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与粮食安全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高产是永恒的主题
面积刚性降低,提高单产是唯一途径
水稻是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高产尤为重要 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
品种与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良种+良法+环境+生产投入
栽培技术与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优良品种
产量高
品质优
间隙灌溉方式,即一次灌水2-3cm,让其自然落干(厢沟半沟水)后再灌一次,
如此反复,以养根保叶促灌浆。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培育高质量群体,增强稻株抵抗能力 合理播种期,避开一些病、虫的侵害 合理栽植和晒田,改善田间通透条件 合理轮作,减轻病、虫危害
长和深扎,提高根系活力
控制性节水灌溉
水稻生物节水灌溉技术
水稻覆盖栽培
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水稻旱种
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湿、晒、浅、间”灌溉)
浅水栽秧,栽秧时保持厢面花花水即可 分蘖前期湿润灌溉:在水稻返青成活后至分蘖前期,采取湿润灌溉(或浅水干 湿交替灌溉),厢面不保持水层,保证厢沟有半沟至满沟水,促进分蘖早生快
早施、巧施分蘖肥—总氮比例20%-30%,在移栽后5-10天施用,已可分2次施 用(移栽后5-10天和15天),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增施穗肥,促进大穗—总氮比例10%-20%,总钾比例30%,可分促花肥(Ⅱ 期)和保花肥(Ⅵ期)两次施用。看苗施用
补施粒肥,延缓早衰—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2+0.5kg/ 亩。
2. 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适用范围
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生态区、水源基本有保证的冬闲田及菜-稻和部分油稻、麦-稻两季田
品种选择
在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 量有明显的差异。超高产强化栽 培适宜选择的品种应是分蘖力较
强、穗型偏大、抗倒伏能力较强
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
培育适龄壮秧
采用(塑料软盘)旱育秧或
抗性强(病、逆境、倒伏) 适应性广 生育期适中
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栽培技术:耕作制度、育秧技术、栽植方式、种植密度、施肥技术、
水分管理、除草等
作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高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
35
33.8
34.1
30
贡献率(%)
25
20
17.9 14.2
15
10
5
0
良种
栽培技术
防灾技术
生态治理
单项技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
栽培技术与现代农业
轻简栽培与高产栽培
农村劳动力现状 土地流转 技术到位率
主导品种(四川省,2009)
主导品种(四川省,2010)
主导品种(四川省,2011)
水稻超高产关键技术
设计超高产目标,建立合理群体及产量结构
品种特性—穗大粒多(重穗型)、植株高大、茎粗抗倒、根系发达等 区域环境特点 群体结构 基本苗、最高苗、叶面积、成穗率 产量结构 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平衡配方施肥
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饼肥、绿肥、农家肥或堆肥)
应占20%-30%,做基肥施用
N、P、K配方施用—根据产量指标和土壤肥力水平,亩施N10-12kg, N、P、K配比1:0.5:0.8-1,控N增K
施肥方法
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总氮比例50%-60%,磷肥全作底肥,总 钾比例70%
高产目标及产量结构
土壤耕作与土壤改良
少耕 精耕细作 免耕
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合理轮作等
稻田保护性耕作
精量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播种期与秧龄---适期早播(延长营养生长期、安排最佳抽穗期);适当控制秧
龄(30天,5-6叶),超长秧龄(40天以上)最好实行两段育秧,培育多蘖壮秧
或超多蘖壮秧
看苗施用
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技术
我国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十分紧缺,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农业用水量大,但浪费惊人
水稻对水分的敏感期
返青、幼穗分化期、抽穗开花期、灌浆前期
水稻灌溉方式
淹水灌溉
湿润好气灌溉
开厢(1.5米左右)垄作,加厚活土层,做好排水沟。以利于水分管理,增
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防止坐蔸,促进根系生
认真搞好田间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确定 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
在农药的选择上,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 杂草的防除—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即每亩用丁苄100-120g或其它除 草剂拌肥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天左右防治杂草
四川稻作技术
移栽—主导(2000万亩) 抛秧—主导(1000万亩) 机插秧—30万亩左右,发展较快
发
分蘖后期“够苗晒田”:当全田总苗数达到预定有效穗数(15-18万/亩)时排 水晒田,如长势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应在达到预定有效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 晒田;晒田轻重视田间长势而定,长势旺应重晒,长势一般则轻晒 生育中期(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当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拔节) 时,采取浅水(厢面1-2cm)灌溉,切忌干旱,以促大穗 生育后期(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进入水稻籽粒灌浆结实期,采取干湿交替
精量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播种量6-10kg/亩 应用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壮秧剂等),促蘖控长 精细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
选择适宜育秧方式
旱育秧---塑料软盘或无盘旱育秧 地膜育秧 温室(两段)育秧 ,尤其是超长龄秧苗
合理稀植,定量控苗
适时、适龄早栽,防止坐蔸 合理稀植:1.0 –1.5万穴/亩,每穴1粒或2粒苗 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栽培,改善田间通透条件 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70%)
直播—研究与示范中
翻耕—主导 免耕—平原及浅丘区
水稻高产栽培主推技术
主推技术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农科院
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1. 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特点
嫩秧早栽—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稀植壮株—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 湿润强根—有利于强大根系的建成 控苗壮秆—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并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实现壮秆大穗 足肥高产—满足超高产的营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