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课程设计心得篇一:钢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钢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掌握了许多以前没有学懂的知识。
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不过经过一遍遍的思考以及和老师同学们的讨论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基本达到了再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目的。
古人有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说的就是错误并不可怕,人类能不断的进化发展,靠的便是一个个错误,在错误面前不骄不躁,不断思考,不断改正,才能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
虽然改正错误的过程是冗长而艰辛的,但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成功的真谛,用汗水浇灌收获的果实才是最令人感觉幸福而满足的。
遇到困难也需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诗云:“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如果中途荒废,那样便永远不可能成功,以后步入社会仍然适用。
课程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课,它不仅仅教会了我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教给了我很多运用知识的能力,曾经有一个马拉松运动员把具体很远的路程划分为一段段百米间隔,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远大的目标。
同时,课程设计让我感触很深。
使我对以往所学的抽象的理论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包括整体稳定性计算,局部稳定性计算等,也发现了以前忽视的小细节,比如节点的设计要求和钢材之间的接法。
我认为这次课程设计不仅仅充实我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很多学习的方法以及处事的道理。
而这是以后最实用的。
在步入社会以后,也要勇于接受社会的挑战,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
回顾这次课程设计,至今仍感受良多,从最初的一脸茫然,到最后的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回忆起来,苦楚多多,不过回头看看一份洋洋洒洒的课程设计,心中仍是喜悦异常,痛并快乐着。
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感谢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老师给予的讲解和帮助以及和我讨论亦给予我很大帮助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篇二:钢结构课程设计总结建筑工程系04级建筑工程专业《普通钢屋架课程设计》总结依据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系培养计划,继《钢结构》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周的普通钢屋架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将其所学理论性极强的知识加以运用和理解。
并通过讲解和指导使学生掌握实际设计工作的方法、步骤、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工程系04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班从2006年6月5日开始至2006年6月10日结束,按照《陇东学院钢结构实践教学大纲》和《普通钢屋架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普通钢屋架课程设计安排》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
现具体总结如下:一、在系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的高度重视下,课程设计的准备工作充分:本次课程设计在实施之前,由我系主管教学的刘主任和结构教研室主任张老师提前安排并给于指导,任课教师张韬负责编写了《钢结构实践教学大纲》和《普通钢屋架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并做出了《普通钢屋架课程设计安排》。
对学生进行分组,准备了两个教室作为绘图室,并通知学生做好绘图仪器、绘图铅笔、橡皮,刀片,胶带,绘图纸的准备工作。
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到位,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动员及时,学生兴趣高,使整个课程设计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主要完成的实践教学任务:从6月5日至6月10日,04级专科班45名同学安原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作业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分为四个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教材,理解课程设计任务,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第二、进行荷载计算,确定计算简图,并计算杆件的内力,进行杆件设计和节点设计,书写计算书;接着初定草图,小组成员讨论交教师审核;最后绘制结构施工图。
课程设计开始后,结构教研室首先作了设计动员,讲解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宣布了设计安排,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指导教师对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做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课程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计算书的计算内容,绘图要求等。
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以听、看、记、问、动手计算,边参照教材设计实例和指导书,边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纠正计算错误,加深理解。
教师则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引导,提示,讲解,个别辅导等方式确保了每位同学都能掌握屋架选型原则,材料选用,荷载的整理计算,构件截面的选择,杆件计算简图,处理计算结果等。
使得计算结果准确,计算书整体,图文并茂,培养了良好的设计工作作风。
经过6天的艰苦工作,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学生在短期内,完成繁重的设计绘图任务,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初步运用,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艰苦的课程设计工作,使学生对结构设计规范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使学生了解了设计工作特点,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建筑工程专业思想的形成。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初步接触到结构设计工作,根据建筑结构制图规范要求绘制施工图,使同学了解到建筑技术活动不能随心所欲,也必将引导他们在学校期间加强建筑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政策方面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认真的结构设计计算,正确地处理计算结果,做到结构安全与技术经济相结合,技术规范和政策法规相结合,耐心与细心相结合,对写出的计算书和绘制的施工图认真校核后上交指导老师。
通过两周周的课程设计,在指导教师耐心、细致地指导下,使学生认识到结构设计是一项严谨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是与人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认识到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了解到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学生认识到要搞好结构设计,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要有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团结协作和爱岗敬业精神,要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才能保证设计任务的按期完成,才能保证设计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才能指导施工。
考勤采用签到表,培养了同学守时守纪的习惯。
三、本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注意事项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发现学生对钢结构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加强实践认识部分的学习。
2.个别同学纪律意识不强,交谈时声音大,在课程设计中下课时间不休息,上课时间随便出入教室,影响其他同学绘图,有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
3.迟到早退现象较为普遍,更有连续旷课的学生,不能及时改正。
4.个别同学绘图很不认真,对制图,力学等知识复习不扎实,还有不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的现象,还有同学动手绘图不及时,上交设计成果超出规定时间,反映这部分同学对课程设计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太端正。
总之,通过这次实践教学,达到了教学要求和目的,积累了实践教学经验。
所有同学最终都完成了设计任务,并在设计中能及时改正上述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整个设计有序进行,对不按时上交设计成果的同学和设计不合格,旷课严重的同学作出了重新设计的处理。
收获和成绩是主要的,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后续教学中注意采取措施防范。
应加强力学和制图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设计中联系理论知识的内容,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结构布置,结构设计计算,绘制施工图的图技巧,更容易学好后续课程。
加强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加强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增进了他们对专业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严格要求自己,为毕业设计奠定良好基础,形成良好的学风,把自己培养高素质,既有思想又有技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就业创造条件。
2006年6月19日篇三:钢结构课程设计2一、设计规范及参考书籍1、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参考书籍(1)沈祖炎等. 钢结构基本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毛德培. 钢结构,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陈绍藩. 钢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李星荣等.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 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二、设计构件某多层图书馆二楼书库楼面结构布置图如图,结构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楼面活荷载标准值6kNmm2(0712),楼面板为150mm厚单向实心钢筋混凝土板,荷载传力途径为:楼面板-次梁-主梁-柱-基础。
设计中仅考虑竖向荷载和活载作用,框架梁按连续梁计算,次梁按简支梁计算。
三、设计内容要求(1)设计次梁截面CL-1。
(2)设计框架主梁截面KL-1。
(3)设计框架主梁短梁段与框架柱连接节点,要求采用焊缝连接,短梁段长度一般为~。
(4)设计框架主梁短梁段与梁体工地拼接节点,要求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5)绘制主梁与柱连接节点详图,短梁段及梁体连接节点详图,短梁段与梁体制作详图,KL-1钢材用量表,设计说明。
(6)计算说明书,包括构件截面尺寸估算、荷载计算、内力组合、主次梁截面一.设计次梁截面CL-11. 次梁截面内力计算由于次梁可以看作诗两端铰接的,为了简化计算,只将次梁两侧的楼面荷载以及楼面板自重加入计算,即简化到一根次梁上的荷载为:楼面恒载标准值:25××4=15KN/m;楼面活载标准值:6×4=24 KN/m;楼面恒载设计值:15×=18 KN/m;楼面活载设计值:24×=KN/m;qk=15+24=39 KN/m; q=18+= KN/m。
其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活载图1.次梁荷载分布图由此可知弯矩最大值出现在跨中,其弯矩剪力图如图2如下所示:即Mmax=8××=11V= 图3 次梁弯矩剪力图2. 次梁截面选取截面次梁厚度小于16mm,则截面模量:Wx=M????????=××215=2016000mm3根据截面模量选取次梁的,需用Q235工字梁I56 aIx=65576cm3,Wx=,Sx= cm3,S=,xIA= cm2,h=560cm,b=166mm,tw=,t=21mm,r=,r1=,ρ=/m q '=+ρ×g×=+×××10-3=/m Mxˊ=8 q 'l2=×= 最大剪力Vˊ=2×q '×l=×=11113. 强度验算1. 抗弯强度验算σ=MxˊγxWx××2342×10=/mm2<fd=215 N/mm2满足要求2. 抗剪强度验算τ=Ixt=××10mm2<fv=125 N/mm2wVˊSx×103满足要求3. 支座处局部压应力验算支反力为,假定支承长度a=17cm,查型钢表有r=,t=21,故有:hy=r+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