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按照地域类型,选用经过省级以上审定或办理引进种植手续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种子质量达到国颁二级以上标准。

因地制宜,合
理品种布局,严禁越界种植。

平川主推丰优香占、隆优305、内香
8518、泰香8号、宜香19、宜香725、内5优H25、内5优5399、内香
18等优质高产品种;浅山丘陵推广D优2362、K优877、特优801;糯稻品种可选用糯优1号、汉中雪糯等;机械化插秧品种主推黄华占。

二、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40-50天,叶龄6-8叶,苗高35-40cm,单株带蘖
3-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

1、选好秧田,施足底肥,精耕细整。

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田块,按1分秧田插0.8-1亩大田的比例留
足秧母田;施肥要掌握“腐熟、速效、适量、浅施”的原则,以农家肥
为主,亩施腐熟圈粪1000-1500公斤,碳酸氢氨20-25公斤,过磷酸钙
3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底肥,充分混匀;精细整地,做好秧田通气,关键是干耕干整,把田耕耙整细,拣净残茬杂物,起沟做畦,用
底肥把畦面泥块打碎,初步耙平,然后放水浸泡,再进一步把畦面整平
抹光、畦宽、沟宽以适宜田间操作为宜,沟深0.25米,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

2、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

坚持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方式,长生育期品种坚持两段育秧,以保证安全齐穗,增温早熟夺高产;生育期较短的
品种或劳力紧缺的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旱育秧,杜绝露地秧。

3、播前准备。

每亩大田备种1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使其发芽
快而整齐。

然后用清水预浸1天,期间打捞出秕谷及杂物;再用“500倍”的强氯精或抗菌剂“402”药液浸种1天,预防种子带病菌;最后再用清
水浸1-2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催芽。

催芽重点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高温破胸(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45℃左右的温水淘洗3-4分钟,
然后趁热上堆,以后适当浇洒热水,以增温保湿,使谷堆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促使破胸露白);二是适温催芽(在谷种露白后,经常翻动谷堆,使温度保持在25-30℃,必要时淋温水保温保湿,达到壮芽标准);
三是低温炼芽(根芽出齐后,摊开晾种1-2天,可喷淋冷水炼芽,以增
强芽谷抗寒能力)。

催芽好的谷种才可进池或播种。

4、适期播种。

温室两段育秧及薄膜育秧平川晚熟组合要保证在4月
5日前播种(芽谷落泥),地池两段秧在4月1日左右播种,旱育秧可适
当提早到3月底。

5、秧田管理:(1)水层管理:无论是两段秧、旱育秧和薄膜秧都
要培育好根系,坚持寄插后5-7天畦面不上水,保持畦面湿润即可,促
进根系下扎,3叶期以前干湿交替灌溉,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

遇寒流降
温天气,立即放深水护苗,寒流时间较长时,应加盖薄膜保温,寒潮过
后喷施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预防立枯病发生,防止烂秧死苗。

在插
秧前1-2天,加深水以利拔秧洗泥。

(2)及时追肥:在秧苗2叶1心期,亩泼浇淡尿水1000公斤或追施尿素3-5公斤做“断奶肥”;3-4叶期亩喷15%多效唑30-40克,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发生;4-6叶期追施尿素7-
8公斤促分蘖发生;插秧前4-5天追尿素5-6公斤作“送嫁肥”。

(3)病
虫草防治:待畦面水层自然落干,亩用稻农乐或秧田净40g兑水喷进行化学除草,两天后覆薄水。

每亩用三环唑80-100g防苗稻瘟,每亩用乐果乳油80g防稻蓟马。

插秧前2-3天进行一次病虫普防,可选敌白虫、杀虫双、Bt·杀虫单、三环唑混合稻瘟灵等防治二化螟、稻蝗、苗稻瘟,防止病虫带入大田。

三、抢时早插、合理密植
我地水稻高产插秧期为5月20日—6月5日之间,因此要严把插秧高产期,坚持早腾茬,早整田,力争6月5日前完成抢时早插。

提倡拉绳定距,双株寄插,采用大小行,即宽窄行(10+6)×6寸方式插植或
9×5寸的均等行插植方式,亩插1.3-1.5万穴,穴插6-8苗,亩基本苗保证在8-10万。

通过适度稀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四、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水稻高产施肥应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配合平衡施肥方法,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省成本,提高肥效,避免浪费。

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和我县土壤养状况,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块,亩产
500-600公斤,需亩施纯氮10-12公斤、纯磷5-6公斤、纯钾5-6公斤(在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的基础上,再施水稻专用复合能40公斤做底肥即可;或亩施碳铵40-50公斤、普通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8-10公斤、硫酸锌1-2kg)。

磷肥、钾肥和硫酸锌全部作基肥随犁田整地时施入,氮肥的60-70%做基肥,其余30-40%作追肥(分别是移栽前一周追施尿素6-8公斤做送嫁肥;移栽后7-10天追施尿素8-10
公斤做分蘖肥,同时用除草剂;拔节孕穗期亩施尿素3-5公斤做穗粒肥
攻大穗;有条件的可在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防早衰、增粒重,夺高产)。

五、科学灌水、合理促控
大田应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换衣”,寸水促蘖,苗够或时间到时及时晒田。

按照“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一般在6月20日左右或总茎数达到18万以上时,及时退水晒田,控上促下,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对于够苗早的田块、烂泥田、山区冷浸田要早晒、重晒)。

7月10日前及时复水(田面起裂纹,形如鸡爪,脚踩不下陷,叶片颜色由黑变黄退色,顺挺举),孕穗期及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勾头散籽后采取干干湿湿间歇灌水,前水不见后水,湿润为主,以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根系活力,有利于灌浆结实和抗衰老、倒伏。

一般于收获前7-10天左右排水落干,既要防止断水过早,避免发生青枯降低粒重,又要防止灌水过深,引起早衰。

六、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实施健身栽培等措施,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和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积极推广应用稻鸭共育技术,利用鸭子吃虫除草,生产绿色无公害大米。

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期,适时选用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突出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蝗、二化螟、稻苞虫等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稻管蓟马”和“稻水象甲”实行“五统一”的防治策略,提高防效。

水稻齐穗后一般不再用药。

1、秧母田防治:秧田防一亩,等于大田防十亩,具有防治面积小,用药量少,虫龄低,效果好、省工省时的特点,要高度重视,重点防治,特别是稻水象甲发生疫区,尤其要抓好秧母田统防统治,防治次数要达到3-4次。

一般于插秧前2-3天进行,选用敌白虫、杀虫双、三唑磷等混合稻瘟灵喷雾,可防治二化螟、稻蝗、稻水象甲、稻蓟马及苗稻瘟,防止病虫带入大田,减轻大田防治压力。

2、大田防治:在插秧后7-10天结合追肥可撒施3.6%的杀虫双大粒剂1.5-2公斤、或用20%的三唑磷乳油100ml或5%锐劲特悬浮液30-40
毫升兑水50kg喷雾防“钻心虫”。

水稻分蘖盛期用5%的井岗霉素水剂150-200ml兑水50公斤,对植株中下部喷雾,防治纹枯病;再加入40%的稻瘟灵100克,同时预防叶稻瘟。

水稻破口抽穗前5-7天,用16%井酮三环唑可湿性(商品名:仙耙稻丰收)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对穗部喷雾,连防两次,防治稻曲病可兼治穗颈稻瘟病。

另外在水稻破口抽穗前搞好“两防一喷”,方法是:将90%的晶体敌百虫、20%的三环唑、磷酸二氢钾各100g对水50公斤叶面喷雾,还可有效防治稻苞虫(兼防二代螟虫)、预防穗颈稻瘟病。

水稻田除草采用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针对田间杂草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宜的除草剂进行化除。

一般插秧返青后,结合追肥,防二化螟一并进行,选用高效低毒除草剂25%除草醚粉剂50-75克或50%丁草胺颗粒剂100-120g,拌细土均匀撒施;也可用10%苄嘧磺隆(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5-20g克或50%扑草净100-150克兑水喷雾。

水稻出穗前对田间的稗草进行人工拔除,防止草籽回落田间,减少来年田间的杂草量。

七、适时收获、安全储存。

当90%以上稻谷籽粒黄熟时,及时抢晴收
获,进行晾晒,含水量达到13.5%以下时入仓储存。

实行优质稻谷与普通稻谷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上脱粒、晒谷。

扩大机收面积,降低收获成本,加快收获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