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 手术切口污染程度
21
❖ 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度
❖ 清洁切口1.5﹪-4.2﹪ ❖ 清洁污染切口≤10﹪ ❖ 污染切口10﹪-20﹪ ❖ 污秽切口20﹪-40﹪ ❖ 大于4小时的手术与小于2 小时的手术相比,前者
是后者3倍 ❖ 营养不良危险性增加7倍 ❖ 急诊手术大于择期手术
22
❖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2
❖
定植
❖ 微生物在人体体内一定生境或解剖位置落 脚或存活但不引起疾病的状态
3
❖
感染
❖ 病原体进入人体增殖并与机体相互斗争的 过程
❖ 是病因、宿主、环境三角的动态相持过程
❖ 医院感染、社区感染、医疗保健相关感染
4
❖ 炎症是感染的表现 ❖ 感染是炎症的生物学原因 ❖ 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感染
5
❖ 手术切口的分类
❖ 年龄大 ❖ 肥胖 ❖ 营养不良 ❖ 糖尿病 ❖ 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 ❖ 吸烟 ❖ 免疫力系统的损伤 ❖ 术前住院天数
19
❖
手术因素
❖ 不恰当使用抗生素
❖ 不恰当的皮肤准备
❖ 不恰当的外科洗手
❖ 手术室环境与设备
❖ 手术技术
❖ 手术衣和铺巾
20
❖
其他因素
❖ 体温
❖ 吸氧浓度
❖ 组织灌注量
❖ 手术性质
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 准 ❖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14
❖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 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 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8
❖
污染切口
❖ 开放的新鲜切口
❖ 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 压)者
❖ 涉及泌尿生殖道且有尿培养阳性的手术, 胆汁培养阳性的胆道手术
❖ 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
❖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区但未化脓区域切口
9
❖ 污秽(感染)切口
❖ 有坏死组织、异物、排泄物污染的切口, 脏器穿孔,急性化脓性细菌性炎症
❖
炎症
❖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 生的防御反应
❖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 中心环节
❖ 损伤与抗损伤贯穿炎症反应全过程
1
❖ 炎症的原因 ❖ 病原体(生物性)微生物、寄生虫 ❖ 损伤(物理、化学)机械、热力、放射、
电、化学毒物 ❖ 缺血 坏死组织 ❖ 免疫性 变态反应、免疫异常
10
❖
手术部位感染
❖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 器官(或腔隙)感染
11
❖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2
❖ 医院感染定义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的;但不包括入院时已开始 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13
❖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30天内 ❖ 临床诊断 ❖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 ❖ 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 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 病原学诊断 ❖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 说明: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
❖ 剖宫产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 万古霉素术前120分钟给药
❖ 林可霉素600mg静脉滴注需大于30分钟,过 快出现致死病例
25
❖
用药原则
26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7
❖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
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
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诊断 ❖ 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 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需要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
染
16
❖ 三类手术切口引起的感染仍属医院感染 ❖ 三类手术切口感染率高达30-40%
17
❖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
❖ 患者因素 ❖ 手术因素 ❖ 其他因素
18
❖
患者因素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
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
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
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
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
❖ 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 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 手术部位供氧充分 ❖ 手术部位准确备皮 ❖ 洗手 ❖ 良好的外科技巧 ❖ 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 体温控制 ❖ 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
23
❖ 围手术期用药 ❖ 对抗菌药物要求:1、抗菌谱广2、半衰期长3、
血药浓度高 ❖ 头孢唑啉最常用
24
❖ 使用方法:将药物带到手术室,切皮前30-60 分钟静脉给予一个剂量抗菌药物,手术时间 超过 3小时加用一次,出血量超过1500ml加 用一次
15
❖
器官(或腔隙)感染
❖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 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 临床诊断 ❖ 符合上述规定,并且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 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 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
据 ❖ 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 病原学诊断 ❖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 说明: ❖ 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
❖ 清洁切口 ❖ 清洁污染切口 ❖ 污染切口 ❖ 污秽(感染)切口
6
❖
清洁切口
❖ 手术切口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殖道、口咽部,无创伤、无感染、无炎症 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7
❖ 清洁-污染切口
❖ 手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但 无明显污染,泌尿生殖道手术时尿培养阴 性,肝胆手术时胆汁培养阴性。例如无感 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阑尾、阴道、口咽 部等手术属于此类。
❖ 临床诊断 ❖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 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 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C,
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 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
它感染证据 ❖ 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 病原学诊断 ❖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