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百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语文试题(教师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40年来,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神州大地变化▲,改革发展成就▲。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沿海开放到内陆开放,从国企改制到民企崛起,中国人民用双手▲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A. 判若云泥举世无双描写B. 判若云泥举世瞩目描写C. 天翻地覆举世瞩目书写D. 天翻地覆举世无双书写【解析】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形容差别极大,天翻地覆:①形容变化极大。
②形容闹得很凶。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形容十分稀有。
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
描写:用语言文字等吧事物的形象或客观的事实表现出来。
书写:写。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
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①“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②“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③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④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⑤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A. ①②⑤③④B. ②①⑤③④C. ②①④③⑤D. ①②⑤④③3.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运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
A. ①钓鱼②射箭③织布④划船B. ①织布②射箭③钓鱼④划船C. ①钓鱼②划船③织布④射箭D. ①织布②划船③钓鱼④射箭4.对下面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B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
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
A. 做善事当仁不让,不应该为了报酬而行善。
B. 善举应该得到报酬,方能鼓励更多人行善。
C. 追求财富利益是人的本能,不可过分指责。
D. 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讲究合理的方式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处士墓志铭王阳明处士名泰,字思易。
父亲叫陈刚,祖父叫陈仲彰,曾祖父叫陈胜一。
世代居住在山阴县钱清郡。
陈刚戍守辽东,娶马氏,生下陈处士。
正统甲子年间,处士十二岁,才跟从他的父亲从辽东回来。
那时,陈家虽然是大族,但是已经三代都在外戍守,家中基业凋零败落几乎完尽。
陈处士回来后,和他的弟弟在清江边耕作,几年便恢复了以前的模样。
处士正直孤傲,纯朴笃实,与他的乡族亲戚相处,无论在内在外、年长年幼、亲近疏远,他都朴实直率没有丝毫隐瞒;又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不因事情小就宽容,不做苛刻严酷之事。
所以他活着时,人们对他信任敬畏;他去世后,没有人不哀悼追思他。
处士对于文学作品仅仅涉猎,不专攻文章;敦守法则崇尚礼仪,务求身体力行。
郡中上百名流,都刻意修饰文辞美化自己,明显地夸耀自己来博得声誉;然而说起隐逸的好人,一定是陈处士,都认为他有陈寔太丘的风范。
弘治癸亥年正月庚寅日因病去世,七十二岁。
九月己丑日,他儿子陈琢为他选地埋葬在郡西之回龙山。
处士讳泰,字思易。
父刚,祖仲彰,曾祖胜一。
世居山阴之钱清。
刚戍辽左,娶马氏,生处士。
正统甲子,处士生十二年矣,始从其父自辽来归。
当是时,陈虽巨族,然已三世外戍,基业凋废殆尽。
处士归,与其弟耕于清江之上,数年遂复其故。
处士狷介纯笃,处其乡族亲党,无内外少长戚疏,朴直无委曲;又好面折人过,不以毛发假借,不为斩险刻削。
故其生也,人争信惮;其死也,莫不哀思之。
处士于书史仅涉猎,不专于文;敦典崇礼,务在躬行。
郡中名流以百数,皆雕绘藻饰,熻熠以贾声誉;然称隐逸之良,必于处士,皆以为有先太丘之风焉。
弘治癸亥..,其子琢卜葬于郡西..正月庚寅..以疾卒,年七十二。
九月己丑之回龙山。
当初,陈处士和同郡罗周、管士弘、朱张的弟弟朱涎是朋友,因善于交往被称道。
成化年间,朱涎因为入国子监读书到京城。
我当时是童生,听朱涎说起陈处士,内心暗暗仰慕他。
等到这次我回来,到他家寻访,他却已经去世了。
朱涎的侄孙朱节与我交往,凭世交的友谊为处士请求铭文。
并且说:“先生对于处士在心里跟他交往很久了,就为他写铭文,也是一段友谊佳话啊。
”'我说:“好。
”'第二天,他便和陈琢拿着记载陈处士事迹的文字来请我了。
初,处士与同郡罗周、管士弘、朱张弟涎友,以善交称。
成化间,涎以岁贡..至京。
某时为童子,闻涎道处士,心窃慕之。
至是归,求其庐,则既死矣。
涎侄孙节与予游,以世交之谊为处士请铭。
且曰:“先生于处士心与之久矣,即为之铭,亦延陵挂剑之意耶。
”予曰:“诺。
”明日,与琢以状来请。
陈氏累世都有显扬的声名。
陈刚代替父亲戍守辽东,刚刚十四岁。
主帅认为他为人勇猛,招来与他谈话,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就留在他帐下参议。
多次建立战功,想出奇妙计策。
应当封赏,总是被当权的人阻遏抑制,最终死在家中(寿终正寝)。
处士也是形体相貌魁梧伟岸,幼年便熟悉边防要务,议论触及根本,的确可以施行运用。
性格孝顺友爱,亲属家中多灾多难,他收留抚养他们的弟弟侄子,帮助扶持,不忍丢弃,一直到他去世。
陈琢也擅长写诗有美好品行。
次子玢、三孙徕、卫、及皆心向于学。
那些屡次被抑制前进的人,他在后来一定会昌盛。
铭文是:惟陈氏世有显闻。
刚之代父戍辽也,甫.年十四。
主帅壮其为人,召与语,大说,遂留参幙下。
累立战功,出奇计。
当封赏,辄为当事者沮.抑,竟死牖下。
处士亦状貌魁岸,幼习边机,论议根核,的然可施于用。
性孝友,属其家多难,收养其弟侄之孤,掇拾扶持,不忍舍去,遂终其身。
琢亦能诗有行。
次子玠、三孙徕、卫、及皆向于学。
夫屡抑其进,其后将必有昌者,铭曰:陈处士,诚恳朴实厚道坚韧;就好像美玉在璞中,它的光芒也会闪亮。
秉持道义显露仁爱,是民间乡里主持公正之人。
太丘风范远去,后人把处士作为榜样。
为何这么快就去世了!他人虽然死了,但他的仁德音容仿佛在身边。
乡里人告诉我,不可拖延;不让处士安息,愧对他的后代。
回龙冈上,郁郁苍苍;不要在这儿割草砍树,这是处士的藏身之所。
嗟惟处士,敦朴厚坚;犹玉在璞,其辉熠然。
秉.义揭仁,乡之司直。
邈矣太丘,其孙孔式。
胡溘而逝!其人则亡,德音孔迩。
乡人相告,毋或而弛;无宁处士,愧其孙子。
回龙之冈,其郁有苍;毋尔刍伐,处士所藏。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殆:几乎)A. 基业凋废殆.尽殆:危险B. 甫.年十四甫:刚刚C. 辄为当事者沮.抑沮:阻遏D. 秉.义揭仁秉:坚持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庚寅”“己丑”是干支记日)A. 处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后泛指未做过官的人。
B. 癸亥:古代用天干地支记年法,后文“庚寅”“乙丑”与此同。
C. 岁贡:明清两代,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读书。
D. 童子:明清时期,士子考取秀才前不论年龄大小都被称为童子。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好面折人过,不以毛发假借,不为斩险刻削。
(处士)还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不因事情小就宽容,不做苛刻严酷的事。
评分建议:“面折”“假借”“斩险刻削”各1分。
(2)主帅壮其为人,召与语,大说,遂留参幙下。
主帅认为他为人勇猛,招来与他谈话,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就留在他账下参议。
评分建议:“壮”“说”“参”各1分。
(3)处士亦状貌魁岸,幼习边机,论议根核,的然可施于用。
处士也是形体相貌魁梧伟岸,幼年便熟悉边防要务,议论触及根本,的确可以施用。
(评分建议:“习边机”“根核”“的然”各1分,句意通顺各1分。
)8. 根据第一段,概括陈处士在治学、守礼方面的特点。
治学:仅涉猎,不专门研究;守礼:崇尚礼法,身体力行。
评分建议:一点2分。
三、古诗词鉴赏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露初晴注唐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唐宣宗大中年间,唐朝与吐蕃、回纥等民族的统治者曾一度休战,边境得到暂时安宁。
作者当时途经边塞,写下这首诗。
(1)请赏析这首诗颔联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手法。
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雨后积雨调皮地在青草丰茂的路上流淌,炊烟依依不舍地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
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的草原风光的喜爱之情。
评分建议:手法2分,分析1分,效果2分。
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对草原风光的喜爱;对“胡人”的警告;对唐军强大的戍守力量的自豪;对暂无战事的欣喜;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外。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四、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6)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8)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论语》)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最好的顾客【法国】亨·特罗亚厄泰尔普夫妇的花圈铺子恰好设在一个市民公墓的附近。
店铺外陈列着三五个花圈,暗紫色的飘带在风中飘荡着,店铺内的各种花圈摆放得错落有致,在昏黄的灯光下静默不语。
一天傍晚,快关店门的时候,厄泰尔普太太正在忙着结账,突然进来一个陌生人。
他很瘦,看上去有七十来岁,显得很忧虑,一只手按住胸口,显出痛苦的表情,双目直勾勾的,撅着嘴唇,象个真正要买东西的顾客。
厄泰尔普太太温和地招呼客人:“花圈都在这儿,您要多大价钱的?您同那位仙逝的人之间的关系?”一听这话,陌生的顾客变了相,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亲戚关系。
”“是男的,还是女的?”“男的。
”“他是您的什么人?”顾客拉长了脸,盯着厄泰尔普太太的前额,那眼神好象是喷射而出的一股冷水。
“无可奉告,但每一种要一个。
”“请原谅!”厄泰尔普太太惊得透不过气来,低声说。
“每种一个,别再啰嗦!”那人气愤地重说了一遍,“当然仅限于男性的,这很清楚,在我看来!”“我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您家所有的男人在一次事故中全部遇难了!”“一点不错,”陌生人辩白道,“但是,快一点,把那个送给伯伯的花圈放好一点,摆在这里!他毫无争议地付完钱,上了出租汽车,关上车门,没有打招呼,汽车就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