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一、西咸新区概况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

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

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成立背景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

发展规划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可开发利用环境空间好,科教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富集,有较好产业基础。

规划到2020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36万人,GDP总量达1700亿元。

未来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陕西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基础。

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三保三新”,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城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

省长赵正永要求,新区要遵循“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

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强调,要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同时实现人口承载与节约用地两个目标。

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建立政策保障。

新区成立以来,努力做好“谋篇、布局、蓄势”三篇大文章。

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主题,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大开大合”格局,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田园城市总体格局及“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

按照“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及“集约、集成、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策划“百千万”项目工程,建设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空港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周陵新兴产业园、泾河物流交易园等十大产业园区。

以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核心概念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具体发展蓝图1、建设目标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

通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2、阶段目标(1)“三年出形象”(2011-2013)——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西咸快速干道拓宽改造,改善西咸出入口形象;基本建成沣泾大道、正阳大道、红光大道等区域主干络网;渭河、沣河、泾河治理初见成效;五大区域板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板块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

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

(年增长42%)(2)“五年大变样”(2014-2015)——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

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

区域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50%)(3)“十年大跨越”(2015-2020)——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西咸新区具体规划一、总体规划1、建设背景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

2011年5月31日,陕西省政府设立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2011年6月13日,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西咸新区列入全国五个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

2、区位范围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总面积882平方公里。

新区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现有人口近90万,城镇化水平23%。

(西咸新区区位范围图)3、规划理念核心理念—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以大遗址保护带、河流生态廊道及都市农业生态田园形成开敞疏朗的“大开”格局及城市绿色基底;在“大开”的绿色格局中,构建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形成“紧凑的城镇,开敞的田园”,实现人口增长与土地集约的“合二为一”。

规划理念—理念1: 核心板块支撑在大面积田园绿地和生态廊道间,以各新城中心功能区为核心,高强度集约开发的城市综合功能建设区。

理念2: 快捷交通连接以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轨道、大运量公交等多种现代交通方式,实现零距离换乘,构建西咸新区内外组团的便捷连接。

组团内构建自行车道、景观步行道等慢性交通系统,建设新区内部宜人舒适的交通环境。

理念3: 优美小镇点缀在组团外围,布局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等特色主题小镇及庄园经济型小镇,实现产业、文化、生活一体化的人居环境。

理念4: 都市农业衬托建设都市农业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新区,发展以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西咸新区规划理念图)4、规划定位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为突出发展道路、方式、体制的创新,担当起我国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战略责任,新区确立了以下规划定位:“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验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重要支撑带”、“大西北经济金融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与高端要素集聚平台”“国际休闲旅游宜居城市”。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图)5、产业发展西咸新区以“集约、集群、集成,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五个新城布局十大产业园区,形成五个新城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的局面。

空港新城重点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B区、临空产业园区。

沣东新城重点产业园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六村堡新加坡产业园。

秦汉新城重点产业园区:五陵塬文化产业园区、周陵新兴产业园区。

沣西新城重点产业园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国际文教园区。

规划范围143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8.6平方公里。

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兴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副中心。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行政商务、都市农业等产业。

泾河新城重点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地理信息产业园区。

五大新城主体功能及具体产业规划(五组团)空港新城:规划范围141平方公里。

主体功能是建设西部地区空港交通枢纽和临空产业园。

以临空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空港物流、飞机维修、国际商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空港新城规划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西部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门户新城。

空港新城以临空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及物流业、临空制造业、国际商贸、高端服务业、临空农业等产业,形成环空港片区和生态片区两大功能区。

环空港片区包括空港核心枢纽区、临空产业区和中央商务区三大产业功能板块;生态片区包括生态休闲区、优美小镇和临空农业区两大产业功能板块。

沣东新城规划范围161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

主体功能是建设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和体育会展中心。

以高新技术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

沣东新城规划定位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西部地区能源中心和体育会展中心。

沣东新城的产业定位为建设国家统筹科技资源基地,以高新技术和会展业为主,重点发展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产业,形成“一核、多片区”的产业格局:“一核”即以统筹科技资源主要功能的中心地带,“多片区”即信息网络产业园、高端制造业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现代综合产业园等产业片区。

秦汉新城规划范围291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主体功能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

以生态、文化和商业为主,重点发展秦汉历史文化旅游、金融商贸、总部经济、都市农业等产业。

秦汉新城规划定位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集中彰显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

秦汉新城以秦汉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生态休闲、行政商务、总部经济、住宅、都市农业等产业,形成“一带十区”的产业布局。

“一带”即依托遗址区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带,“十区”即渭北综合商务区、文化遗址公园区、文化创意展示区、文化体验区、医教研综合园区、研发培训区、塬北综合服务区、正阳商贸区、产业研发区、文教园区。

秦汉新城规划形成“一轴双核、三带四区”的总体结构。

“一轴”:依托秦汉大道形成的秦汉历史文化主轴。

“双核”:渭河北岸休闲商务核心和大遗址生态核心。

“三带”:渭河生态景观带、帝陵遗址风光带和泾河生态景观带。

“四区”:指渭河北岸综合服务区、塬北综合服务区、周陵新兴产业园区和远景拓展区。

沣西新城规划范围143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8.6平方公里。

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兴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副中心。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行政商务、都市农业等产业。

沣西新城规划定位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综合服务副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沣西新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行政商务、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分为二十二个功能区,按产业门类划分形成十一类产业区,即中心商贸服务区、国际文化中心、人居产业区、教育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健康产业区、信息产业区、节能环保产业区、都市农业休闲区、新材料产业区、都市休闲区。

泾河新城规划范围146平方公里。

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园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