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1 均衡产出(国民收入)的含义 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3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4 乘数理论
会计ppt
1
3.1 均衡产出
3.1.1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 资源未充分利用,社会总需求变动只引起产量
会计ppt
19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其关系就是消费倾向。 主要观点: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收入是指现期实际收入水平
现期即本期;绝对不是相对水平;实际按货币购 买力计算。 *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先验的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会计ppt
20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消费由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决定, 从而消费是相对的。
消费习惯决定了消费上去容易下去难—棘轮效应 打肿脸充胖子产生消费的示范效应
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射线; 短期消费函数是有正截距的曲线。
会计ppt
21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 他的消费支出,即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 消费和储蓄决策反映了该家庭在其生命周期 内谋求达到消费理想分布的努力,而每个家 庭的消费要受制于该家庭在整个生命期内所 获得的总收入。
Y
会计ppt
6
3.2 凯恩斯主义消费理论
3.2.1 消费函数 1.数学表达式:C = a + bYd 或: C = a + bY 其中:C:代表消费;a:代表自发性消费
(a>0);Yd(或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0<b<1)。
会计ppt
7
消费曲线
C
C3
A
C1
C2
C0
450
会计ppt
25
3.3.1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利用消费函数得:Y = C+I 利用储蓄函数得:I = S
会计ppt
26
3.3.2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代数方法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Y=C+I …………
C=a+bY ……………
I=I0
………
解联立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e=(a+I0)/(1-b)
会计ppt
29
图示法:
S/I
O -a
S = -a +(1-b)Y I=I0
Ye
Y
会计ppt
30
3.3.4 两种方法的比较
AD AD
O S/I
Y
YE
S
I
的变动并最终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的 变动。即利率、工资和价格总水平是既定的。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个人可支配收 入等于国民收入。
会计ppt
2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假设
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资源未充分利用; 价格水平既定; 利率水平既定; 投资水平既定。
会计ppt
3
均衡产出
3.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会计ppt
10
MPC与APC
A
会计ppt
11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问: 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各是多少?
会计ppt
12
消费曲线的平移
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消费量的变化”和 “消费的变化”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平移” 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 之间的关系; 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 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
会计ppt
13
消费曲线平移 (图示)
C
a2 a1 a3
450 O
C2 C1 C3
Y
会计ppt
14
3. 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
财富; 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 价格水平; 收入分配; 税收; 利率。
会计ppt
15
3.2.2 储蓄函数
1. 概念: 储蓄是指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 民收入。
会计ppt
27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代数法: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 S=-a+(1-b)Y I=I0
解方程组得: Ye=(a+I0)/(1-b)
会计ppt
28
3.3.3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AD AD = a+I0+bY
a+I0 a
C=a+bY
450 O
Y1 Ye Y2 Y
O
Y2
Y1
Y3
Y
会计ppt
8
2. 边际消费倾向(MPC) 平均消费倾向(APC)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 C)同可支配收入 增量( Y)的比值。(0<b<1) MPC = C / Y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 斜率值。
会计ppt
9
平均消费倾向(A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入总 量( Y)的比值。 APC= C / Y
会计ppt
22
(续)
每年支
出数
A
B C
18岁
60岁
80岁
生命周期与储蓄、消费
会计ppt
23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持久性收入是指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 是指不稳定、意外的收入。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 函数。
会计ppt
24
3.3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利用消费函数,即 Y = C+I 分析法 利用储蓄函数,即 I = S 分析法
2. 储蓄函数的推导: 设消费函数 C = a + bY 因为 S = Y - C 所以 S = -a +(1-b)Y 其中,(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会计ppt
16
3. 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值。 MPS= S/ Y = (Y - C)/ Y =1 - C / Y =1 – MPC = 1 - b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 比值。 APS = S / Y=(Y - C)/ Y = 1 - APC
会计ppt
17
4. 储蓄曲线的推导
C A
a
C=a+bY
450 O S
O
-a
Y S= -a +(1-b)Y
B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计ppt
18
3.2.3 消费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3.1.2 均衡产出的概念
AD=AS时的产出是均衡产出。
3.1.1 均衡产出的条件
AD=C+I
AS=C+S
AD=AS
I=S
会计ppt
4
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需求的构成及特点 消费(C) 投资(I) 政府支出(G) 净出口(NX)
会计ppt
5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AD
E AD0
450
0
Y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