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PT】产业集聚讲解

【PPT】产业集聚讲解


原因: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竞 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企业由单纯追求成本占先, 逐渐转变为追求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现代企业已经意 识到,成本固然是企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成分,但面对 一个迅速变化的外部市场,产品或服务的新颖独特性、 企业的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企业与 企业之间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创新 上的较量。
市场
经济
生产 过程
大量缓冲库存 生产结束后进行质量测试 (次品在后来才能发现) 因为次品和库存瓶颈而造成生产时间的损失
通过工资控制而减少成本
无库存或很少库存 生产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 (次品立时被发现) 损失时间减少
通过长期的“干中学”而减少成本
工人完成单一任务 工人完成多种任务,工作专业化程度高 (专业面很狭窄的熟练工设计产品,非熟练 (各方面都很熟练的多才能的工人以团队为 劳动力 或半熟练的工人生产产品;每个人都按 单位进行生产,每个人负有责任进行具 预定的时间和程序简单地重复工作) 体操作、维护和修理) 没有或很少在职培训 长期在职培训 与供应 功能上和地理上都是远距离的关系;大量存 非常密切的功能上的联系;即时生产要求, 商关系 货堆积在工厂以防供应的中断 客商与供应商地理上接近
★弹性生产以渐进性创新为主,以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无论
从企业内部还是从整个生产网络来看,创新由更接近生产活动、 过程开发和销售市场的人来完成,使创新与生产、市场紧密联系 在一起。要求工人掌握多种技能,从事多种操作,主动改进操作 方法,并对错误及时处理,从而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需要企业 提供在职培训不断得以发掘。
合作——网络型产业组织
① 近些年来在硅谷设厂的成本虽然一直在升高,但许多公司仍然在该 地区设立机构,以使自己成为这一地区社会和技术网络中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地理上的接近,使得各家公司能够及时了解本行业技术发展 的新动态,以免与新技术失之交臂。市场机会、技术信息、频繁的交 流互动、创新能力等都是无法用成本的高低来衡量的。 ② 面对面、非正式交流-----创新 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之中,产生于频繁交流的过程之中。 地理上的接近为沟通交流带来了速度和效率。在技术开发以及解决问 题过程中的面对面接触交流更为重要,也正因为如此,硅谷的企业选 择合作伙伴首先考虑本地企业。硅谷的计算机制造商一般都愿意使用 本地供应的产品,特别是技术复杂的或定制的零配件。 在硅谷,非正式交流是随处可见的。酒吧、娱乐场所都是交流场 所,同学、同事、相识关系都可以成为相互联系交流的纽带。这种交 流与高度一体化组织的内部交流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带来了最新的市 场信息、管理经验、技术诀窍,同时也激发了创新的灵感。
福特制与后福特制的比较(2)
产量 产品种类 创新 模式 大 产品差异小,设计标准化 突破性创新 创新与生产相分离 较少的过程创新 忽视客户的需求 高成本,长周期 企业组织 形式 买卖关系 竞争战略 垂直一体化 大企业组织 讨价还价,相互敌视 价格竞争;规模经济;通过调整存 货来应付市场竞争 确保供需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大企业支配的全球生产系统的形成 劳动市场的均质化 小 产品差异大,按客户要求定制 渐进性创新 创新与生产相结合 频繁的过程创新 满足客户的需求 低成本,短周期 垂直分离 网络化组织(转包、动态联盟等) 利益共同体,联合应付各种问题 以产品和过程创新为基础的竞争;通 过分散化来降低市场风险;不断进行 核心业务的创新 确保各类单位间合作的社区公共政策 弹性专精的空间集聚,地方生产系统 劳动市场多样化
例:一辆汽车从最初的设计、生产到售出,历时较长,花费
巨大,只有通过大批量生产来获取规模经济。
*1950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个工厂日产量达7000辆时,日
本丰田公司的汽车总产量仅为2650量。
*1959年,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描述了汽车工业规模经
济。
汽车年产量(辆) 1000-5万
成本下降率 40%
内的企业往往是群聚一起的。
问题:
一般认为:产业集聚的优势在于运输成本的
节约,供货渠道、公共物品的取得,以及交易成
本的节约等因素。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以及日益 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服务网络的存在,对这种成 本优势理论提出了挑战。另外,在硅谷、好莱坞 等地设立企业的成本如今已经很高,为什么仍然
许多企业愿意在此设立机构呢?
① 在集聚原因上,由降低运输费用、追求外部规模经济变为减小
交易费用和风险,追求范围经济。
② 在集聚结构上,由众多企业围绕核心大企业的集聚变为大量专 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的集聚。 ③ 在集聚内涵上,由单纯的物质交易变为不仅包括物质还包括信 息、思想、观点的交流。
谢 谢!
福特制与后福特制的比较(1)
技术 刚性生产(福特制) 复杂;严格;使用标准化的零部件; 向新产品生产过渡时间长,耗资大 需求的稳定性、统一性、可预测性 卖方市场 以规模经济为基础 同类产品大批量生产 统一性和标准化 弹性生产(后福特制) 高度灵活的生产;使用单体组件; 转产新产品相对容易 需求的不确定性、多样性、不可预测性 买方市场 以范围经济为基础 同类产品小批量生产 差异性和弹性自动化
二、产业组织与产业空间
1、产业组织 2、产业空间
1、产业组织
生产方式 福特制(刚性) 经济类型 产业组织 组织形式
规模经济 垂直一体化 大企业
后福特制(弹性) 范围经济
垂直分离 企业网络
⑴福特制生产方式 ①背景:工业时代,第二次浪潮,反映了20世纪初制 造业的发展,技术进步 →→机械化、工业化。 ②起源:1913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汽车工厂中使 用了生产装配线,工人快速地、无休止地、机械地重复 着高度工业化的、大批量的生产任务。 ③发展:被其他行业吸收过去,高度专业化以及大批 量生产的特点,众多商品进入西方国家的千家万户,并 与当时较低的消费水平,较统一的消费结构相适应。 ④主要特征:大批量少品种生产,突破性创新,规模 经济,垂直一体化,大企业。 ⑤局限性:刚性生产,较高调整成本,缺乏创造性。
区域基础 条件
区域空间 结构
★集聚是即时生产的最佳实现途径
弹性生产优势的实现与中小企业的集聚密不可分,最典型的 例子就是即时生产,要求消费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生产马上加 以调整。最先进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也不能取代供应商、生产商、 客商之间地理上的接近与信息上的经常的变化:
区域经济学及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聚是创新 因素的集聚和竞争动力的放大。
2、产业集聚的优势
(1)产业间紧密合作,形成网络型产业组织。 (2)改善信息环境,提高创新能力。 (3)利于地方信用体系的形成。
① 紧密合作
例:集聚为在广东惠州的韩国LG音响生产厂提供了便利。
一台音响需要成百上千的元件,如线路板、机芯、电 容、唱盘机、扬声器、开关等,这些零件全部由自已生产 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从专业厂家购买。而周围密集存在 的各种专业器件生产厂家为其生产部件的取得提供了极大 的方便。其中82%的部件均是从周围的专业厂家获得的。 ② 产业集聚——竞争——创新——
★ 福特制生产以突破性创新为主,摒弃一切渐进的过程创新,因为
它会造成生产线的重组或生产设备的更换和调整而增加生产成本。 固然,这种突破性创新模式有时会取得重大的技术进步,但由于 大规模生产强调操作效率,工人仅从事有限的机械操作,无法发 挥自己的智慧和技能,无交流,造成创新与生产、研发与生产和 销售的严重脱节,而且缺乏持续创新,创新所需周期长,成本高。
②起源:日本丰田汽车倡导的即时生产方式,专家们 称为精益生产,又可称为弹性专精。
③发展:迅速在各大型汽车厂推广,符合新的时代消 费需求,很好地适应了高层次的消费水平,现代化的消 费结构,成熟的消费行业以及复杂的消费心理。 ④主要特征:少批量多品种生产,渐进性创新,范围 经济,垂直分离,企业网络。
创新模式:从突破性到渐进性,从线性到非线性
第三节
区域产业集聚理论
一、产业集聚 二、产业组织和产业空间
三、产业区与产业集聚类型
一、产业集聚
1、产业集聚的定义 2、产业集聚的优势
1、产业集聚的定义
定义:指某一领域相关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和 接近,包括供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
分析:区域产业集聚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很大。
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 区域特征。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业、德国南部的汽车工业、 好莱坞的娱乐影视业、硅谷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等,其 竞争优势似乎都与所处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区域
规模经济:
给定技术的条件下,对于某一产品,如果在某些产 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 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形成的经济性。
⑵弹性生产方式
①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生产环节独立,企 业开发新产品成本增加,将某些非战略环节转移到中小 企业,形成本地化的企业网络。
10-20万
10%
20-40万 100万
5% 停止
今天 200万
垂直一体化: 将生产链上的所有环节(研发、原材料、零部件、销售) 等纳入企业内部。 垂直分化: 将部分以转包的形式转移给中小企业 垂直分离: 如果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工艺上或在机器设备的使用上 具有一定的可分性,从而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够由不同的企业 来分别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