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燃烧调整调试方案

锅炉燃烧调整调试方案

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山西国金一期2×350MW煤矸石发电供热工程编号:填报说明:本表一式三份,由承包单位填报,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承包单位各一份。

全国一流电力调试所发电、送变电工程特级调试单位ISO9001:2008、ISO14001:2004、GB/T28001:2011认证企业山西国金电力有限公司2×350MW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工程四川省电力工业调整试验所2014年11月技术文件审批记录目录1、概述 (1)1.1系统及结构简介 (1)1.2主要设备技术规范 (2)2、技术措施 (3)2.1试验依据 (3)2.2试验目的 (3)2.3目标、指标 (3)2.4试验仪器仪表 (4)2.5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4)2.6试验内容、程序、步骤 (4)3、组织措施 (7)3.1施工单位职责 (7)3.2生产单位职责 (7)3.3调试单位职责 (8)3.4监理单位职责 (8)3.5设备厂家职责 (8)4、安全措施 (8)4.1危害危险源识别及相应预防措施 (8)4.2安全注意事项 (8)5、附件 (9)5.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10)5.2方案交底记录 (11)5.3试验前应具备条件检查确认表 (12)1、概述1.1系统及结构简介山西国金电力有限公司2×350MW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采用东方锅炉公司DG1215/25.31-Ⅱ1 型锅炉,该锅炉为东方锅炉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50MW 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

该锅炉为超临界直流燃煤锅炉,单炉膛、M 型布置、平衡通风、一次中间再热、固态排渣、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半露天岛式布置、全钢架结构,采用高温冷却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锅炉整体支吊在锅炉钢架上。

锅炉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炉膛及布置在炉膛内的双面水冷壁、二级中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等;第二部分为旋风分离器、回料器等;第三部分为尾部竖井,包括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一级中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和管式空气预热器等。

锅炉采用前墙一级给煤系统,每台炉在前墙设置10条给煤料腿,每条给煤料腿设4个播煤风口,每台炉10台给煤机沿炉膛宽度方向均匀布置,给煤流量按每个给煤口均布。

锅炉点火及助燃油设备包括床下点火燃烧器和床上点火燃烧器。

每台锅炉提供2套床下点火燃烧器(共4只油枪);在锅炉前后墙水冷壁各布置3套(共6只)床上点火燃烧器。

每套风道点火燃烧器燃油量2×1.9t/h,每只床上油枪的燃油量2.0t/h。

点火器均采用机械雾化,雾化供油压力3.2MPa。

炉膛与尾部竖井之间布置有三台旋风分离器,其下部各布置一台回料器,并采用一分为二的形式与炉膛相连,保证回料均匀。

尾部竖井前烟道内布置有低温再热器,后烟道内布置有一级中温过热器和低温过热器。

前后烟道在烟气调节挡板下合并后,布置了H 型肋片管式省煤器。

省煤器后烟道布置了双进双出管式空气预热器。

启动系统包括汽水分离器、储水罐及储水罐水位调节阀等。

过热系统包括旋风分离器、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一级中温过热器、二级中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

再热系统包括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

循环流化床锅炉需要相对较高的空气压头使颗粒在床内能得到流化,烟风物料流动是依靠送风机、引风机和高压流化风机提供的动能来启动和维持的。

锅炉采用平衡通风,压力平衡点位于炉膛出口。

由燃料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将热传递给炉膛水冷壁,然后流经旋风分离器、进入尾部竖井,尾部竖井内布置低温过热器、一级中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和省煤器等受热面;之后烟气进入空预器,最后烟气进入除尘器,流向烟囱,排向大气。

1.2主要设备技术规范2、技术措施2.1试验依据2.1.1《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 5439-2009。

2.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190.2-2012。

2.1.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210.2-2009 。

2.1.4《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DL/T5294-2013。

2.1.5《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 5295-2013 。

2.1.6《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L/T 340-2010。

2.1.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2.1.8东方锅炉厂说明书、图纸及相关资料。

2.1.9山西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2.1.10设备厂家设备说明书、图纸及相关资料。

2.2试验目的通过对锅炉给煤组合方式、风道点火油枪、床上助燃油枪、一二次风率配比、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挡板、过剩空气系数等方面的初调整,掌握锅炉基本燃烧运行特性,保证锅炉稳定安全燃烧,并为试生产积累一定的运行经验,为以后的锅炉性能试验和机组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数据。

更经济的运行方式,需要在对机组进行全面深度的燃烧调整中取得,深度燃烧调整不在本方案范围之内。

2.3目标、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调试合同质量要求,按《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DL/T 5295-2013全部检验项目合格率100%。

2.4试验仪器仪表燃烧调整调试过程中使用到的仪器、设备有:(1)振动表(2)煤样取样装置(3)光学测温仪(4)对讲机2.5试验应具备的条件系统调试工作正式开始以前,调试人员应按附件5.3(调试前应具备的条件检查确认表)所列内容对本系统调试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

2.6试验内容、程序、步骤2.6.1试验内容试验主要内容:(1)油燃烧器调整试验;(2)给煤组合方式调整;(3)一、二次风量配比;(4)过剩空气系数调整;(5)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挡板调整;2.6.2试验程序燃烧调整的调试工作可按如下所示流程图进行:2.6.3试验步骤2.6.3.1试验前条件检查确认(1)试验所需的仪器、仪表已经准备好,试验用在线仪表已经标定合格;(2)临时需要的试验平台和脚手架已经搭建好,牢固、安全,上下方便、通道畅通;(3)机组已经带负荷,且负荷满足试验要求;(4)试验配合人员已到位;(5)现场照明充足,上、下通讯畅通;(6)现场消防器材已备足,正式消防系统已投入。

2.6.3.2试验原则(1)试验应在保证机组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进行,如果试验存在有较大安全风险时,应立即停止试验,恢复到稳定状态,经试运指挥部评估后确定进一步试验安排。

(2)燃烧调整试验一般与其它试验结合进行。

部分试验不单独进行。

(3)本方案所确定的燃烧调整为燃烧初调整,本质是为了保证机组在试运阶段的安全运行,不能代替锅炉试运结束后的深度燃烧调整。

为了机组长期、稳定、经济运行,应在整套试运结束后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燃烧精细化调整。

(4)原则上在进行一组单项试验时,除了该项参数的改变外,其它可调参数应尽量维持不变。

(5)所有的调整试验是在锅炉设计参数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幅度应平稳,不做大幅度超范围调整。

(6)增加锅炉负荷时,应先增加风量后增调燃料量;降低锅炉负荷时,应先降燃料量后减风量。

2.6.3.3油燃烧器调整试验通过调整油燃烧器助燃风门开度及油压参数,确定油燃烧器燃烧稳定。

(1)点火时助燃风门初始开度调整,初次投运油燃烧器时,置助燃风门开度为20%,就地观察油枪打火点燃情况,通过调整助燃风门开度,保证油枪点火可靠稳定。

(2)油枪着火后,就地观察油枪着火情况,通过调整助燃风门开度,保证油枪着火距离正常、火焰明亮,无黑烟、无滴油、火焰不冲刷风道壁。

2.6.3.4给煤组合方式试验本台锅炉配10台给煤机,对应10个给煤口,在锅炉启动初期,给煤机投运组合对床温会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给煤组合方式试验,尽量降低床温沿炉宽方向的温度差。

(1)在启动初期,尝试投运多种给煤机组合方式,记录每种组合方式下床温偏差。

(2)不同磨煤机组合方式下给煤量的调整。

调整每台给煤机的给煤量,保证炉膛温度偏差在设计范围内。

(3)给煤组合方式调整中,应尽量保证给煤机分布均匀。

(4)试验过程应缓慢,出现床温偏差大情况,应及时调整。

2.6.3.5一、二次风风量配比一次风主要用于锅炉床料的流化,保证床料流化良好,所以一次风量的调整是在大于最低流化风量的基础上进行的。

改变一次风量的大小,就是改变了炉膛内密相区、稀相区的床料浓度,从而改变锅炉水冷壁的吸热量,进而影响到锅炉的带负荷能力,当然对锅炉的其它参数:如床温、床压(上、中、下)、水冷壁出口的过热度、主汽温度、以及旋风分离器入口烟温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次风是分级送人炉膛的,为炉膛的燃料燃烧、燃尽提供氧量,一般二次风口下为密相区、二次风口以上为稀相区,进行二次风量的大小改变,可以改变稀相区的浓度,从而影响二次风口上方的床温,旋风分离器入口的烟温的参数,对飞灰的含碳量也有影响。

试验中改变一次风量后(保持二风、煤量、石灰石量、给水量水量不变),观察床温、床压(上、中、下)、分离器入口温度、锅炉水冷壁出口过热度、主汽温度、机组负荷、过剩空气系数变化情况,并做记录。

试验中改变二次风量后(保持一次风量、煤量、石灰石量、给水量水量不变),待调整完毕后,观察床温、床压(上、中、下)、分离器入口温度、锅炉水冷壁出口过热度、主汽温度、机组负荷、过剩空气系数变化情况,并做记录。

一次、二次风量调整试验完后,对比一次、二次风量的改变对以上参数影响的大小。

然后找出最佳的一、二风配比。

2.6.3.6过剩空气系数的调整过剩空气系数的调整是在额定负荷进行,调整以省煤器后氧量(氧化锆读数)作为参考,并适当考虑漏风的影响。

过剩空气系数的调节主要是改变二次风量,尽可能不用一次风参与调节。

根据设计煤种计算过剩空气系数为1.20—1.24(对应的氧量为3.5—4.06),试验中以它作为最佳值,调整范围不应超过1.20~1.22之间。

调整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过剩空气系数对过热汽温的影响,在不同的过剩空气系数下对排烟温度、一二级过热汽温度和一二级减温水量要进行记录和比较。

找出最优的过量空气系数。

在进行过量空气系数试验时,主要检测对象是省煤器后氧量,为了锅炉运行安全,应保证氧量在2%以上。

2.6.3.7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挡板调整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挡板对过热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有较大影响,调整烟温挡板能较好控制过热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

在锅炉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调整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挡板,使得二者开度组成不同的组合方式,对比各种开度下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

选取较为合理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挡板组合。

在进行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挡板调整试验时,应注意过热器、再热器烟气挡板单侧开度应不小于40%,关一侧烟气挡板,应开另一侧烟气挡板。

保证烟气挡板总开度不小于1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