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疖病: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

可能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糖尿病),或皮肤不洁相关。

疖: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ample(创伤诊断中):过敏史(Allergies)、服药史(Medications)、既往疾病史和外伤史(Past illnesses or injuries)、最后进食史(Last foodor drink)、伤后救治及疗效史(Events preceding emergency,Estimation of initial injuries, Effect of prehospital treatment)。

beck三联征(典型):①心音遥远,②中心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和③低血压。

其他体征包括奇脉(吸气时收缩压下降超过10mmHg)和库斯毛尔征(吸气时CVP升高)。

低血压病人可能不会出现颈静脉怒张。

超急性排斥:受体血清内已有抗体形成。

因为这些抗体都是预先存在于受体内,所以,超急性排斥反应在移植术后便迅速发生。

见于受者、供者的ABO血型不合,妊娠史,已做过其他器官移植。

创伤死亡三联征: 严重躯干损伤和大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问题是在手术止血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生理状态稳定。

手术或复苏中“尽力”常常会招来死亡瀑布的降临——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病,又称为死亡三联征。

导向化疗:是通过单克隆抗体、磁场或脂质体将药物带入肿瘤组织。

丹毒:丹毒是皮内淋巴管网受β-溶血性链球菌侵袭引起的急性炎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二期愈合:伤口较大或并发感染时,主要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和伤口收缩达到愈合,又称瘢痕愈合,一般愈合时间较长。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24h尿总量超过800ml,而血尿素氮、肌酐呈进行性增高,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复合伤:若两个器官或多个器官损伤时,称为复合伤或多发性损伤。

多个部位或多个器官的损伤,在临床上处理难点多,要求高,应引为高度重视。

股青肿和股白肿:当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完全被血栓阻塞时,表现为肿胀、发绀和疼痛三联征,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称股青肿。

股白肿是DVT造成髂股静脉主干急性闭塞的结果。

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由多种病菌侵入筋膜间隙的发展迅速的细菌感染。

环形征或靶心征:伴有出血时,很难判断是否存在脑脊液耳漏或脑脊液鼻漏。

此时,可将一滴血性液体滴在滤纸、纸巾或床单上,若出现环形征或靶心征则可作出脑脊液漏之诊断,因为脑脊液比血液弥散快,血液留滞在中心,外周有多道向心性环形,包绕中心的红点。

急性感染:病变以急性炎症为主,进展较快,一般在发病3周以内。

急性肾衰竭:择期手术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大多发生在移植术后5~7天,临床特点是器官衰竭。

T淋巴细胞向血管和间质中浸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个类型,系在遭受肺内或肺外意外伤害或病因侵袭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迅速发展起来的急性、进行性的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常规氧疗无法纠正。

静息能耗(ree):指人体在餐后2小时、适合温度下、安静平卧时所测得的能耗,一般比BEE高10%。

与BEE相比,REE多了食物动力和完全清醒状态的能量代谢。

大多数住院病人需要25~35kcal/(kg·d)。

菌血症(bacteremia):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因此菌血症包含在脓毒症之内。

基础能耗(bee):清醒又极安静状态下的能耗。

以非应激状态的卧床病人为例为20~30kcal/(kg·d)。

简答肠细菌移位的途径:负荷剂量(loading dose),为迅速达到镇痛所需的最低有效血药镇痛浓度(MEAC),应在开始PCA之前给予一个负荷剂量。

简述肠道的屏障系统组成:生物屏障(肠道正常固有菌群可分为原籍菌群、外籍菌群和环境菌群,又称陌生菌群)、免疫屏障(肠壁淋巴细胞、上皮间的Mφ、SIgA、化学屏障(胃酸、胆汁)、机械系统(黏膜上皮机械屏障和肠蠕动)。

简述哪些胸外伤为即刻致死性胸外伤:呼吸道梗阻、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大量血胸、连枷胸、心脏压塞。

加速急性排斥:这种排斥可能属第二套回忆反应,由抗体和淋巴细胞共同介导。

这种排斥反应很罕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在移植后最初的几天内发生。

交界性肿瘤:在临床上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之外,有少数肿瘤形态上属于良性,但却能出现浸润性生长,经手术切除之后易复发,经多次复发有的还可能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临床上称为交界性肿瘤或临界性肿瘤。

开放性损伤:皮肤破损与头颅、胸腔、腹腔、关节腔或骨骼相通时,称为开放性损伤。

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灭菌法是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可杀灭一切微生物的化学药品也可在灭菌法中应用。

慢性感染:病变持续达2个月或更久的感染。

一部分急性感染迁延日久,炎症转为慢性,但在某种条件下又可急性发作。

深ⅱ°烧伤:是指达真皮深层的烧伤,有皮肤附件残留水疱小、泡皮厚;创面基底苍白或呈红白相间,痛觉迟钝,有拔毛痛,水肿。

无感染者3~4周后愈合,有瘢痕和色素沉着。

少尿和无尿:成人24h尿总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不足100ml为无尿。

三期愈合:有些伤口先保持开放24~72h,引流其分泌物,待确认无明显感染后再予以缝合。

这样处理常可达到近似一期愈合,称为三期愈合或延期愈合。

三步法气道开放:三步法气道开放是指抬首(头后仰)、举颏(抬下颌)、张口三步。

同质移植:同质移植是指供受者的抗原结构,完全相同,移植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如同卵孪生之间的移植。

无菌观念:防止无菌的物体被微生物污染,或避免已经受污染的物体污染加重或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无菌术:针对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包括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现代外科学的的标志是先后解决了哪些问题?先后解决了手术止痛、伤口感染、止血与输血等问题。

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法及体外电击除颤法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消毒:又称抗菌法,指应用化学方法来消灭病原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哨兵淋巴结:哨兵淋巴结(SLN)的假说是在原发瘤与其相应的淋巴群之间有个第一引流淋巴结,即肿瘤细胞转移时首先抵达的淋巴结,该淋巴结就称SLN。

肿瘤必须先经过SLN才能到达该淋巴结群的其他淋巴结。

休克:休克是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为基本特征的急性循环衰竭,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若组织的灌注能得到及时恢复,则细胞损伤可逆;否则,为不可逆。

限期手术:限期手术疾病的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有一定限期,否则将延误手术时机,如各种恶性肿瘤根除术。

新辅助化疗:初始化疗(primary chemotherapy),又称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在Ⅲ期或局部晚期癌肿手术前应用化疗,目的是杀灭循环中的瘤细胞、控制亚临床转移灶、减少术中肿瘤细胞播散、使肿瘤缩小并降期(downstage),变不可能切除为可切除。

异种移植:供受者属于不同种族,目前尚限于动物实验。

移植术:将一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己体内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统称移植术。

诱导化疗: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是用于可治愈性肿瘤的化疗,或用于晚期播散性肿瘤,此时化疗是首选或惟一可选的治疗手段。

应激性溃疡: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的一种病变,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黏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此病可用于MODS,也可单独发生。

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感染之间。

一部分由急性感染迁延形成;另一部分是由于病菌的毒力虽稍弱,但有相当的耐药性,或宿主的抵抗力较低所致。

有效渗摩:根治手术范围包括原发癌肿所在部位的器官部分或全部,并连同周围正常组织或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

一般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亦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常见如疖、痈、急性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等。

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继而进展为局限化脓。

非特异性感染占外科感染的多数。

肿瘤: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产生细胞超常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新生物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也不受机体生理调节正常生长,而是破坏机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

择期手术:择期手术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

再植术:供受者为同一个体,叫做自体移植。

在自体移植时,移植物重新移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称为再植术,如断肢再植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