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修改
主权债务危机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相联系并互相 影响。金融、经济危机能引起债务危机, 反过来债务危机也能引起金融、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之后总是伴随着财政赤字和政府 债务的增加,主权债务风险将大大提高。
二是来势凶猛且传导迅速。2001年,希腊为 加入欧盟隐匿债务,进行表外融资。近年 来又发行了大量低利率债券,债务负担严 重。虽然有证据表明其经济严重失衡,但 各方仍心存侥幸,认为不会带来严重后果。 2009年末,国际评级机构突然宣布希腊国债 信用降级,前景展望为负面。全球股市应 声下跌,欧元兑美元比价大幅下滑。同时, 国际原油、金属等期货价格纷纷下跌。几 周之内,危机迅速蔓延至整个欧元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
欧债危机进入关键时期,2012 年2月至4月欧元区PIIGS五国将迎 来一波更大的偿债高峰。希腊依然 是债务问题上最脆弱的国家,2012 年3月份债务到期量较大。然而鉴 于目前市场对于希腊的悲观预期已 经很充分,如未真正无序违约。
未来希腊问题的关注点主要在于: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程回顾
危机背景 2001年,希腊正在为加入欧元区而犯
愁,因为根据希腊当时的债务情况,希腊 不符合欧元区成员的要求。根据欧洲19 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 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 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的3%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但是当时的希腊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
在德国国会最终讨论政府欧债危机决议之 前,德国工业协会2011年8月29日在媒体呼 吁,即使将为本国利益带来一些损失,也 应该不惜代价拯救欧元。不过,这种政策 主张同政府有所不同。德国政府虽然联合 法国力挺欧元,但出于对本国利益考虑, 在决定拯救措施上有所保留,德国财长朔 伊布勒声称德国“不会不惜任何代价”为 债务国提供支援。
因为国家信用是强制信用、终级信用,其 内涵是政府公信力。所以,主权违约本质 上是国家信用丧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会带 来灾难性后果。在历史上,政府违约的例 子举不胜举。比如,1886年埃及就曾因财政 破产而被迫向英国和法国交出其国家经济 命脉——苏伊士运河运营管理权。
比如,1886年埃及就曾因财政破产而被迫向 英国和法国交出其国家经济命脉——苏伊 士运河运营管理权。
1.对于债务减记规模的讨论;2.无 序违约的可能性;3.退出欧元区的 可能性;4.对其他问题国家以及欧 洲银行体系的传导。
什么是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 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 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 世界银行,或是其他国家)借 来的债务。
人们一般认为,政府的信誉比企业要高, 因为企业可能会破产,但国家是很难破产 的,国家有能力动员各种资源,用于偿还 债务。主权违约时,国家不能偿付其主权 债务,这意味着国家信用的丧失。
希腊债务危机
2009年10月2 0日,希腊政府宣布 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 过12%,远高于欧 盟设定的3%上限。 随后,全球三大评级 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 权信用评级,欧洲主 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 腊爆发。
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成员国应
将每年的财政赤字控制在当年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3%以下,公共债务总额 不得超过GDP的60%。但是,由于缺 乏有效的执行和惩戒机制,希腊多年来对 这套财政纪律置若罔闻,甚至在统计数据 上做手脚欺瞒欧盟。
目前,如何拯救欧债危机,在欧盟和欧元区都存 在巨大争议。欧元区经济的核心国家是德国与法 国,但德法两国对于出手相救存在分歧。如果为 解决欧债危机,欧元区在再推动财税融合和区域 整合计划,那么德法势必要背负长期而巨大的财 务包袱。法国政治意愿有余而经济能力匮乏,德 国则经济能力尚好但政治意愿淡薄,这是德法在 未来三五年很难对欧洲经济政府和欧洲债券有实 质性推动的最大制约。这种局面也是德国对出手 拯救欧债危机存在疑虑的重要原因。
易”方式,为希腊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
欧元的公共债务,以符合欧元区成员国的
标准。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 后发现,希腊国债赤字实际上高达3.7%, 超出了标准。2010年3月的消息表明, 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 2%,远远超过欧盟规定的3%以下。
有分析指出,高盛行为背后是欧美之间的 金融主导权之争。表面上来看,高盛在希 腊债务危机中的角色是金融机构和主权国的 表现。
为此,高盛公司为希腊量身定做了“货币 掉期交易”[1]和“信用违约掉期合约”[2] 两项金融工具,正是这两个金融工具导演 了希腊债务危机。高盛公司为希腊量身定 做的“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掩盖 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以符 合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高盛公司为希腊量身定做的“货币掉期交
欧债危机的复杂性与欧元体制有关。欧元 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统一以欧 元为货币、实行统一的利率政策等,但财
政政策却分散在欧盟各国政府手中,这被 认为是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所在。
在统一货币机制下,欧洲央行(ECB)应该承 担最后担保人的能力,即对欧元区成员国 的债务兜底。然而,这种最后担保人的作 用只在理论上存在,现在欧洲央行可以伸 手救助,但并不愿意担当这个角色。有分 析人士认为,其原因在于,提供这种保证 会给欧洲各国政界传达错误的信号,会创 造一个新的诱惑,促使各国政府继续过度 发债,因为反正欧洲央行都会埋单。于是, 欧洲央行拿出了一个替代性的方案——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来解决这个问 题。目前该基金拥有4400亿欧元的资金能力 用于购买欧债危机国家的债券。
2009年10月,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 公布了希腊财政的真实状况,宣布当年政 府财政赤字将达到GDP的12.7%, 是上届政府估计的两倍以上,而公共债务 将达到GDP的113%,约为3000 亿欧元。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下 调了希腊的主权评级。一时间,希腊债务 链全线崩溃,不仅相关银行被波及,有类 似弱点的国家主权债务全受到影响,希腊 债务危机的爆发震动了世界金融市场。希 腊债务危机引爆欧元危机,欧洲其他国家 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 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 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