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1.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1)雾去了______,把______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请写出来:______。
(2)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雾把______藏了起来。
无论是______,还是______,都不见了。
(3)我知道,______的时候,雾藏起来的东西就能再现。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
”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
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解释词语。
①狂奔:______。
②悲伤:______。
(3)“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4)这段主要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快乐在哪里一群蚂蚁在屋外忙来忙去,小公鸡歪(wāi)着头问:“小蚂蚁,你们快乐吗?”蚂蚁回答:“我们过冬的粮食快要备齐了,很快乐。
”两只燕子在屋檐(yán)下做窝,她们不停地来回衔(xián)泥,小公鸡昂(áng)头问:“燕子姐姐,你们快乐吗?”燕子说:“我们马上就有了自己的家,很快乐。
”小公鸡问梅花鹿阿姨:“梅花鹿阿姨,大家都很快乐,快乐是什么呢?”梅花鹿阿姨说:“孩子,快乐是需要自己寻找的,快乐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快乐在每个人的心里。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文中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我知道“昂头”的意思是:______。
(3)写出文中小公鸡对梅花鹿阿姨说的话。
(4)读了短文,我知道快乐在______。
4.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儿奶酪,高兴极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
“小家火们,你们秒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
”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们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掰成了两半。
(1)在文章画线部分的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______和______捡到了一块儿奶酪。
(3)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拌嘴?5.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_________________。
牛马有_________,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又用什么_________?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_________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_________。
(1)按照原文填空。
(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牛马靠______旅行;鸟儿靠______旅行;蒲公英靠______旅行。
(3)你还知道哪写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6.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平常我在池子里_____________,在小溪里_____________,在江河里_____________,在海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1)找出文中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跳舞散步开大会唱歌奔跑睡觉(3)“光”的意思有:①明亮;②景物;③只。
“光做好事”中的“光”的意思是:______(4)“我”做了哪些好事?(5)“我”做了哪些坏事?7. 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篮蓝蓝蓝)的天空,电(杆竿)之间(联连)着几(根痕)细线,多么(像向)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只支)正待演(奏凑)的春天的(替赞)歌。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篮蓝蓝蓝)______的天空电______(杆竿)(联连)______着几(根痕)______细线(像向)______五线谱一______(只支)(替赞)______歌(2)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不能用短文中出现的量词)一______天空一______细线一______细雨一______赞歌(3)这段话把______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______。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1)片段选自课文《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______ 精致——______ 依然——______(3)用“依然”写句子。
(4)“红旗依然鲜艳”说明______。
9.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鼹鼠先生来到松鼠太太门前。
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
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1)这段话写了鼹鼠先生、松鼠太太、______、______和______这几个小动物。
(2)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是______。
(3)松鼠太太的家门口变成什么样了?(4)“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为什么说礼物是美好的?______①礼物非常贵重。
②礼物让环境变美了。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
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
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湛蓝的天空。
天空中还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
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我在白纸上画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照样子写词语。
碧绿碧绿______、______、______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那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正确的是()(2)上文中第二个“偶然的机遇”为什么要加引号?12. 读一读,做一做。
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______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______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______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1)这一段话共有______个句子。
(2)请把下列三个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仔细②小心③精心一个树坑挖好了。
邓爷爷______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______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______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3)植树时,邓爷爷说了什么?(4)邓爷爷是怎样植树的?请按顺序排一排。
①扶正树苗②挖好树坑③挑选树苗④挥锹填土⑤移入树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
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
好的冰尜儿要在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
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裂开。
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的抽打,_____________。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
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儿,让它朝对方撞去。
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力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
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
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意思是小且细。
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1)陀螺又叫______。
(2)第二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4. 阅读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①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成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②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瞻)下,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③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qín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3)细读第②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_____。
(4)写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______。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______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______和______。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5. 重点段落品析。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