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概述一、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1、身心发展的含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身心发展的方面1)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
个体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
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在实际活动中融为一体。
2)心理的发展。
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知、情、意及个体倾向性的发展。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人格等发展,两者关系: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请您思考、请您谈谈: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教育系统中对于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优先顺序存有差异:一般认为,(1)我国的教育观念更重视心理发展,如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带病上课等。
(2)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观念更重视生理发展。
对此您怎么看?我的想法:(1)清末我国被洋人讥笑“东亚病夫”,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等。
百年后我国举国发展体育事业,成为体育强国。
可是普通学生的体质堪忧?近视率很高?(2)体育很重要!怎么办?中考考体育,可是效果还是不理想。
应试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教育思想层面+教学实践操作。
(4)体育提升到精神层面很顺;心理层面提升到宗教、信仰层面很顺,很少从心理层面回到体育层面。
(5)学校教育系统强制性的,繁杂的东西少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运动,去画画,去看电影,去参加音乐会、听话剧等。
《林先生》贾志敏记得,读小学时候,教我们体育的是林慧老师。
我在其门下受业三年,收获无数快乐。
彼时,皆称“老师”为“先生”,故,本文称林慧老师为林先生。
……1948年,上海解放前夕,我们举家迁到浦西静安寺附近居住,我也转入位于极斯菲尔路上的觉民小学读书。
……这是一所由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学校,学生家境都比较殷实。
校规十分严格,戒律着实不少。
说话必须轻声,行走不准快步。
教工全是女性,一式黑色服饰,不准谈婚论嫁,否则将被解聘走人。
师长态度极其严厉,一旦学生说了粗话,教师会当众给说粗话孩子的嘴边涂上红圈,三日内不准抹去。
不过,恰有例外。
教我们体育的林慧先生,却受到几乎所有学生的欢迎与爱戴。
林先生,二十来岁,时尚年轻,充满活力,嗓音甜美,亲切和蔼。
因为她教体育,所以拥有不少特权,如穿紧身牛仔裤,着宽松运动服。
林先生叫唤我们男孩从来不呼学名,只称由她杜撰的外号或别名。
长得粗壮的叫“泰山”,生得白净的唤“埃洛弗林”、“贾兰古柏”,比较厚道的便称“林肯”、“富兰克林”,抑或叫Mr.张、Mr.李,因为我自浦东来,所以就叫我Mr.浦东。
她走到哪,我们就跟到哪。
林先生简直成了我们一群男孩心仪的女神。
她,征服了我们这一帮男孩,也转变了我这个顽童。
那时候,还不时兴做广播体操。
林先生不用吹哨子,只需弹着风琴就能指挥——这在当时很罕见。
出操了,我们踏着她所弹曲子的节奏,从各自教室来到操场。
她一曲弹完,队伍刚巧整好,分秒不差。
于是,林先生弹琴我们做操。
奇怪的是,她不用回头,居然能洞察操场上发生的一切。
哪个同学不认真弯腰,哪些小孩在无端吵闹……都会给她逮个正着。
原来,林先生在风琴的置放琴谱地方,嵌着一面镜子,她从镜子里能观察到操场上的每个角落。
……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
改革开放年代,觉民小学那些海外校友回到上海故土之后,最想拜见的就是林慧先生。
林先生栖居在浦东沈家弄路一幢老工房内。
她终身未嫁,与胞弟一起生活。
后来,胞弟先她而去,林先生就孑然一身独居于此。
1999年,有关部门拟组织“特级教师贾志敏从教40周年”的庆典活动。
我得知林先生在浦东居住,就登门拜访,盛情相邀。
……轮到她登台演讲,她说:“我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
做教师是光荣的……社会的中坚力量必须靠教师来培养。
”——《新民晚报》刊发。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及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及观点:洛克——“白板说”。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管他父母才干偏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强盗”。
斯金纳——继续华生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一、遗传1、遗传的含义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补充: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本义就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依次来看,素质教育是基于学生个体的素质,为了学生素质的个性、自由发展。
素质教育要以广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
2、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
——【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为差异教育提供了空间;应试教育不对】3)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只有当身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才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
4)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这是错误的。
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即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残疾儿童的教育,特教】二、环境1、环境的含义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若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某一国家、某一地区)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
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教育者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环境上。
备注:高级人才应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小环境”不可久待,人心灵的发展需要进入基于“大环境”来思考问题,改善“小环境”的境界。
借助传媒,学好语文、外文。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母三迁”;印度“狼孩”;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请您思考、请您谈谈:基于您个人的经历与体验,谈谈您的观点,并请说明理由、依据。
(1)顺境成才?(2)逆境成才?对此您怎么看?三、个体主观能动性1、含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2、作用1)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所以,从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的这一意义上说,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补充:个体的活动——习惯——性格——人的命运。
优秀的习惯——优秀的人才。
小学生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养成习惯——教是为了不教。
补充:1.个体的活动——习惯——性格——人的命运。
2.优秀的习惯——优秀的人才。
3.小学生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4.养成习惯——教是为了不教。
四、学校教育(一)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方向至关重要。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正面的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
【学校环境及课程设置】(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或延缓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一)顺序性的含义6.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7. 1.整体上: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8. 2.个别方面(1)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
(2)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9.(二)对教育的启示10. 1.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
——现代学制的建立,伟大的创举!(也兼顾后面的阶段性等特点)11. 2.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编写逻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