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精选)1.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为( )提供依据。
A.个体发展成熟定论B.个体思维的发展C.个体智力发展D.训练和教育【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2.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有内发论和外铄论及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A.内发论重视人本身内在发展的重要,而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B.外铄论认为环境决定个体心理发展,而忽视人自身内在的作用C.内发论和外铄论对人的发展作用不大D.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C。
解析:内发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
故A选项正确;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有效地学习。
故B选项正确;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故D选项正确。
不论是内发论还是外铄论对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否认二者对人的发展作用不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选择C。
3.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B.孟子C.华生D.洛克【答案】B。
解析:孟子提出“性善论”属于内发论观点。
荀子、洛克、华生都属于外铄论代表人物。
故本题答案为B。
4.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二月会走”的发展顺序,充分体现了( )。
A.遗传素质成熟程度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B.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C.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D.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答案】A。
解析: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如青少年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心肺和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反映了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如果让6个月的婴儿学走路,不但是徒劳的,而且也是无益的。
同理,让4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是难于成功的。
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5.墨子认为人的品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种观点被称作( )。
A.人性素丝说B.人性环境说C.人性平等说D.人性说【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学者非常重视环境对于人的个性的影响,如墨家就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人性素丝说出发,要求人们选择良好的环境。
《墨子》记载:“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认为人之于环境就如同丝之于染料水一样,放入不同颜色的染料水,就会染上各不相同的颜色。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答案】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靠近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反应的是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决定人的发展。
故答案选择B。
7.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答案】C。
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据此可知故本题答案为C。
8.与“孟母三迁”这个典故所反映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相吻合的说法是( )。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B.英国高尔顿的“人的能力得自遗传”C.美国詹森的“人的智商80%来自遗传”D.美国华生的“让我们把能力倾向、心理特征、特殊能力遗传的鬼魂通通赶走吧”【答案】D。
解析: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题干中“孟母三迁”这个典故体现的是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选项ABC均强调遗传的作用。
故本题答案为D。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高尔顿B.华生C.班杜拉D.霍尔顿【答案】A。
解析: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他的典型言论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华生是行为主义创始人,班杜拉强调社会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也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他的典型言论是:“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霍尔英文名为GranvilleStanleyHall,不能翻译成霍尔顿。
1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应对人发展的影响因素是( )。
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蓬在麻中,就随着长直了,白沙在黑土附近,慢慢也变黑色了,强调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选择B。
11.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C。
解析:平行管理是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12.班级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最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 )。
A.卢梭B.夸美纽斯C.艾拉斯莫斯D.洛克【答案】C。
解析:16世纪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B.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C.开展了班级工作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B。
解析: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征包括:(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14.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种?( )A.权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迁就型【答案】B。
解析: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
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没有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而是“间接”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体现了该班主任民主型的领导风格。
1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目标管理D.民主管理【答案】B。
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故本题选B。
1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答案】D。
解析: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进行学校各项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17.教导学生学好功课,主要靠各科教师,但班主任发挥的作用也很重要,这要求班主任做到(多项选择题)。
A.注意学习目的与态度的教育B.加强学习纪律教育C.改进学习方法的指导D.鼓励和培养学生兴趣【答案】ABCD。
解析: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不仅需要各科教师,也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督促和检查,这也是学生学好功课的重要条件。
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注意学习目的与态度的教育,加强学习纪律教育,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其中注意学习的目的与态度具体内容中提出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故应选ABCD。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班级日常管理内容的有(多项选择题)。
A.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B.建立学生档案C.操行评定D.个别教育【答案】ABCD。
解析: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个别教育工作,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故本题选ABCD。
19.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多项选择题)。
A.心理素质B.道德素质C.知识素质D.能力素质【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班主任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心理和身体素质。
根据此定义可知,故此题全选。
20.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或具有双重性质的组织,即班级行政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因为班级和少先队组织是由同样的成员组成,因此两个组织没有任何区别。
(判断题)【答案】×。
解析: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由法律规定的组织单位。
少先队组织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二者有根本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1.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目标,任务和冲突,其中“获得角色同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是( )的主要任务。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中学阶段D.大学阶段【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2.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到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5.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对孤独(18岁~30岁);7.繁殖感对停滞感(30岁~60岁);8.完善对绝望(60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