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标题《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研究》
摘要: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在复杂的的国际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合作关系。
美国全球称霸战略的威胁,中俄两国周边地区存在的许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经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等等,促使中俄联合起来以谋取全面战略利益。
中俄伙伴关系追求的安全目标和经济目标,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以及世界利益。
这种关系具有平等合作、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界限、非结盟等一系列特点,且是两国全方位外交方针的结果和推进器。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根本基础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已初步显现出其影响和作用,其发展前景令人乐观。
但是,今后存在着美国破坏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俄伙伴关系目标特点
The title "Russi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
Summary:
A partnership is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a complex international context formation and develop. Strategic threat to U.S. global hegemony, many unrest and instability surrounding areas exist in China and Russia through bal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so on, prompting Russia to unite in order to reap the full strategic interests. Sino-Russian partnership to pursue security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in line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both countries and the world's interests. This relationship has equal cooperation,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ideology and social system, and a series of non-aligned characteristics, and is the result of bilateral comprehensive foreign policy and propeller. To peaceful coexistence as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peration has been initially showing its influence and role, and its prospects optimistic. However, in the future there is a possibilit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undermin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peration.
Keywords: Sino-Russian partnership goals Features
正文
中俄关系,乃中国(从清朝至中华民国再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国(从沙俄至苏联再至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关系。
当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与苏联的关系最为密切。
1950年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废除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援助也大大
减少直至终止。
1962年,中国与印度发生军事冲突,苏联一方支持印度。
1969年,中苏在边境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其中包括珍宝岛事件,两国一度处于核大战边缘。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开始实行较为缓和的外交政策,得到中国方面的积极回应。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双方关系恢复。
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中俄联合公报》。
在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威胁以及中俄周边地区不稳定的影响下,中俄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逐渐达成了非结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相继建立了三次重大合作关系,第一次是在1937年至战后初期,第二次是在50年代,第三次是当前正在发展中的合作关系。
这三次合作的背景大不相同,切不可同日而语。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关系的发展、特点以及前景很有值得研究的价值。
众所周知,利益和目标的一致性才可能导致合作的发生,而中俄在现阶段正是具有共同的利益与目标,才得以形成中俄战略伙伴的关系。
中俄在当今世界上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俄两国虽都不愿与美国产生冲突,但都希望通过合作达到牵制美国、抵制西方军事政治压力,保卫本国领土的安全与完整,并推动世界格局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的目的。
同时,中俄两国也希望通过加强互相的合作,为双方改善和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二;增强中俄两国之间的信任,妥善解决周边问题,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中俄世代的和平与友好打下基础,同时加强中俄在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两国经济与军事力量的发展,创建和平健康的社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俄两国已经在各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第三:共同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和平安定,反对民族分离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势力,联合大夫这些危害国家安全的势力,共同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以确保国家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定。
正是由于有这三大共同利益与目标,中俄才再次携手,建立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使这种关系能够稳定地进行发展。
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中俄第三次合作明显不同于前两次合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明。
第一,它的目标是进行全方面的合作,谋取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综合战略利益。
而中俄第一次合作主要是进行军事政治上的合作,其战时经济关系也是服从军事斗争和合作需要的军事经济合作关系。
现阶段的合作关系接近于中俄第二次合作,双方都希望加强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并且维护周边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占了重要地位。
双方还希望共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共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推动多极化和维护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通过合作全面促进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的产生。
第二,它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界限的一种希望长期进行下去的合作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俄实现了在军事政治上的合作,但这是两种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进行的合作,而且是带有军事结盟色彩的。
新形势下的中俄是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进行的非结盟的合作。
非结盟的合作关系对中俄双方均有好处,一方面双方可以进行在政治、军事、科技、经济上的全方面合作,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双方互相过于依赖对方,而丧失了自主性。
第三,中俄战略伙伴协作关系是双方全方位外交的结果,同时也是双方进行全方位外交的推进器。
中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考虑到周边地区的形势,为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而俄罗斯在结束亲西方的态度后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这有利于该国各方面的发展,因而俄罗斯方面也积极推动着两国的友好合作。
中俄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带来的影响已经初见端倪,双方在各自的军事、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有十足的发展。
但由于双方都处于合作的初期,在共同发展道路上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双方共同解决。
然而双方已经认识到想要更好地进行战略发展,两国需要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毕竟美国一直不肯放弃打压中俄、成为全球领袖称霸全球的计划。
对于中俄双方来说,对方在世界上的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其它国家无法代替的。
为了实现双方的战略利益,与对方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中俄双方在经济方面还未形成强大的依赖关系,但两国的合作愿望非常强烈,合作的领域也十分广泛。
因此可以肯定,只要中俄双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中俄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虽然中俄合作前景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着美国破坏中俄关系的可能性。
美国已经注意到中俄合作对于世界的影响,并且力图破环双方关系,阻碍其发展。
美国并多次试图拉拢俄罗斯。
不论怎样,中俄双方都应该对美国试图分化的意图产生警惕。
参考文献: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评析_罗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