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坡体小论文

滑坡体小论文

北京周口店太平山西坡滑坡形成机理与预防措施
摘要:
滑坡(LANDSLIDE)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等。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本次实习以太平山西坡滑坡为研究对象,探寻其成因机制及对预防整治措施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周口店太平山,滑坡体,成因与防治
引言:
在周口店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周口河这条路线观察滑坡体与河流阶地时,由于当时只能远观,对滑坡体好奇并产生了兴趣,实习期间的雷雨天气使得我们更加关注这一问题。

我们将在滑坡体的简介,太平山西坡滑坡体,野外鉴别及预防机制,成因这几方面进行论述。

正文:
一、滑坡体的概念。

形成过程及其简要理解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有三大要素,即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床。

根据其地貌特征,包括滑坡后壁与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

由此可见,滑坡也可以归为一种特殊的断层构造,只不过是上盘下降而下盘不动而已。

滑坡的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

①蠕动变形阶段或滑坡孕育阶段。

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缓慢、匀速、持续的微量变形,并伴有局部拉张成剪切破坏,地表可见后缘出现拉裂缝并加宽加深,两侧翼出现断续剪切裂缝。

②急剧变形阶段。

随着断续破裂面的发展和相互连通,岩土体的强度不断降低,岩土体变形速率不断加大,后缘拉裂面不断加深和展宽,前缘隆起,有时伴有鼓张裂缝,变形量也急剧加大。

③滑动阶段。

当滑动面完全贯通,阻滑力显著降低,滑动面以上的岩土体即沿滑动面滑出。

④逐渐稳定阶段。

随着滑动能量的耗失,滑动速度逐渐降低,直至最后停止滑动,达到新的平衡。

以上4个阶段是一个滑坡发展的典型过程,实际发生的滑坡中,4个阶段并不总是十分完备和典型。

由于岩土体和滑动面的性质、促滑力的大小、运动方式、滑移体所具有的位能大小等不同,滑坡各阶段的表现形式及过程长短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结合太平山西坡研究滑坡的形成机制
(1)地形地貌条件:
滑坡体形成时坡度一般在10°到45°之间,需要前方地形开阔,留有滑动空间,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较为典型的地貌应是上陡中缓
下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

而周口店太平山的滑坡,曲流河发育,河流溯源下蚀作用强烈,地表形态不稳定,重力地貌随处可见,在滑坡体山上可见有煤层。

(2)岩性
滑坡体组成的岩土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岩土层越稳定。

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速越高。

太平山的岩性出露较为完整,主要是马家沟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以及杨家屯组。

马家沟组为灰岩与白云岩,钙质千枚岩,岩溶角砾岩;本溪组为硬绿泥石角岩和板岩;太原组为变质岩屑砂岩,红柱石角岩钙质炭质板岩;山西组为变质岩屑砂岩,炭质板岩;杨家屯组为豆腐块砾岩,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只有本溪组与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太平山的岩石组合中砂岩和砾岩形成陡坎,板岩,灰岩和含煤系地层形成缓坡。

其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煤系地层、板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更易发生滑坡。

(3)地质构造
滑坡体内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岩层,若此种地质构造越发育,则形成滑坡的规模越大越多。

此外,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滑坡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而周口店地区是位于构造变形极为强烈的地区,有著名的房山西断裂带,其中断裂纵横交错,周口店地区还发育有多期褶皱,褶皱弯曲起伏。

滑坡区是形成在太平山向斜的扬起端。

由于与褶皱相伴生的节理,劈理,小褶皱,裂隙,层面十分发育,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另外,由于周口店地区夏季雨水较为丰富,来到实习基地的短短日期内发生了多次降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坡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的产生。

(4)诱发因素
滑坡体诱发的外界因素越强,活动强度越大,如强烈地震(岩土体不稳定,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与降低,造成岩土体变形),而特大暴雨常常会导致高速滑坡,在我们来到实习基地后已经发生多次降雨,我们猜测太平山此处的滑坡形成也正是依据这一重要因素,而前两天的暴雨并未造成滑坡体的较明显滑动,得益于我们对滑坡目前已有的认识与防治。

(5)人类的工程活动
尽管根据文献的调查,改滑坡形成于300年前,但现在坡底仍可见一煤层及较多的建筑及废弃建筑,同时可见人类采煤等留下的活动遗迹,这对于此处居民的安全形成了潜在的危险,同时也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性,极易发生进一期的滑坡。

三、滑坡的野外鉴别
对于已稳定的老滑坡体:1、后壁高,长满树木,找不见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斜坡较陡,土体密实,
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

4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自然冲刷沟很深,有基岩裸露。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泉水流出。

对于不稳定的新滑坡体:1、总体坡度表面较陡,滑坡体表面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有滑坡平台。

2、面积不大,具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新生冲沟。

4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四、太平山西坡滑坡成因总结
经过我们一组成员的探讨与研究,将太平山西坡滑坡的成因归于其褶皱及其次生构造,如节理,劈理,以及周口河的侧蚀作用,还有部分人为的工农业因素。

首先,节理、劈理、褶皱属于构造方面的影响,它们形成的裂隙切割了岩层,巨大的岩土体极易形成滑坡体,裂隙面及松散的岩土层形成滑动面,随着雨水的浸泡或者地壳运动导致地下水升降的影响,使得岩体增重,其抗剪强度降低。

其次,在50年前,周口河还是一条大河,河水以较大的流速流至此地,其强烈的侧蚀作用使得太平山底部被掏空,因此,潜在的滑坡体受重力作用,当其滑动力大于岩土的抗滑力时,伴随一些外部诱因,最终形成了此处的滑坡;除此之外,人类在周口河附近进行农业种植,房屋修建并由于太平山上山西组含有可采煤层,人为的开采导致滑坡更易形成。

五、滑坡的预防措施及治理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A水平钻孔疏干;B垂直孔排水;C竖井抽水;D隧洞疏干;E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力学强度,提高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A削减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

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B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
(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
(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
(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6)镶补沟缝。

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现在已采取的治理方法有:①为周口河修建河堤,减少周口河的河流侧蚀作用;②停止开采煤矿;③种植植被,加防护网。

六、致谢
感谢老师在周口店地区的精心指导及其他同学的帮助与支持,同时感谢小组成员的积极配合与团结合作。

参考文献:
[1]王根厚,颜丹平,王果胜,刘文灿.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指导书[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2]阳友奎,周迎庆,等.坡面地质灾害柔性防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