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刮研方法与技巧

刮研方法与技巧


15
八、刮削前的准备工作
1、修磨刮刀 为使刮削工作顺利进行和减轻劳动强度,刮刀应锋利。 2、刮削场地的选择 刮削场地的光线要适当,光线太强会反光,点子不易看清,光线太弱, 也看不清,要附加灯光。如果工件精度要求高,还须有坚硬的地面,以 保证刮削后工件不变形。 3、工件表面的清理 铸件比率彻底清砂、去浇口;工件上锐边必须倒去,以防划伤手,要刮削 的表面必须搽静油污。 4、工件的安放和夹持 刮削前,工件必须放平稳,刮削时不能发生摇晃和滑动现象。刮削面的 高低位置一定要适合工作者的身长,一般在近腰部上下。若工件太高, 则人应站在垫板上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力量来。刮削小件时,工 件要用虎钳或夹具夹持。对刚性不好的工件,夹紧力不能太大,否则要 引起变形。成批生产的工件,应制造专用的夹具来夹持。
13
5、刮刀用一般砂轮磨完后,刃口还不很平整和锋利,必须用油石精磨,用油石精磨的步骤也是先 磨两平面,后磨顶端。 6、油石上加适量机油,左手握刀身前端,右手握刀柄,使刀身平贴在油石上按(图11.5a)中箭头 方向来回移动,直至平面光洁,无砂轮磨痕即可。 7、刃磨顶端,右手握住近头部处刀身,左手握刀柄,使刀身中心与油石平面垂直稍带前倾。在油 石上来回移动刃磨时,左手只扶着刀身使它与油石保持一定的角度,并不用力。右手要紧握刮刀, 来回移动。刮刀在油石上研磨的距离约75毫米。向前推时,刮刀稍微向前倾斜些,使刀端前半面在 油石上磨动,向后拉回时,应略起刀身,以免损坏刃口,前半面磨好后把刮刀翻个身,再用同样方 法磨另半面。初学时还可将刮刀上部靠住肩上,两手握刀身,向后拉动来磨锐刃口,而向前时则将 14 刮刀提起(图11.5c) 。 此法速度较慢,但容易掌握,待熟练后可改用前述手持磨法。
平面刮刀的选择





8、平面刮刀的几何角度 刮刀的几 何角度按粗、细、精刮的要求而定。 a)三种刮刀顶端角度如图所示:粗 刮刀为90°~92.5°,刀刃平直;细刮 刀为95°左右,刀刃稍带圆弧;精 刮刀为97.5°左右,刀刃带圆弧。刮 韧性材料的刮刀,可磨成正前角,但 这种刮刀只适用于粗刮。刮刀平面应 平整光洁,刃口无缺陷。 9、刃磨时的安全知识和文明生产要 求 (1)刮刀毛坯锻打后应先磨去棱角 及边口毛剌。 (2)刃磨刮刀端面时,力的作用方 向应通过砂轮轴线,应站在砂轮侧面 或斜侧面刃磨。 (3)刃磨时施加压力不能太大,刮 刀应缓慢接近砂轮,避免刮刀颤抖过 大造成事故,而且也易使刃口退火, 造成刀具硬度降低,刮不进。
2
一、刮削的概念
刮削是利用刮刀、基准表面、测量工具和显示剂,以手
工操作的方式,边刮削加工,边研点边测量,使工件达到工 艺上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表面粗糙度和密合性等要求的 一项精加工工序。
3
由于所使用的工具简单,通用性比较强,加工余量少,
而达到的精度非常高,因此广泛地应用在机器和工具的制造
及机械设备的修理工作中。对于尚未具备导轨磨床的工厂, 对机床导轨的精加工或对大型和精密机床导轨的修理时,刮 研仍是一种重要的修复手段。 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加工方法的改进, 为了提高刮研工作的效率和改善劳动强度,在生产实践中, 已逐步采用“以磨代刮”和“以刨代刮”等机械加工方法。 对于没有导轨磨床的企业,对机床导轨的精加工或对大型和 精密机床导轨的修理时,刮研任然是一种重要的修复方法。
10
3、显示剂
校准工具与工件对研时所用的有颜色的涂料称为显示剂。
①红丹粉:有两种。一种是氧化铅,呈红色;一种是 氧化铁,呈紫红色。一般用20#,30#机油调和,不要
太稀,否则在研点时造成点子模糊不清。
②普鲁士蓝油:是用普鲁士蓝粉与蓖麻子油调和而成, 用于有色金属研点。
③松节油:用于平板精刮。 ④油彩:油黑或圆珠笔油。常用于精密轴承精刮。 ⑤烟黑油:烟黑与机油调和使用。用于铅金属。 ⑥酒精:作校对平板时用。涂于超级平板上,研出 的点子精细而发光
18
刮削姿势
掌握其动作要领、特点及应用。如挺刮法力大,用于 粗刮;手刮法灵活,用于细刮、精刮
19
平面刮削的步骤
粗刮
细刮
精刮 刮花
20
粗刮
粗刮时的运刀方向(可分为四个方向,如图)。
第一遍粗刮时,刮削方向与刨刀纹呈45°,第二遍刮削时呈垂直方向进行。在 粗刮时,也需涂上一层显示剂,使刀花明显,以免重刀或漏刀

8
六、刮研工具
1、刮刀 a.刮刀是刮削的主要工具,要求刀头部分硬度足够高,刃口锋利。 b.根据用途,刮刀分平面刮刀和曲面刮刀两大类。平面刮刀用于刮削平面 和外曲面;曲面刮刀主要用于刮削内曲面。 c.刮刀按所刮表面的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粗刮刀、细刮刀、精刮刀三种。 9 d. 曲面刮刀按刮刀形状分三角刮刀、蛇头刮刀、柳叶刮刀、半圆头刮刀等。
陕西省军工集团 胜利锻压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培训教材
1


一、刮削的概念 二、刮削特点 三 、刮削原理 四、刮削种类 五、刮削余量 六、刮削工具 (刮刀、校准工具、显示剂) 七、平面刮刀的刃磨 八、刮削前的准备 九、平面刮削的基本操作(显点方法、平面刮削方法、步骤) 十、刮削精度及检验 十一、刮削中产生的弊病、防止方法和安全技术
12
七、平面刮刀的刃磨



1、粗磨平面如(图a)所示。用左手拇指和食指 按住刮刀平面,在砂轮的角上(与砂轮侧面约成 15-20度角)来回移动,将平面上的氧化皮磨平。 此时平面呈凹形,然后将这个平面贴在砂轮侧面 上磨平,磨时刮刀应挡正,与砂轮侧面紧密贴合, 不能歪斜,以免磨不平。然后磨另一平面。磨此 面时,除上述操作要求外,还要注意两平面的平 行和厚度。一般磨到刮刀的厚度在1.5-4mm之间, 在刮刀全宽上用肉眼看不出有显著的厚薄差别。 2、刮刀的两侧面用砂轮侧面磨平,达到与刀身 中心线基本平行。 3、刮刀的顶端在砂轮轮缘上左右磨平,并与刀 身中心线垂直(图b),顶面应与刮刀两平面成 90度角。磨时,以一定倾斜度与砂轮接触(图 c),再逐步按图示箭头方向转动至水平。如直 接按水平位置靠上砂轮,刮刀会颤抖不易磨削, 甚至会出事故。 4、在砂轮上刃磨时,必须充分冷却,面得刃部 因发热而退火,失去硬度。
5
三、刮削原理
将工件与标准工具或与其配合的工件之间涂 上一层显示剂,经过对研,使工件上较高的 部位显示出来,然后用刮刀进行微量切削, 刮去较高部位的金属层。经过这样反复地对 研和刮削,使表面的接触点增加以形成正确 的形状、工件间精密配合。 刮削时用的刮刀带负前角。它起推挤、压光 作用,使工件表面既光洁又紧密。
4
二、刮削的特点
1、消除零件机械加工中残留的刀痕,表面细微的不平,提高工件的形状精度和配 合精度,可以把机床导轨有意地刮成中凹或中凸等各种特殊要求。
2、刮研是用于手工操作,不受任何工件位置的限制,也不受工件大小的约束。通
俗说:“蚂蚁啃骨头。” 3、刮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极低,不会引起工件的受力和受热变形,因此能作精密 加工。
2、校准工具 校准工具也称研具,用来磨研点和检查刮削面准确性的工 具。 常用的校准工具有标准平板、桥式直尺、工字直尺、角度 直尺等。标准平板用于检查较宽的平面;校准直尺用于检验 狭长的平面;角度直尺用于检验两个刮面成角度的组合面。 检验各种曲面,一般是用与其相配合的零件作为标准工具。 如检查内曲面刮削质量时,校准工具一般是采用与其配合的 轴。
11
刮削时显示剂的使用方法: 显示剂使用得是否正确与刮削质量有很大关系。红丹粉与机油调和时, 油不能加的太多,只要能润开就行。 粗刮时,红丹粉可调得稍薄些,便于涂布,这样显示出的研点较大, 便于刮削; 精刮时,可调得稍厚些,应薄而均匀,这样显示出的研点细小,便于 提高刮削精度。 刮削时红丹粉可以涂在工件表面上,也可以涂在标准平板上。涂在工 件表面,显示后呈红底黑点,不闪光,看得比较清楚。涂在标准平板上, 工件只在高处着色,显示清楚,同时铁屑不易粘在刀口上,刮削方便, 且可减少涂布次数。但是随着刮削工作的进行,点子逐渐增多,尤其是 精刮时,显示点子就模糊,此时应将红丹粉涂在工件表面。 使用显示剂应注意事项 a显示剂必须经常保持清洁,不能混进污物、砂粒、铁销等其它脏东西, 免得把工件表面划伤。 B涂布红丹粉用的棉布团或刷子必须干净,涂布均匀,才能显示真实的 贴合情况。

6
四、刮削种类 类 平面刮削 种 单个平面刮削 例子 平
V形导轨面、燕尾槽
曲轴瓦 锥阀 单向阀钢球
7
曲面刮削
内圆锥面刮削 球面刮削
五、刮削余量 因每次的刮削量很少,所以要求机械加工后 所留下的刮削余量不能太大,一般约在 0.05~0.4mm。 具体数值依情况而异。规律为:刮削面积大, 刮削前加工误差大,工件结构刚性差,刮削 余量大。
24
刮花 刮花是利用刮刀在刮削面上刮出装饰性花纹, 以增加刮削面的美观,并能使滑动件之间造 成良好的润滑条件,同时还能根据花纹的消 失情况判断平面的磨损程度。常见的三种花 纹有斜纹花、鱼鳞花、半月花,其它花纹还 有波纹花、燕子花、地毯花、钻石花等。 使导轨的外部表面增加美观,但刮好的高级 平板不宜再刮花。

21
粗刮



所谓粗刮,就是拿锋利的粗刮刀,用较大的力气将工件表 面一层刮去。 当加工表面有明显的加工刀痕、严重锈蚀或刮削余量较大 (0.05mm以上)时.就需要进行粗刮。刮削时采用长刮法 (连续推铲方法,刮削的刀迹连成长片,粗刮去掉的余量较 多,宜采用20mm宽而平的刮刀,刮削深度在0.03mm以上,刀 花长度30-60mm,刀花的宽度应是刮刀宽度的2/3-3/4)。 在粗刮时,往往造成工件平面四周高,而中间低的现象。这 除了机械加工的误差外,主要是因为中间比较好刮,刮得多 了。所以边缘部分应多刮几次,但不能过分。 当刮削到每25 mm×25 mm内有 2~3个研点时,粗刮即可 结束,转入细刮。
23


精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