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目录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文学的“转折”第二章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简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29-31)Ⅲ第三章矛盾和冲突试述周扬与胡风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

(47-51)Ⅳ第四章隐失的诗人和诗派第五章诗的几种体式西南边疆诗群Ⅱ简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诗歌“写实”倾向的得失和表现。

(67-68)Ⅲ简述闻捷诗歌创作的特色。

(69-70)Ⅲ简述公刘前期诗歌创作的特色。

(72)Ⅲ简述邵燕祥前期诗歌创作的特色。

(72-73)Ⅲ简述李瑛诗歌创作的特色。

(73-74)Ⅲ试述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艺术渊源及特征。

(74-75)Ⅳ试比较郭小川与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异同。

(刘134-138)Ⅳ(结合作品,分析郭小川和贺敬之在政治抒情诗创作上的同和异。

Ⅳ)(举现当代的例子各一个,简述20世纪俄罗斯诗歌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影响。

Ⅲ)第六章小说的题材和形态试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学界对短篇小说的特征和创作问题的讨论及其影响。

(85-86)Ⅳ第七章农村小说山药蛋派Ⅱ比较赵树理与柳青在农村小说创作特色上的异同。

(92-94)Ⅳ简述“山药蛋派”作家在小说创作上的共同性。

(95-96)Ⅲ比较赵树理前后期小说创作特色的异同。

(97-98)Ⅳ简述柳青《创业史》的思想艺术特色。

(101-102)Ⅲ第八章对历史的叙述结合作品,论述当代革命历史小说对“史诗性”的追求。

(108-111)Ⅳ简述长篇小说《红岩》的写作方式和艺术特色。

(113-114)Ⅲ比较峻青与王愿坚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异同。

(114)Ⅳ简述孙犁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15-116)Ⅲ试比较孙犁与峻青短篇小说创作的不同风格。

(刘60-61)Ⅳ结合当时的评述,谈谈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的题材意义。

(117)Ⅲ结合当时的评述,谈谈杨沫《青春之歌》的题材意义。

(119)Ⅲ简述姚雪垠历史小说《李自成》的思想艺术价值。

(121-122)Ⅲ第九章另一类小说的处境结合当时的评述,谈谈曲波《林海雪原》的独特性。

(129-130)Ⅲ简述欧阳山《三家巷》、《苦斗》的艺术特色。

(133)Ⅲ第十章在主流之外百花文学Ⅱ结合作品,试述1956-1957年“百花文学”时期小说创作的趋向。

(141-143)Ⅳ第十一章散文散文年Ⅱ(Ⅱ)比较“十七年”期间艺术散文两次短暂“勃起”的不同特点。

(刘231-236)Ⅳ简述杨朔散文创作的特色。

(刘237-238)Ⅲ简述刘白羽散文创作的特色。

(刘244-246)Ⅲ(简述刘白羽散文的特色。

Ⅲ)简述秦牧散文创作的特色。

(刘240-241)Ⅲ简述吴伯箫散文创作的特色。

(刘247)Ⅲ(简述吴伯箫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Ⅲ)第十二章话剧第四种剧本Ⅱ(Ⅱ)结合作家作品,简述“第四种剧本”的主要特征。

(刘180-181)Ⅲ结合作品,试述老舍“京味”话剧的特色。

(刘186-191)Ⅳ(以一、两个剧作为例,试论“京味儿话剧”的特点。

*Ⅳ)试论老舍《茶馆》在结构艺术上的创新及其意义。

(167-168)Ⅳ(试论老舍《茶馆》在结构艺术上的创新及其意义。

Ⅳ)(比较老舍《茶馆》和田汉《关汉卿》的艺术风格。

Ⅳ)结合作家作品,试述当代历史剧创作的主要特点。

(刘195-200)Ⅳ简述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的主题意义。

(169)Ⅲ简述田汉历史剧《关汉卿》的思想艺术特色。

(170)Ⅲ(比较老舍《茶馆》和田汉《关汉卿》的艺术风格。

Ⅳ)简述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艺术特色。

(刘182-183)Ⅲ(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艺术上有何可取之处?Ⅲ)第十三章走向“文革文学”第十四章重新构造“经典”第十五章分裂的文学世界简述穆旦晚年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211-212)Ⅲ简述“文革”期间“白洋淀诗群”的诗歌创作概况。

(213-214)Ⅲ简述“文革”后期手抄本小说《波动》、《公开的情书》、《晚霞消失的时候》的思想价值。

(216-218)Ⅲ下编80年代以来的文学第十六章80年代的文学环境第十七章80年代文学概况试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概况。

(240-246)Ⅳ试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诸样式的发展状况。

(246-249)Ⅳ试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总体风格。

(250-252)Ⅳ简述话剧《绝对信号》的特色。

(刘213-214)Ⅲ(《绝对信号》Ⅱ)结合作品,试述新时期探索话剧在艺术表现和演出形式方面的革新。

(刘215-217)Ⅳ(结合作品,谈谈新时期话剧创作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重要的创新?Ⅳ)结合创作,试述当代话剧创作的危机与出路。

(刘217-222)Ⅳ(试析《狗儿爷涅槃》或《桑树坪纪事》的艺术成就。

Ⅲ)第十八章80年代初期的小说伤痕小说Ⅱ反思小说Ⅱ改革小说Ⅱ开拓者家族Ⅱ(Ⅱ)知青小说Ⅱ结合作家作品,试述“伤痕小说”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刘89-93)Ⅳ结合作家作品,试述反思小说的特点和长处。

(刘96-97)Ⅳ简述王蒙小说创作的特色。

(261-263)Ⅲ简述张贤亮小说创作的特色。

(263-264)Ⅲ简述高晓声小说创作的特色。

(264-265)Ⅲ简述刘心武小说创作的特色。

(265-266)Ⅲ简述从维熙小说创作的特色。

(266-267)Ⅲ比较知青文学与“复出”作家的创作在特点上的异同。

(268)Ⅲ结合作家的创作,试述知青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

(268-271)Ⅳ第十九章80年代的诗简述“归来者”诗歌的共同特征。

(277-278)Ⅲ简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成就。

(刘151)Ⅲ(为什么说艾青的诗歌创作在新时期进入了他一生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Ⅲ)(试析艾青在当代诗歌创作上的特色和成就。

*Ⅲ)简述公刘“归来”后诗歌创作的特色。

(281-282)Ⅲ简述邵燕祥“归来”后诗歌创作的特色。

(282-283)Ⅲ简述牛汉“复出”后诗歌创作的特色。

(284)Ⅲ简述郑敏“复出”后诗歌创作的特色。

(285)Ⅲ简述蔡其矫诗歌创作的特色。

(286-287)Ⅲ简述昌耀诗歌创作的特色。

(287-288)Ⅲ第二十章新诗潮三个崛起Ⅱ今天诗群Ⅱ结合作家作品,试述“朦胧诗”创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朱)Ⅳ(结合当代作家作品,谈谈朦胧诗的基本特点和影响。

Ⅳ)简述舒婷诗歌创作的特色。

(刘165-166)Ⅲ(简析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Ⅲ)简述顾城诗歌创作的特色。

(朱)Ⅲ比较江河和杨炼诗歌创作特色的异同。

(300-301)Ⅳ简述北岛诗歌创作的特色。

(刘163-164)Ⅲ结合作家作品,试述“后”朦胧诗的基本特征。

(刘167-170)Ⅳ简述海子诗歌创作的特色。

(309)Ⅲ简述西川诗歌创作的特色。

(310)Ⅲ简述翟永明诗歌创作的特色。

(310-311)Ⅲ第二十一章80年代后期的小说㈠结合论争,谈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文学“寻根”主张提出的原因和背景。

(321-323)Ⅳ结合作家作品,试述文化寻根思潮的总体审美特征。

(刘32-34)Ⅳ(试析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寻根小说的美学倾向。

Ⅳ)(结合当代作家作品,谈谈寻根文学的主要特征。

Ⅳ)试述文学“寻根”主张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324-326)Ⅳ简述邓友梅小说创作的特色。

(327)Ⅲ简述冯骥才小说创作的特色。

(327-328)Ⅲ简述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特色。

(328-329)Ⅲ简述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

(330)Ⅲ简述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特色。

(331-332)Ⅲ(简析汪曾祺小说创作主要的艺术特征。

Ⅲ)第二十二章80年代后期的小说㈡简述“先锋小说”的主要特征。

(337-339)Ⅲ(先锋小说Ⅱ)结合作品,试述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美学特征。

(刘38-40)Ⅳ(结合作品说明新时期“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

Ⅳ)简述残雪小说创作的特色。

(341-342)Ⅲ简述苏童小说创作的特色。

(342)Ⅲ简述格非小说创作的特色。

(342-343)Ⅲ简述余华小说创作的特色。

(344-345)Ⅲ试述池莉小说创作的特色。

(王)Ⅳ(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Ⅳ)(结合作品,分析池莉和刘震云80年代小说创作的同中之异。

Ⅳ)简述方方小说创作的特色。

(345-346)Ⅲ简述刘恒小说创作的特色。

(346)Ⅲ简述刘震云小说创作的特色。

(346-347)Ⅲ(结合作品,分析池莉和刘震云80年代小说创作的同中之异。

Ⅳ)简述韩少功小说创作的特色。

(347)Ⅲ简述阿城小说创作的特色。

(348)Ⅲ简述史铁生小说创作的特色。

(348-249)Ⅲ简述张炜小说创作的特色。

(349-350)Ⅲ简述张承志小说创作的特色。

(350)Ⅲ第二十三章女作家的创作简述张辛欣小说创作的特色。

(356-357)Ⅲ简述谌容小说创作的特色。

(358-359)Ⅲ简述张洁小说创作的特色。

(359)Ⅲ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特色。

(360-361)Ⅲ简述铁凝小说创作的特色。

(361-362)Ⅲ结合不同的理解,谈谈你对“女性文学”的看法。

(362-364)Ⅳ简述林白小说创作的特色。

(364)Ⅲ简述陈染小说创作的特色。

(365)Ⅲ第二十四章散文创作试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散文创作概况。

(369-371)Ⅳ试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散文创作概况。

(371-372)Ⅳ试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艺术特色。

(刘250-254)Ⅳ(简述巴金《随想录》的主要特点。

Ⅲ)(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Ⅲ)试述孙犁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刘255-257)Ⅳ比较巴金与孙犁散文创作的异同。

(刘254)Ⅲ简述杨绛散文创作的特色。

(374-375)Ⅲ简述贾平凹散文创作的成就。

(刘257)Ⅲ(简述贾平凹的“风情散文”的艺术特征。

Ⅲ)简述八九十年代“学者散文”的发展概况及创作特点。

(377-378)Ⅲ(试阐述80年代中晚期以后,“学者型”散文的发展概况及创作特点。

Ⅲ)简述张中行散文创作的特色。

(378)Ⅲ简述金克木散文创作的特色。

(379)Ⅲ简述余秋雨散文创作的特色。

(刘259-260)Ⅲ(谈谈余秋雨散文的特色。

Ⅲ)简述王小波散文创作的特色。

(379-380)Ⅲ第二十五章90年代的文学状况试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环境的变化对九十年代文学的影响。

(384-387)Ⅳ结合人文精神讨论,谈谈你对九十年代文学的看法。

(朱)Ⅳ(结合人文精神讨论,谈谈你对九十年代文学的看法。

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87-389)Ⅳ试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389-392)Ⅳ(试比较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不同。

*Ⅳ)试述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

(刘2-10)Ⅳ结合作家作品,试述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特征。

(刘25-27)Ⅳ试述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王)Ⅳ(20世纪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试就当代小说的历史进程和创作业绩,谈谈它在整个20世纪小说史上的性质特点、艺术贡献、作用地位。

当代文学史(内容)上编50-70年代的文学第一章文学的“转折”第二章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简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