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系式命题作文题的审题

关系式命题作文题的审题

关系式命题作文题的审题
关系型作文题的审题要运用辨明关系法审视,从逻辑关系上审定题旨。

因此辨清并抓住概念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多层面的解剖题意,就成了立意构思、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了。

方法导引
关系型作文题的审题,首先要准确把握作文题面含义,其二要善于把握标题中各词语之间的内在关系,三是要深入挖掘作文的深层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

关系型作文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对立统一关系即指构成作文题的要素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或者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互相转化的。

对任何一方都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这种题目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也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

如:“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

两者对立统一。

或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
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

再如“难与易”“美与丑”“优势与弱势”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作出辩证的阐述或表现。

2.相依关系。

又可称做兼融关系、并存关系,两个概念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离。

例如全国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两者应该兼融并存,可以侧重写“相信自己”,也可侧重写“听取意见”,但都必须兼及另一方面。

即使别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有从反面借鉴的价值,调整和提高自我。

总之,立论不能绝对,要辩证思维。

再如“谦虚与表现”,可以解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成人与成才”可以理解为“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或“要成人,更要成才”。

3.条件关系。

两个概念,一个是条件,一个是结果,构成条件关系。

浙江卷“人文
素养与发展”,“人文素养”是条件,“发展”是结果,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在话题前的引子中就有交代:“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个人乃至社会、国家和民族才能得到长期的发展。

再如“吸收与创造”,题意应该是:要创造就必须广博吸收,而吸收也应以创造为目的,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4.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部分互相重叠。

即甲的部分就是乙,乙的部分就是甲;反之,甲的部分并非乙,乙的部分并非甲。

如“高分与高材”,可以这样理解:高分可能是高材,高材也可能是高分;高分未必是高材,高材亦未必是高分——再深入一步钻探: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培养高材。

由此看来,交叉关系的话题比之其它关系的话题,应该说,有更复杂更深刻的思辨性。

5.因果关系。

两个概念,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

而这种关系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

所谓双向,即互为因果。

如“兼
听则明,偏听则暗”,“明”是“兼听”的结果;“暗”是因为“偏听”导致的。

6.层进关系。

两个概念存在着先后、难易的关系,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

如“创业与守业”,“创业”和“守业”都是大业,但在今天“守业”是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它要比“创业”意义更深远。

7.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为是非关系,一对一错,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

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如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随着关系型作文命题形式的成熟与发展,可能还会出现其他关系,只有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楚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彼此之间的特定关系,关系辨明了,审题的任务才能基本上就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