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附答题模板小说鉴赏之赏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小说命题方面的重点内容。

【设问方式】1.第×段中对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作品运用了××手法,请谈谈其艺术效果。

3.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

就小说来讲,叙述与描写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1.叙述(1)叙述人称(2)叙述视角(3)叙述顺序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使文章整体或部分给人留下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下表:下面是对几种易混手法的辨别:1.烘托与衬托,衬托与对比烘托是一种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出场;而衬托则是两个对象都出场,其中一个做陪衬,用以突出另一个。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则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

2.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表现的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章的一部分;比喻的范围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三、结构技巧主要指构筑情节、营造环境等方面的技巧。

“四看”巧析情节结构技巧1.看结构安排。

分析文章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呼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并结合内容分析其妙处。

2.看选材剪裁。

分析在刻画人物、叙述事件时,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3.看表达方式。

分析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各种叙述人称的选择及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及作用。

4.看故事线索。

分析小说的线索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多线特点,如明线、暗线、时空线、感情线等,看故事情节是怎样围绕线索展开的。

赏析小说的表达技巧答题模板步骤一: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步骤二:结合文章中的实例分析,表达了什么内容。

步骤三: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标★的为本考向题)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墨白车停了,站牌前的人都拥挤着往车门边来。

乘务员用尖细的声音喊道,先下后上先下后上……车上的人鱼贯而出,接着,车下的人鱼贯而入。

在车门快要关闭的时候,车门里伸进来一根竹竿。

乘务员又说,慢点慢点。

我和萍同时看到了一位盲人。

盲人摸索着走上来,把竹竿揽在怀里,伸手探摸着头上的吊栏,他高大的身子仿佛是一道墙贴在我的身边,他的衣襟被车外的风扬起来,撩着我的脸,这使我生出几丝不快,我看了身边的萍一眼,身子往里挤了挤。

萍突然说,让他坐吧。

说完她就站了起来。

那个时候我和萍正在热恋,萍的善意驱走了我心中的不快。

我也跟着站了起来,拉着盲人的衣服说,来,你坐。

盲人很感激,说,谢谢。

在行驶的汽车上,我指着盲人身边的座位对萍说,你坐吧。

萍伸手揽住了我的腰,萍说,就这样。

我的手抓在吊栏上,萍的身子在行驶的车上不时地靠在我的怀中,她那光滑而散发着菠萝香味的长发使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恋爱使我身边的一切都变得美好,我用祥和的目光来看待世间的一切,那段日子里的阳光无比的明媚,我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在那些日子里,我和萍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乘6路车到河滨公园去,到那里度过我们有着浪漫情调的周末。

就在那年的春季里,我开始注意到那位盲人。

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河边的石凳上,面对撒满阳光的河面,久久地一动不动。

有些时候我和萍远远地看着他,就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兴趣。

一个盲人,他来这里怀念什么呢?我想过去和他交谈,但被萍拦住了。

萍说,别打扰他,或许他正在回忆一段幸福的往事。

我说,什么往事呢?萍说,可能在想他所爱的人吧。

我说,他所爱的人到哪里去了?萍对我摇摇头说,不知道。

而后她又补充道,或许她出远门了,他们约好了在这里相见,他就一直在这里等她归来……我抚摸着萍的头发说,或许是这样。

说完我就紧紧地把萍拥在怀中,我们一同望着河道。

河岸上,有几个孩子正在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风哨从洒满阳光的空中传下来,那快乐的声音掺和了某种情绪,撒满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快乐的时光一直延伸到夏季,在那场暴风雨来临之前,我和萍又一次看到了那个盲人。

盲人在闷热的空气里坐在那条石凳上一动不动,雷声从头顶上传过来,狂风像一只巨臂蹂躏着河边的树木。

萍说,去告诉他,暴雨要来了……可没等萍说完,那个盲人已经站起身来,他用竹竿探着路向我们走来。

那时暴雨已经来临,在盲人的前面,有一根高压电线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刮断了,黑黑的粗线像一条蛇,横在盲人的前面,可是那个盲人还在向前走。

萍惊叫一声,挣脱我的手,朝那个盲人跑过去。

萍在风雨中展开她的胳膊,像一只飞翔的鸽子,她一边跑一边朝接近高压线的盲人喊叫,别动——!我心里闪过一丝惊恐,也跟着萍奔过去。

在明亮的雨丝里,我看到萍在拉起那根黑线的时候被什么东西抛起来,而后又摔在了地上,我还没有接近倒在雨水里的萍,就感到有一股强烈的电流涌进我的体内,我的身子被什么东西狠推一下,抛进了路边的冬青丛里……醒来的时候,我的眼睛上缠着绷带。

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伸出颤抖的双手,我说,萍……可是我没有听到萍的声音,回答我的只是悲伤的哭泣声。

我撕心裂肺地叫着,萍……我在悲痛之中又一次昏了过去。

在那个遥远的夏季里,我失去了明亮的双眼,世界从此在我的面前变得一片黑暗。

我常常处在一种凄感的情绪里,我的耳边常常回响起萍的笑声,我开始变得沉默不语。

在黑暗里我常常回忆起我和萍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在一个周末,我突然产生了一种要到河滨公园去的渴望。

我独身一人用竹竿探着路来到6路车的站牌前,仿佛看到了萍就站在我的身边。

车来了,我听到乘务员那尖细的声音,慢点慢点……我被一只手拉到了车上,我把竹竿揽到怀中,伸手摸索到了头顶上的吊栏。

这时我听到一个女孩甜甜的声音,她说,你坐吧。

我在一只手的搀扶下,在座位上坐了下来。

我听到一对情人站在我的身边窃窃私语。

在黑暗里,我突然看到了萍,萍在灿烂的阳光里朝我奔过来,萍奔跑的样子很像一只飞翔的鸽子,我在心里默默地叫了一声,萍……泪水就夺眶而出……(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A.小说中盲人上车后高大的身子像墙一样贴在“我”身边,衣襟撩着“我”的脸,“我”的心中因此生出几丝不快,后面之所以为盲人让座,是迫于萍的压力。

B.暴风雨中,萍和“我”先后向身处险境的盲人伸出援手,却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萍失去生命,“我”双目失明。

C.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热恋中的年轻人助人为乐,充满明快的旋律;中间风云突起,年轻恋人舍身救助盲人,充满悲壮色彩;结局沉重忧伤,却又不乏生活的暖意。

D.小说中关于暴风雨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着力表现暴风雨的狂暴,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暗示故事的悲剧结局。

解析萍的善意驱走了“我”心中的不快,于是“我”为盲人让座。

2.这篇小说构思精巧,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解析小说的构思技巧,主要是结构技巧,可从小说的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探寻。

开头的技巧有设置悬念、开门见山等,中间的技巧有伏笔照应、单线、双线、对比等,结尾的技巧有首尾呼应、出人意料等。

本文前半部分写“我”与萍对一位盲人的举动充满了好奇,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

结尾处写“我”变成了盲人,与开头相呼应,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

答案①巧设悬念。

前半部分写“我”和萍一次又一次在公园看到那位盲人,对他的举动充满好奇,想知道他在河边怀念什么,这也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处“我”与盲人的形象重合,答案自然揭晓。

②首尾呼应。

结尾处“我”为救盲人,双目失明,又化身为小说开篇的受助的盲人。

故事首尾相连,重叠交织,悲剧的结局却能让人感受到爱和温暖。

3.有人说这是一篇“充盈着诗意”的作品,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解析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诗意”的内涵。

“诗意”在主题上主要表现为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表现了萍和“我”的善良;在环境上主要是营造了宁静、温馨的氛围,自然和谐。

作答时可从小说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答案①内容主题:虽然故事的结局是令人伤感的,但作者在叙述时重点表现的是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

②人物形象:无论是“我”、萍还是盲人,无论是对待身边的人还是对待陌生人,内心都充满善意,感受并怀念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③环境描写:小说着重营造一种宁静、温馨、明媚的氛围。

公园里处处洒满阳光,快乐布满每一个角落。

④语言:即便是写“萍”为救盲人遇难的情景,作者也是用“萍在风雨中展开她的胳膊,像一只飞翔的鸽子”这样的语言,富有想象力,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