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第一次全体大会发言稿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兰德文,来自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记者团10级文字部的一员。
今天,在这个充满收获与喜悦、目标与激情的金秋时节,我们欢聚一堂。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被提为正式记者并作为代表上台发言。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校党委宣传部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的信任,感谢记者团全体成员给我的支持。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武工院旧貌换新颜。
记者团又迎来一批新成员,新鲜血液的注入一定会是我们记者团活力倍增、魅力四射。
如今,面对新老面孔,遥想当年,不免感叹时间消逝之快,岁月流逝无情。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相聚在此是一种缘分,应当好好珍惜。
大学生记者团是一支承载梦想与希望的光荣队伍。
在这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从这里,又走出了一大批更加优秀的人才。
这里有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的文学爱好者;这里有热爱生活、定格美丽的摄影爱好者;这里有多才多艺、擅长绘画的美术爱好者;这里还有懂网络、会技术的电脑爱好者。
自从进入记者团那一刻起,我就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的温馨。
蓦然回首,往事一幕幕重现。
去年今日此校中,不思量,自难忘。
许许多多美丽的画面在我心中不断呈现,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那感觉就像一汪清泉注入我的心田,透彻心扉;又如一坛美酒在我心中愈酿愈烈,需要我用心珍藏、细心品味。
回首过去一年的往事,我跟随学姐一起写过稿子,陪同学长一起下过军营,和同伴一起发过报纸,并且还亲身经历过记者节晚会、首届“我与校报”演讲比赛、校运动会、迎新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学写稿时,学长、学姐不厌其烦的讲解会让我感动好久好久;下军营时,学长、学姐真心的关爱与呵护会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发校报时,学长、学姐满意地点头会让我高兴整整一夜。
在这里,我感受到老师们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名师风范;体会到学长、学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光辉形象,也收获到朋友间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纯真友谊。
幸福像花一样美丽,我感觉我的生活在此充满激情,人生在此充满欢乐。
回忆无限,收获无限。
听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我们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我们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在记者团里,欢乐无处不在。
还记得和方丹凤学姐一起领着报纸、冒着细雨、饿着肚子各自赶回寝室的滑稽场景;还记得和黄志聪学长一起顶着烈日、吹着大风拉横幅招新的难忘身影;还记得何田学姐一次次百烦不厌的给我讲稿的认真画面,还记得好多好多……那些美好回忆就像沙滩上的贝壳永远捡不完、赏不尽。
当我伤心难过时,我会拿出他们给我心灵的安慰,换来我开心的笑容。
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记者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是时代进步的参与者,在笔触下彰显道义,在前行中守护正义。
记者是青春无悔,记者是乐此不彼,记者是激励的生命,记者是沸腾的热血。
做记者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
在大学生记者团里,我体验到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责任,什么叫伟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追昔抚今,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我一定会积极向上、努力工作,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加奋发、昂扬、团结的精神面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记者团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我们一定会越得更高,飞得更远。
请相信,心之所愿,无所不能!我的发言完毕,谢谢!篇二:记者团工作总结(演讲稿)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记者团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成立于2003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安徽省轻工业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院和安徽工业经济学校并入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并更名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是安徽举办职业教育最早的院校之一,现占地1598亩,在校学生15000余人。
一、明确方向地完善职能工作我院记者团隶属于院新闻宣传办公室(他前身是院党委宣传部),由院报编辑部直接领导的独立于院学团联之外的唯一学生新闻社团,成立于2003年9月,其根本任务是协助院报编辑部开展工作,提高院报采编水平及宣传效果,并努力开展面向社会新闻媒体、文学刊物,特别是加强与各兄弟院校校报之间的信息交流。
目的是进一步宣传学院办学成就,展示校园新风,揭露校园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为院报、新闻网站提供各类稿件,更新和刊出学院宣传橱窗,培养校园新闻人才,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目前,我院记者团采用老师领导下的团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设有正副、团长一名和下设办公室、采编部、编辑部、发行部、外联部等五个主要职能部门。
团长主要拟定学期工作计划和宣传重点,传达指导老师布置的工作,向指导老师汇报工作施展情况,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具体工作事务。
办公室主要负责协助团长管理记者团事宜,协助记者团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
做好团内秘书工作、财务工作、团内各项工作的档案工作,做好例会制度和值班制度制定、实施与监督工作;采编部主要负责新闻稿件的采写,追踪报道校内重大新闻事件,及时采写最新实事动态。
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文艺方面的各种竞赛活动,为记者团争光,组织做好新闻培训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工作;编辑部主要负责向院报、学院网站和文萌报提供稿件,按时按期选稿、排版、编辑、校对、督促印刷工作,组织对新成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策划各种形式的文学讲座与征文;发行部负责本团类各种刊物以及《安徽青年报》的发放,邮寄工作(一是邮寄给兄弟院校交流,二是邮寄给刊发稿件同学的父母做好勉励教育),活动策划、组织,对活动的开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负责校内灯箱、宣传栏的维护和清洁。
负责海报的制作和粘贴工作,;外联部负责记者团对外宣传和联络,包括与校内其他重要学生组织的沟通与协作以及与校外(省外)相关学生组织的联络与交流;负责文萌报资金的筹集和第三版面的制作,负责活动策划。
为规范和加强记者团的管理,继承和发扬记者团的优良传统,创造良好的团内氛围并不断开拓创新,使之良好有序的运作,记者团特地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例会制度,值班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建议制度等。
随着各项制度的制定以及逐步完善,团内成员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充分调动了学生记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记者团承诺:“我们心怀二十岁的良知,真实记录、报道对理性的呼唤,对本真的祈求,对公义的捍卫,对丑恶的鞭挞,对美好的歌唱。
”二、开拓创新地做好各项工作1、招才纳贤注新鲜血液古语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校园也恰如其分,美丽的象牙塔下,夏送秋迎,如何保持记者团的持续性和战斗力,我想是每位在座同仁共同的话题。
这同样也是我院记者团一个重要工作。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发挥有写作特长同学的作用,给广大写作爱好同学一个成长的舞台,在每年新生报道、军训期间分组派遣记者团成员、分批次在各系部开展宣传,目的让同学了解记者团。
招新采用自愿报名和重点人才吸纳的方式,自愿报名凭申请书、个人简介和一份自己的个人文学作品参加第一轮面试。
重点吸纳的凭借老师推荐和以前获奖情况以及个人对新闻、文学直接录用。
目前面试主要根据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比例采用3轮淘汰制,第一轮面试主要看参加面试同学的态度以及他们之前交的材料。
第二轮面试采取随机抽题的形式,之前由团内现有成员出题,题目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学习,生活,思想,团内工作等各方面。
面试者就自己抽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轮面试,模拟采访场景。
随机抽取采访题目,现场走访观察作题材不限的作文,或是模仿采访,面试官综合各方面素质进行打分,或是综合理论考试(新闻常识、文学常识、时政要闻等)。
经过面试后试用期2个月合格后方能成为记者团的新成员。
2、自力更生办《文萌报》《文萌报》是安职院记者团独立自主、自筹经费创办的一份校园报(目前没有刊号),于2009年创办,目前已办了9期。
创立这份报纸的意图是想办一个宣传先进事迹的平台、办一个讴歌校园文明的话筒、办一个照耀校园丑恶的镜子、抒发心感情怀的驿站。
报纸现有四版,第一版主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些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就业指南、心理健康、大学生活指南等;第二版和第三版主要采集校园内的信息,并加以采访,以新闻稿的形式刊登;第四版刊登文艺稿,稿源不限,每位同学都可以投稿,该版由编辑部负责。
在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下,《文萌报》至办刊以来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评价,也逐步实现了安职记者团创刊的愿望。
学院党委书记方徽聪曾寄语《文萌报》说:《文萌报》像冬天的太阳,给同学们以温暖;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万物的成长;像金黄的钥匙,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像飘扬的旗帜,引导学子们前进的方向;像冲锋的号角,激扬青年英才奋斗的力量3、舆论宣传引导方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理解就是大学就是在于彰显人本来的特性和所具有光明德性,再互相推广,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再做到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作为一个学院的新闻社团如何发挥宣传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想应该是每个学生记者的应尽的义务。
所以我们及时报道校园先进、讴歌优秀、表彰残疾学子顽强,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向优秀、文明靠拢。
校内新闻采编,先进事迹、人物采写(老师、同学、集体都有)每年都多达30多篇。
如《访我院优秀教师系列》、《走进我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学高为师,诲人不倦》、《盛会华章,志愿平台——走进“四体会”我院志愿者》、《轮椅上的大学》等。
团内专门成立了一个新闻策划小组,定期策划一些主题,如学风建设,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就主题安排记者进行采访,着重宣传,及时宣传。
4、用好校内宣传栏,发挥阵地优势校内宣传栏、阅报栏,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积极发挥校内宣传栏的作用,是推动篇三:校报记者团简介《咸阳师范学院报》学生记者团团队撷采我校校报学生记者团成立于2009年9月,作为辅助校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进行《咸阳师范学院报》新闻采集和报纸编辑的学生团体。
时至今日,已跨过了六个年头,现如今已发展成为我校最优秀的学生宣传团队之一。
大道漫漫,回首数年发展历程,我学生记者团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下,经历了从成立、发展到不断壮大的过程。
如今在团队建设上,记者团主要设有:采访部、编辑部、美编部、文艺部和办公室等五个部门。
各部门工作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密切,团队建设梯度合理,任务分工明确。
在“六年七届”的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中,我们切实以我校校报为平台,现已成为我校众多学生团体中传播主导舆论、正确信息和健康文化的先行者。
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集体活动中,我们都坚持以“反映学生心声,切近校园生活;增强院报活力,丰富校园生活;增强新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开展工作,在思想上能够及时报道和反映学院举行的各种活动,在我校广大师生群体中倡导并已形成了日趋健康、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记者团成员分布在各个院系,人员积极性高,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