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PPT课件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PPT课件

对于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 呕吐的患者应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或停药
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加大时需及时加餐,注射 胰岛素30分钟后必须按时就餐。
13
监护要点
对于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的患者,应在明确诊断 后立即给予50%GS 40~60ml静脉注射
根据血糖值可重复使用,再给予5%~10%GS 500~1000ml使血糖维持在6~10mmol/L,直到 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
空腹血浆血糖在7.0毫摩尔/升(126 毫克/分升) 或以上; 注:1mmol/l=18mg/dl
在口服糖耐量试验中,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 血浆血糖在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或以 上;
有高血糖症状,并且随机血浆血糖在11.1毫摩尔/ 升(200毫克/分升)或以上;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或以上
的程度
18
胰岛素抵抗三种形式
胰岛素的效应器官(靶器官)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降低。即正常浓度的胰 岛素不能发挥相应的效应,超常量 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量反应。
靶器官对胰岛素的 反应性降低,增加胰 岛素用量也不能达
到最大效应。
合。而足部难以愈合的伤口则可能导致坏疽(俗称“糖尿病足”),进而导
致患者截肢
8
糖尿病低血糖症
定义 糖尿病患者由于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或
疾病本身所导致的低血糖,称为糖尿病低血糖 低血糖的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2.5mmol/L(45mg/dl)
9
治疗
神志清醒者: 可口服含糖糕点、饮料, 或口服15%~20%GS,数分钟后,患者血糖可提
治疗
胰升糖素的应用 仅对难治的低血糖病例或一时难以进行葡萄糖
静脉注射者采用,可皮下或肌内注射1mg(儿 童0.5mg)
有严重营养不良及肝脏病变,疗效欠佳。也不适宜用于磺 酰脲药引起的低血糖
血糖纠正后神志仍未恢复者 可能有脑水肿或脑血管病变,以及乙醇中毒等。
应及时送往监护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14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应激性高糖血症是指机体遭受打击后血糖高于 正常范围,不论既往是否合并有糖尿病。
应激性高糖血症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状态、免疫功能,增加感染 性并发症发生,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患 者预后
15
1.发生于ICU血糖增高的原因
发生于 ICU 的高血糖与血糖调节激素的改变、 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外周胰岛素水平与胰岛 素抵抗以及既往合并有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治疗药物对血糖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含糖晶体 液、 20%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CRRT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激素、拟交感药等。
接受营养支持的重症病人 “ overfeeding ”也会 出现血糖升高现象。Βιβλιοθήκη 16应激状态下发生高血糖的原因
反向调节激素产生增加
诱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产生 增多,诱发胰岛素抵抗
脂肪,氨基 酸等
脂类,氨基酸代谢
CO2+H2O
氧化分解
消化吸收 食物糖
血糖 3.89 ~6.11
分解
糖异生 非糖物质
肝糖
3
4
血糖水平的调节
升血糖激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素 性激素 HCG
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体内唯一 降低血糖的激素)
5
6
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10年的推荐标准,满 足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外源性因素的作用进一步促使高血 糖的发生(激素,含糖液体)
高血糖
17
影响血糖的相关临床因素
4.颅脑损伤与脑部手术
颅脑外伤后血糖升高是临床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重型颅
脑外伤后更加明显,血糖在伤后即升高, 12 ~ 24h 左右 达高峰,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后渐降至正常范围
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内八科
1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多种升高血糖的激 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生长 激素等水平明显增高,导致应激性高血糖,这 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
内外科的危重患者,不管是否有糖尿病史,此 时常存在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抵抗
2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肝,肌糖原 糖原合成
其他糖 磷酸戊糖途径等
高 意识障碍者: 可静脉推注50%GS 30~50ml,患者于数分钟后血
糖提高 经上述处理仍未提高血糖及恢复神志者,或服用
磺酰脲药(因药物未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全清除, 而有低血糖反复发作者) 可静脉滴注5%~10%GS 3~4小时,并每20 分钟 检测血糖1次,直至血糖恢复及患者病情保持平稳
10
7
糖尿病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包括: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衰竭(又称糖尿病肾病,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中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病变(又称糖尿病眼病,可致盲,是发展中国家非老龄成年人致盲的
主要疾病)
神经病变
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以及伤口难以愈
餐前胰岛素的剂量或将胰岛素推迟到临睡前注射。
12
监护要点
病程长的I型糖尿病患者兼有未察觉的低血糖者, 应用血糖仪,一日多次测血糖,以调整药物剂量, 并采用一日多餐制
对定时出现的疲劳感、感觉异常、简单事务不能 完成时,宜检测血糖,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应按时定量进餐及进行有规律的体力 活动:
11
监护要点
一般生命体征的监测
病情监测:
若患者出现饥饿感、伴软弱无力、出汗、恶心、心悸、面 色苍白或在睡眠中突然觉醒,皮肤潮湿多汗,应警惕低血 糖的发生
严密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
对于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患者,应测定临睡前及凌晨1: 00~3:00点钟的血糖,以协助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若临睡前血糖在6~7mmol/L,黎明前1:00~3:00点钟的 血糖在4mmol/L,可在临睡前给患者加些点心,或减少晚
机体丘脑 – 垂体系统受损和应激反应使交感神经兴奋,出 现肾上腺髓质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机体分解代谢加快,糖异生增强,糖利用减少,加上脂肪、 蛋白分解加速及应激刺激肝糖原合成减慢、分解加速
创伤应激血胰岛素显著降低,组织细胞上皮的胰岛素受体 数目减少
脑外伤高血糖可看作是一种机体应激反应,它反映脑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