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四单元)

广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四单元)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十一课:保护空气教学内容1.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2. 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地方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

3.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出保护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的好建议。

能力培养1.通过测定空气中尘埃多少的活动,提高动手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一系列的讨论,提高观察、搜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爱护自然、保护空气的情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思考讨论——调查实验——信息收集——分析讨论——表达交流重点难点通过调查、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地方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程度,并分析原因。

教学准备材料:投影胶片、纸片、剪刀、油性笔等;图片:各种空气污染的图片等;视频:空气污染视频片断,如汽车尾气等;资料:天气预报中空气污染指数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课本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多发达城市常常见不到蓝天白云。

为什么天空是灰蒙蒙的?引出探究话题。

二、活动一:尘埃知多少教师在课前先进行尘埃收集。

尘埃是一种很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让我们以尘埃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实验,比较不同地点尘埃的多少,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情况。

怎样才能测定空气中尘埃的多少呢?小组讨论并设计收集尘埃的方法。

利用投影胶片能滞留、吸附尘埃的特点,在某一个时间段对某一地点空气中尘埃的数量进行观测。

交流各小组的设计。

活动:观察教师提前采集的尘埃收集片,统计、记录尘埃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各地点在不同时间段的滞尘量的规律。

活动:选择适当的测量地点放置尘埃收集片。

尘埃的多少与胶片放置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哪里的空气最干净?如果天气变化了,会有什么效果?讨论:怎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如果要了解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的情况,有什么办法?拓展:阅读资料,了解空气污染指数。

播放“空气污染” 视频。

三、活动二:怎样保护空气在了解了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后,我们要思考怎样保护空气。

调查学校周围的空气质量。

思考:学校周边有没有工厂,学校附近交通状况及绿化状况。

这个活动是学生的一次实践活动,可以进行对所在地区或学校周围空气质量的调查。

比如进行学校周围空气质量的调查,进行学校周边的实地考察等。

根据空气污染的特点,设计空气质量调查表,科学系统地对学校周边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

交流:将设计的表格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空气质量调查表。

如何利用我们的空气质量调查表分析学校的空气情况,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和社区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活动: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调查,完成相关的数据搜集和资料分析。

将调查情况上传到“小学科学网”进行在线讨论。

四、小结本课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第十二课:水质调查教学内容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主要的水污染物。

2.了解不同水质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能力培养1.学会运用工具进行观察和实验。

2.学会设计和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学会开展实地调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2.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调查研究——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分析判断——表达交流重点难点了解不同水质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学会设计和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学会开展实地调查。

教学准备器材:水桶、烧杯、放大镜、酒精灯。

图片:各种水污染的图片等。

视频:水污染视频片断。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课本图,再现图中的人物对话。

水里有什么?不同水质的水对生物会有什么影响?污水从哪里来?二、活动一:制定调查方案导入:要了解水质污染的情况,我们可以对周边的水源进行调查。

介绍教材里“彬彬小组”的调查方案。

思考“彬彬小组”的调查方案,了解调查项目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习设计调查方案。

活动:小组讨论,研究设计水质调查方案,并记录下来。

在组织学生进行制定调查方案的过程中要强调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根据教科书中的调查报告范例,让学生了解设计调查方案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及具体项目内容。

可介绍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以及进行这些项目的先后顺序;介绍调查报告的形式,一般包括文字和图片。

各小组交流调查方案。

根据各组设计的调查方案,完成水质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说明实地考察和取样的基本方法,注意取水样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取样后,要对水样进行编号和记录。

要强调安全意识,在取水样和实地考察时,要求学生不要随意接触污水,注意安全。

三、活动二:水里有什么?播放“水污染” 视频。

干净的水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的。

请认真观察各组取回来的水样,是否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怎样才能知道水样是否干净而未受污染呢?活动:小组活动。

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和水里存在的其他物质,并作记录。

可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再利用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

可利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上的水样,观察残留物。

在观察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和安全,不要随意直接用手接触污水,实验完成后要洗手。

各小组讨论实验情况。

拓展:水里的物质可能来自哪里?四、活动三:轮藻的生长变化教师在课前收集三种水质差异较大的水样(包括没有污染的清水)。

在这几个水样中,哪个水样被污染了呢?用什么方法知道水样受到污染了呢?小组讨论。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研究观察水污染的方法,并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

小组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法。

各组选择以下一种方法,观察三个水样的情况,并作记录。

1.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2.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3.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4.利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上的水样,观察残留物。

在观察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和安全,不要随意直接用手接触污水,实验完成后要洗手。

各小组讨论实验情况,注意水样的颜色、透明度、气味和水里的其他物质。

拓展:水里的物质可能来自哪里?五、小结本课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第十三课:变废为宝教学内容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能力培养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进行物质的分离和制造,培养分析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2.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流程调查研究——分类比较——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设计——实验制作——表达交流重点难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器具和材料:弹簧秤、盆、小木棒、纱网、泡沫塑料块、大头针、纸屑、回形针、铝箔、废纸、糨糊等。

图片:各种家庭垃圾的图片等。

视频:垃圾分类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课本图,模拟图中人物的活动:彬彬、妍妍和琪琪建议波波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由此引出“垃圾也要分类”和“怎样分类”等问题。

垃圾也需要分类吗?垃圾是否也需要分类?二、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每天家里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

我们可以对家庭垃圾进行观察分类,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及组成。

你们家里每天都会丢弃什么垃圾呢?可以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对家庭垃圾进行统计与分析。

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每天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为时一周,并作好记录。

本活动需要学生在家里完成,所以教师在布置活动时要给予明确指导,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对家里的垃圾进行观察记录,要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本活动虽然是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但要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

这样做不但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学习,还可以引起家庭成员对自觉保护环境的注意。

三、活动二:垃圾分类出示课本图(各种垃圾的图片)。

在这些垃圾中,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哪些不可以回收利用,还有哪些是有毒的?根据垃圾图片进行分类。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分类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垃圾的分类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但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推行并不顺利。

对垃圾进行分类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讨论:思考推行垃圾分类的障碍及克服办法。

设计减少垃圾排放、回收有用物质的家庭垃圾处理方案。

交流各小组的家庭垃圾处理方案。

播放“垃圾分类” 视频。

四、活动三:分离可回收的垃圾我们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

但可回收垃圾中有很多不同类别的垃圾,废品回收公司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分离。

你能帮废品回收公司想出简便、快捷的方法,把泡沫塑料、废橡胶、废铁、废纸、废棉布,以及其他废金属等相互分离开吗?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设计分离废品方案。

把分离方法和工具以及每一步骤结束后剩下的物质填写在教科书的框图中。

设计方案关键有两点,一是利用什么工具分离,二是分离的顺序。

归根到底是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各组交流分离方法,思考哪些方法比较有效。

讨论: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它们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拓展:如果换成其他物品,你是否可以想出新的分离方法?五、小结本课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第十四课:和谐的家园教学内容1.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哪些资源开发是“有利”和“不利”的。

2.知道一些简单的图例,学会合理设计。

能力培养1.主动搜集一些新信息。

2.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一起参与。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归纳——综合设计——表达交流重点难点知道哪些资源开发是“有利”和“不利”的。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环境设计。

教学准备合理开发和不合理开发的旅游资源的图片或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小龙写给波波的信。

波波遇到什么难题呢?家乡准备开发旅游区,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会不会给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呢?二、活动一: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如果不考虑开发和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就会造成不利的后果。

小组讨论,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小龙家乡开发旅游区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分析收集的各类资料,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小龙家乡开发旅游区进行分析。

交流以小组形式汇报分析所得,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

三、活动二:设计新家园出示课本图或旅游区规划图。

这是小龙山清水秀的家乡。

请你帮助他的家乡,进行旅游区开发的项目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