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九章
22.从众: 22.从众: 从众 (1)定义: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 定义: 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多数人一致 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领会)
(2)阿希的经典实验
了解) (3)易发情境: (了解) 易发情境: 1) 判断作业的难度较高; 判断作业的难度较高; 2) 群体极具吸引力并有高度的凝聚力; 群体极具吸引力并有高度的凝聚力; 3) 个体感受到群体成员个个能干,自己却无法胜任时; 个体感受到群体成员个个能干,自己却无法胜任时; 4) 个人的反应将会被群体大众所知道时; 个人的反应将会被群体大众所知道时; 5) 群体至少具有三个成员,并且他们的反应是一致的时候; 群体至少具有三个成员,并且他们的反应是一致的时候; 6) 在鼓励遵从社会准则的文化背景下
合群需要: 合群需要: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 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是,他们 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 同。
自我肯定需要: 自我肯定需要:个体对自己真正的了解必须 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 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 使个体从中了解了自己,界定了自己,并形成 了相应的自我概念。这就是“镜像自我”。
20.群体极化:定义(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 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 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 配性水平的现象) 原因(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
到分散;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倾向于认为自 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 (了解)
21.群体思维:定义(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 决策是,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 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防 止不良影响的途径(领导人公正、培养公开氛围; 鼓励提出问题或批评意见;请“局外的专家们” 提出挑战;安排“第二次机会”会议) (了解)
18.去个体化:费斯廷格等提出,定义(在群体中,人 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体意识和理 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 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 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 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 (识记) 19.去个性化的主要原因(匿名性;自我意识降低) (匿名性;自我意识降低) 19.
3.人际交往的理论: (领会) (1)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行为倾向 主动性 需要 包容需要 支配需要 情感需要
3需要
6行为倾向
被动性 期待与他人交往 其他他人支配 期待他人的情感表 达 报偿和代价之比
主动与他人交往 支配他人 主动表示友好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 社会交换理论
9.人际吸引的条件: (领会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法(最常用) (领会) (1)提出者:莫雷诺 (2)原理与假设 (3)基本步骤:其一,其二, (简单应用)
(4)应用:同伴提名法、参照测量法和关系 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 (1)原理:莫雷诺认为,在每一个群体中,成员与 原理: 成员之间由于存在着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他们的 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相互影响,而这种相互影响也一定会反 映在他们彼此之间的行为上。那么,如果考察成员之间按 在特定情境下的相互选择行为或行为意向,就应该能够了 解成员之间的心理联系状况。
(2)假设:在一个群体中,成员在不同评价意义上进 假设: 行肯定或否定选择的时候,就反映出了这些成员之间 在该评价意义方面的人际关系状况。
(3)步骤:最基本的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 步骤: 会测量问卷或访谈(选择的人数最好限制在5人以内, 一般不提倡用反向选择的方法),其二是对问卷或访 谈结果的分析处理(人际关系矩阵表和人际关系图)。
15.社会干扰: 15.社会干扰: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 社会干扰 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 了解) 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 (了解) 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的原因分析: 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的原因分析:他人在场增加了 个体的活动驱力或动机,助长简单工作效率;发散注意 个体的活动驱力或动机,助长简单工作效率; 力干扰复杂工作效率。 力干扰复杂工作效率。
(领会) 领会)
赞-威克斯勒母婴实验、
(2)合群需要:沙赫特的合群需要实验 合群需要: 恐惧感 (3)自我肯定的需要:观点 自我肯定的需要: 自我”实验
高
库利的“镜像
本能: 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 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 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是以温暖、 舒适、食物和安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4)应用: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了解群体中 应用: 最受欢迎的人,群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了解群体 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应用广泛,如用于儿童群 体人际关系测量的“同伴提名法”,用于测查群体成 员选择动机好被成员所重视的人员范围的“参照测量 法”和“关系测量法”等。
11.群体: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 影响的集合体称作群体,群体成员一般都有直接 的接触或互动。 (识记) 12.群体的主要功能:归属感;认同感;社会性 支持。 (识记)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 人际交往概述 二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三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 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识记) 识记)
2.人际关系的心理需要: 2.人际关系的心理需要: 人际关系的心理需要 本能: (1)本能:基本观点 哈罗的恒河猴实验
13.群体的一般特性: 13.群体的一般特性: 群体的一般特性
(领会) 领会)
(1)群体规范:定义(群体规范:为保证目 群体规范: 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 信念和行为准则) 作用(对成员具有比较和评价作 用)种类(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2)群体的凝聚力:定义(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 群体的凝聚力: 群体中的力量)。 正向力量(成员间的人际吸引;使成员留在群体中 的动机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 负向力量(成员离开群体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成 员没有选择加入其他群体的机会)
(3)群体中的角色:定义(一个群体一旦形成, 群体中的角色: 它的成员就会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行为模式 及角色地位) (4)群体的领导:定义(当一个群体形成之后, 群体的领导: 成员的角色地位也就确定了,领导也会必然产 生);领导理论(个人特质理论、情境特质理论)
14.社会助长: 14.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 社会助长 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识记)(领会) 识记)(领会) )(领会
经济学概念
4.沟通:广义沟通和狭义沟通(人际沟通) (识记) 5.人际沟通的功能:促进了解,协调社会生活; 需要满足 (领会)
6.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和模式:7要素(领会)
7.人际沟通的类型: 领会) 7.人际沟通的类型: (领会) (1)言语沟通:(2类:口语沟通和书面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 (2)非言语沟通:(6类:表情、眼行为、身体语 非言语沟通: 言或身体动作、服饰、讲话风格和人际空间) 8.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 8.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 非言语沟通技能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 单应用) 单应用) (简
(4)从众原因: 从众原因: 1) 行为参照;
(领会) 领会)
2) 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 吸引力; 3) 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23.服从: 识记) 23.服从: (识记) 服从 (1)定义: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 :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 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与从众有着本质不同, 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与从众有着本质不同,非自愿性 (2)米尔格拉姆经典实验 (领会) 领会)
(3)影响因素:命令发出者;命令的执行者;情境因素 :命令发出者;命令的执行者; (4)原因:合法权力;责任转移 :合法权力;
24.试述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24.试述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试述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简单应用) 简单应用)
•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来描 述人的从众心理: •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 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 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 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 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 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 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 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 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 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 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 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 “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 “向东去!向东去!“……
17.社会惰化的原因(社会评价的作用;社会认知的 17.社会惰化的原因 社会惰化的原因 作用;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减少途径(1.公布整个群体的 工作成绩,而且公布成员成绩,使大家感到自己的工作是 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 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 工作的;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 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更多群体能够接受 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 (了解)
16.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 16.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 社会惰化 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 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 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 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 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领会) 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