15.2mm,截面面积A=140mm2,弹性模量Ep=1.95x105Mpa,塑料波纹管成孔。
本工程所用预应力钢绞线均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中的规定;预应力钢绞线用的锚具均须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中的规定;预应力钢绞线用的塑料波纹管均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中规定。
6.3普通钢筋采用HPB300、HRB400级钢筋及钢筋焊接网,其技术标准应分别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焊接钢筋网》(GB1499.3-2002)的规定。
在使用前进行抽检,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检验证明,钢筋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
钢筋的存放必须避免锈蚀和污染,对进口钢筋,除力学性能应满足相应的国产钢筋的规定要求外,还应在使用前检测其含碳量及焊接性能。
6.4钢材除图纸中特别注明外,预埋钢板和构件采用Q235C钢,技术标准必须符合《碳素钢结构》(GB /T 700-2006)的有关规定,选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焊接用钢丝》GB1300-77或《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GB981-76的要求,并与本桥采用的钢材材质和强度相适应。
焊缝应符合《手工电弧焊接接头的基本式与尺寸》GB985-80与《埋弧焊焊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GB986-80》中的有关规定。
焊缝的检查应满足以下要求:①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焊接24小时以后,方可进行探伤检验。
②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JTJ041)的规定。
③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JTJ041)的规定。
6.5其他所有材料必须具有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确认的产品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明。
1、支座扬之河桥采用板式橡胶支座。
2、伸缩缝伸缩缝应符合《公路桥梁伸缩缝装置》行业标准,伸缩缝预留槽内填充C50钢纤维混凝土;伸缩缝应具有良好的密水性和排水性,并便于检查和清理。
供应商应提供有关产品试验和使用鉴定材料等,经设计认可后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