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公法网上作业第1次任务

国际公法网上作业第1次任务

第1次任务_0002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国际法上的承认在承认国与被承认国之间引起一系列法律后果,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承认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B. 承认意味着建交C. 承认不具有溯及力D. 建交是承认的一种表现形式满分:2 得分:22. 国际法委员会于()年经选举正式成立。

A. 1948B. 1946C. 1947D. 1949满分:2 得分:23. 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

A. 克林顿B. 格老秀斯C. 普芬道夫D. 瓦特尔满分:2 得分:24. 国际法编纂的意义在于( )。

A. 国际立法B. 使国际法汇总成册C. 使国际法法典化D. 编辑成册便于查阅满分:2 得分:25. 联合国负责国际法编纂工作的主要机构是()。

A. 安理会B. 秘书处C. 国际法院D. 国际法委员会满分:2 得分:26. 在()的情况下,一国违反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可以不被视为国际不当行为。

A. 干涉他国内政B. 经济制裁他国C. 报复他国D. 武力封锁他国满分:2 得分:27. 最早将International law用来表示国际法的法学家是()。

A. 边沁B. 格老秀斯C. 惠顿D. 真蒂利斯满分:2 得分:28. 关于国家行使自卫权,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仅指单独自卫B. 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集体自卫C. 以受到外国干涉为前提D. 自卫不向安理会报告满分:2 得分:29. 各国采用()的方式将国际法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适用。

A. 分离或合并B. 采纳或转化C. 变通或保留D. 采纳或转让满分:2 得分:210. 18世纪末,()首先提出编纂国际法的倡仪。

A. 边沁B. 瓦特尔C. 宾刻舒克D. 沃尔夫满分:2 得分:211. ( ) 可以引起国家继承。

A. 政变引起的政权更迭B. 宪法程序外的政权更迭C. 领土主权被限制D. 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满分:2 得分:212. 国际法基本原则有()A. 任意法的性质B. 强行法性质C. 国内法性质D. 硬法的性质满分:2 得分:213. 学者对国家承认的效果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张,其中之一是()A. 宣告说B. 平行说C. 自然法学说D. 实在法学说满分:2 得分:214. ( )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A.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B. 《万国公法》的发表C. 《陆战法规惯例公约》的签订D. 《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满分:2 得分:215. 当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

A. 条约优先B. 条约优先于宪法以外的法律C. 国内法优先D. 后法优先满分:2 得分:216. 一国的部分领土脱离母国,建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的国家被称为()。

A. 独立B. 合并C. 解体D. 分离满分:2 得分:217. 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

A. 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B. 公平原则C. 随领土转移原则D. 协商原则满分:2 得分:218. 国家间的国际法官方编纂活动始于()。

A. 18世纪末B.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C. 19世纪初D.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满分:2 得分:219. 在国家继承中,与被继承国对继承所涉领土的活动有关的被继承国的国家动产应转属继承国,叫做()。

A. 白版原则B. 移动条约界域原则C. 领土转移协定原则D. 领土实际生存原则满分:2 得分:220.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属于对()的承认。

A. 新国家B. 新政体C. 新政府D. 新国体满分:2 得分:2二、多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关于《联合国宪章》,下列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于1945年通过并生效B. 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重要的一个国际条约C. 截至2001年它有189个缔约国D. 非缔约国完全不受其约束满分:2 得分:22. 关于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新实在法学派提出()。

A. 社会连带学说B. 政策定向说C. 规范法学说D. 权力政治说满分:2 得分:23. 在被继承国灭失的情况下,被继承国参加的哪些条约一般不自动地拘束继承国( )。

A. 参加某一国际组织的条约B. 政治性的条约C. 道路交通条约D. 有关中立化条约满分:2 得分:24. 各国在使国际法在其国内适用的方式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 采纳B. 变通C. 转化D. 保留满分:2 得分:25. 国际习惯形成所具备的要素包括:()A. 国际法主体接受为法律B. 国家接受为法律C. 有一般实践和通例存在D. 经过系统编纂满分:2 得分:26. 国际法的特征包括()。

A. 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B. 国际法的创立方式是国际法主体特别是国家间的协议C. 国际法通过国际法院和安理会得到强制执行D. 国际法依靠国家采取单独和集体措施得到强制执行满分:2 得分:27. 国家的构成要素包括()A. 居民B. 领土C. 政府D. 主权满分:2 得分:28. 我国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上的总的原则是( )。

A. 严格履行国际义务B. 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条约优先C. 条约与宪法不一致时宪法优先D. 适用国际惯例不得违反我国公共利益满分:2 得分:29. 不干涉内政原则包括( )。

A. 一国不得以经济的方法迫使另一国服从B. 民族自决权不受外国势力干涉C. 联合国制止一切违反国际法的行为D. 各国任意处理其国内的一切事务满分:2 得分:210. 关于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的主体地位,下列哪种说法正确的( )。

A. 它不是国家但类似国家B. 其享有的民族自决权是其取得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要依据C. 它的国际交往能力与国家相同D.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对它完全适用满分:2 得分:21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 )A. 驻外记者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B. 外交代表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C. 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在执行公务时的行为D. 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为满分:2 得分:212. 在近代国际法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事件包括( ).A. 威斯特伐里亚和会的召开B. 《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订C. 格老秀斯《海洋自由论》的发表D. 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的发表满分:2 得分:213. 国际习惯形成的证据资料一般可以通过下列情况得到( )。

A. 国家的内部行为B. 国家的外交实践C. 国际组织的实践D. 跨国公司的行为满分:2 得分:214.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国际法原则宣言中的七项原则 ( ) 。

A.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 不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C.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D. 各民族权利平等与自决满分:2 得分:215. 依照国际法,边界争端应通过( )方式解决。

A. 武力B. 谈判C. 国际仲裁D. 国际司法程序满分:2 得分:216. 下列属于单一制国家的有().A. 美国B. 前苏联C. 中国D. 俄罗斯满分:2 得分:217. 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是因为( )。

A. 国家有国际法上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 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的调整对象C. 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的创造者D. 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的创造者满分:2 得分:218. 关于国际法的“一般法律原则”,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它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B. 它是国际法的渊源C. 它是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原则D. 它是国际法渊源的补充满分:2 得分:219. 某国是实行三权分立制的国家。

下列哪些部门作出的行为被认为是国家行为?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军队满分:2 得分:220. 承担国家责任的行为国负有()的义务A. 停止不当行为B. 承诺并保证不重犯C. 补偿损害后果D. 接受经济制裁满分:2 得分:2三、案例讨论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 4.光华寮案案情光华寮是座落在日本京都市的五层楼,该寮建于193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京都大学受托于日本政府“大东亚省”将该寮租用作为当时中国留学生的宿舍。

日本投降后,“大东亚省”被撤销,从此由中国留学组织自治委员会对该寮实行自主管理,并将该寮取名为“光华寮”。

此后,旧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用变卖侵华日军在大陆掠夺的财产所获得的公款将该寮买下,专用于中国留学生宿舍。

1961年台湾当局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日本登记为中国国家财产。

1967年,台湾当局以“驻日本大使”陈之迈的名义就光华寮问题向京都地方法院起诉,要求中国留日学生王炳寰等8人搬出光华寮。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公告,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7年9月16日,京都地方法院作出判决,确认该寮为中华人共和国的国家财产,台湾当局的起诉被驳回。

1977年10月,原告不服上诉大阪高等法院。

1982年4月14日,大阪高等法院撤销原判决,并将此案发回京都地方法院重审。

1986年2月4日,京都地方法院推翻其于1977年9月16日所作出的判决,将光华寮判归台湾所有。

中国留学生王炳寰等人不服此判决,遂向大阪高等法院提出上诉,1987年2月26日,该法院维持京都地方法院的再审判决。

同年5月30日,王炳寰等人委托其辩护律师团通过大阪高等法院向日本最高法院提交了上诉书,要求该法院将大阪高等法院作出的错误判决撤销,重新作出公正的判决。

问题(1)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后,日本的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为什么?(2)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3)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的判决或裁定是符合国际法的吗?为什么?湖广铁路债券案案情中国清末预备修建的湖广铁路是指“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的粤汉铁路”和“湖北省境内的川汉铁路” 。

因这两线铁路都在湖广总督的辖区范围内,故称“湖广铁路”。

两线铁路的修建计划,前者是由武昌起经岳阳、长沙至宜昌,与广东商办的粤汉铁路衔接;后者以汉口为起点,经应城、钟祥、当阳至宜昌,由此抵达四川夔州(现称奉节)。

清政府修建湖广铁路的目的在于便利用兵以镇压正在兴起的南方起义维护其统治。

为加快铁路的修建,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受命督办后,便向国际上筹措借贷。

1909年3月7日, 中德草签了借贷合同, 决定向德国的德华银行借款。

英、法两国得知此事后也认为有利可图,故通过抗议、照会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强迫清政府接受它们的借款。

这使清政府只好搁置中德的借贷合同,另于1909年6月6日与英、法、德三国草签了借款合同。

之后,美国又以“机会均等”挤进了该借贷合同。

所以湖广铁路的借贷合同最后是以清政府邮传大臣(盛宣怀)为一方,以德国的德华、英国的汇丰、法国的东方汇理等银行和“美国资本家”(以下称银行)为另一方在北京签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