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暗渠清淤专项施工方案交底

暗渠清淤专项施工方案交底

暗渠清淤专项施工方案交底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1.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湘潭市长城乡暗渠清淤工程。

人工暗渠清淤包括:白色垃圾清理、土袋围堰、抽排水、引水渠或引水管、淤泥临时固化、渠内照明防瓦斯措施、安全防护措施、暗渠内淤泥装袋绑扎运输、垂直吊出、渠外运输及脱水处理。

2.工程数量拟定本工程所用设备、人工弃渣场地的选择渠道中上游K0+440-K1+300约860米范围污泥采用污泥填埋处理,渠道其他段污泥采用制砖进行资源化利用。

具体填埋位置及堆放场地以业主意见或城市管理局指定弃土场为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材料堆放场地沟渠附近设置A、B、C三处作为淤泥外运、围堰用土运入运出及施工所需材料的临时堆放场地(淤泥干化场);场地采用20cm厚防渗混凝土硬化,周边设置截水沟收集淤泥渗沥液至滤液池后集中处理;A、B场地作为淤泥临时堆放点,再转运至C淤泥干化场采用脱水机械设备脱水后外运至业主或城市管理局指定弃土场。

石、袋装围堰、淤泥、砍树、清表土、预制块、管道、模板及管架扣件等施工进出场所需材料。

4.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为便于暗渠内淤泥清运,先于暗渠进口处设置土袋围堰并每隔30m设置一道围堰,围堰宽度等于渠道宽度,每个区域采用3-4道围堰(2-3个工作段),围堰内2个工作段范围60m采用Φ300的波纹管引水,引水管采用角钢支架固定,支架间距米。

每个工作段采用污水泵日夜不间断抽水,抽完水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计单位验收合格后清理白色垃圾;采用环保速凝剂或生石灰将渠内淤泥简单去水固化,使淤泥含水率小于80%后采用人工装袋清运至临时堆放点再固化处理。

1)暗渠内围堰施工围堰施工图围堰施工工艺如下:①施工准备:组织专业人员对长城二级渠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渠道周边水文地质情况。

积极配合水务部门工作。

②围堰定位:项目技术人员先对渠道内情况了解,准确定位围堰位置,尽量设置于明渠与暗区交界位置,可及时对过滤程度进行了解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③清理平整:对渠道围堰处杂物、淤泥进行清理,保证围堰工作正常开展。

④码筑围堰:围堰施工时淤泥较深处先采用片石填筑基础,稳定后再行堆码土袋围堰;确定好具体的取土位置,在现场装袋以后,由小型机具运送至施工现场,确保围堰工作的连续开展。

渠道土袋堆好后及时铺设土工布,确保围堰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土袋码放分3个班组施工。

装沙袋组负责将粘土装袋,装土量为编织袋的1/3~1/2,袋口用麻绳缝合;搬运组负责将土装车及卸车,交通不便处,先搬运至临时堆放点,再人工背运至围堰施工处;筑围堰组负责砌筑围堰,由上游到下游分层施工。

堆码时,土袋相互错缝,尽可能堆码整齐。

围堰宽度及高度:视实际施工情况而定顶宽取,围堰高出流水面1m以上。

引排水施工根据该区域正常水位及流水量采用Φ300波纹管引水;对土壁暗渠采用∠8#角钢做成支撑架固定波纹管,间距个;对于混凝土壁暗渠采用角钢制成固定三脚架于混凝土墙壁引水。

每个工作段内的余水采用水泵日夜不间断抽排。

清淤施工本段内暗沟淤泥多为生活垃圾、油污等生活垃圾沉淀分解而成,淤泥成粘稠状。

采用生石灰拌合的方法对该段淤泥彻底清除。

石灰拌合淤泥的配合比(淤泥:石灰)大约为1:(石3,淤7),即1m3淤泥需要生石灰。

生石灰拌合完毕后,固化的淤泥人工装袋,袋子采用编织袋,并人工背运至临时堆放点再次固化。

待固化处理后再外运场弃土场。

4)围堰拆除及外运水沟清淤完成后,拆除施工区域围堰,人工背运至下一个围堰施工点或临时地点堆放。

暗渠照明暗渠内的照明灯光应保持亮度充足、均匀及不闪烁,根据断面的大小、施工工作面的位置选用不同的高度。

暗渠内用电线路,均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的高度用瓷瓶悬挂牢固。

不得将电线挂在铁钉和其他铁件上、或捆扎在一起。

开关外应加木箱盖,采用封闭式保险盒。

如使用电缆亦应牢固地悬挂在高处,不得放在地上。

暗渠内的照明电压为12∽36v;手提作业灯为12∽36v。

暗渠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设专人负责检修管理,检修电路与照明设备时应切断电源。

在暗渠中的电灯使用防水灯口。

通风采用射流通风机贯入通风,当暗埋段较长时利用间隔100m左右的开孔进行通风。

机械脱水工艺流程固结脱水一体化系统图污泥脱水淤泥在运输前要对淤泥进行脱水,使得其含水率小于60%,脱水方式为机械脱水法方式,脱水流程:淤泥输送—初步沉淀—淤泥浓缩—板框压滤。

机械脱水淤泥通过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为提高脱水效果,可投加适量的混凝剂。

采用人工清淤的方式进行疏浚,同时使用高压水枪在搅吸设备旁边予以辅助,由于清除的淤泥含水量较高,为了避免陆上运输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采用PP管运输的方式,设置三处污泥处理干化场,分别位于桩号K0+240,K1+000,K2+120。

淤泥送至临时设置的污泥处理干化场的污泥经砂石分离机除去泥砂,分离出来的泥砂用皮带机输送到堆沙场稍微干化后外运处置。

除砂的淤泥自流入初步沉淀池内进行沉淀浓缩,由于泥浆泵吸上来污泥浓度和流量都随时变化,沉淀池同时也作为污泥调节池,调节泥量、均匀泥质。

沉淀池分为两格,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淤泥泵进入一格沉淀池,池满后切换至另外一格沉淀池,第一格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若无危害成分则直接用潜水泵排至河渠,淤泥用潜水污泥泵泵至后续污泥浓缩系统,两格沉淀池交替使用,为了防止池底较浓淤泥抽不上来,采用曝气搅拌系统搅拌,沉淀后污泥含水率由96%-97%降至95%,体积变为初次吸污泥量的2/3。

主要设备建构筑物包括:①污泥干化场,铺设20cm厚防渗混凝土,外侧布置截水沟:A、面积S=200m2,高度h=2m,其中,淤泥滤液池尺寸*3*3m3,截水沟L=60mB、面积S=560m2,高度h=2m,其中,淤泥滤液池尺寸6*6*3m3,截水沟L=100mC、面积S=1200m2,高度h=2m,其中,淤泥滤液池尺寸6*6*3m3,截水沟L=130m②垃圾砂石分离机型号:SQ300参数:Q=300m3/hP=数量:2台③清液排出管规格:DN150材质:PVC数量:2套④皮带输送机长度:2m功率:数量:2套⑤搅拌系统规格:DN50材质:PVC数量:2套机械浓缩淤泥经过药剂调理后,采用带式浓缩机进行浓缩,过滤出的清水排至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回河渠中,浓缩后的浓缩污泥进入污泥调理池,进行后续处理。

①板框压滤高压隔膜推板由液压缸内的活塞杆驱动,将隔膜滤板及隔膜配板以及滤布在活塞杆压力的作用下进行闭合、密封,最终闭合压紧压力达到18~20MPa,以保证在污泥泵在进泥及脱水过程中不会有污泥外泄。

混合污泥开始由低压污泥泵开始进料当进料压力达到所设定的压力时低压污泥进料泵自动停止,进行保压进料,在进料过程中随时观察每块滤板的出液情况,当滤板流出的液体很少时停止进料。

启动高压隔膜压榨水泵并逐渐增压,并将压榨水输送至各隔膜滤板腔体内。

隔膜滤板受压榨水的填充不断膨胀,滤室内的泥饼受隔膜滤板膨胀的影响,加快了固液分离的速度,泥饼含水率逐步降低。

在压榨水泵增压达到时,停止增压,并保持该压力至工艺所需的设定时间。

滤室内的泥饼受隔膜滤板的充分压榨强制脱水,已达到工艺脱水标准。

高压隔膜压榨水泵开始停止运转并卸压。

压缩空气进入中心孔将中心孔没有压榨的污泥吹出。

压滤机可以卸料。

机座端液压缸逐渐卸压,活塞杆开始向后移动并把推板拉回至初始位置,接液翻板自动打开,各滤板不再处于闭合、密封状态。

拉板机械手由变频电机驱动至第一块滤板进行取板,在取到板时变频电机开始反转将滤板拉到推板端,滤饼在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脱落。

下面有储泥斗接住滤饼。

取拉板机械手动作重复,直到将所有滤板上的滤饼清理干净,取拉板机械手回到初始位置。

接液翻板自动闭合卸料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自动高压洗布,自动洗布架由伺服电机驱动至两滤板中间空隙处停止待命,取板机械手由变频器驱动变频电机,将第一块滤板拉至洗布架下方位置停止待命,水洗杆向下移动同时启动高压清洗滤布水泵,水洗杆向下将滤布上残留的污泥用6MPa的水压进行冲洗,洗布架及拉板机械手动作重复,直到将所有滤板清洗一遍,洗布架及取拉板机械手回到初始位置,结束洗布流程,压滤机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③PH回调池污泥经过压滤后的滤液排放到清水池中,清水池也作为压榨机清洗用水,由于投加污泥固化剂可能导致排放水PH升高,投加硫酸回调至7左右。

设计流量:2750m3/d水力停留时间:50min有效容积:90m3根据提供的部分检测报告,渠道中上游K0+440-K1+300约860米范围污泥的铅含量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污泥质》标准,但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标准,本段污泥采用污泥填埋处理,。

污泥经脱水后,运至湘潭市危废污泥填埋场进行填埋,暂定拖车外运。

为防止二次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淤泥填埋场应铺设符合标准的防渗层,污泥填埋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的规定,填埋前的污泥需进行稳定化处理,横向剪切强度应大于25KN/m2。

填埋场应有沼气利用系统,雨水分流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渗滤液能达标排放。

淤泥脱水率必须在60%左右,淤泥抗剪强度不小于80~100KN/m2。

此外,填埋场选址须取得规划、环保及土地管理部门的确认,具体如下:(1)填埋场选址应符合片区规划、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周围环境敏感点较少;(2)根据淤泥的性质鉴别及填埋场地质条件,确定填埋场的类型及填埋工艺,如是否需要防渗措施等;(3)评估场址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地表开挖造成植被的破换、土壤扰动、水土流失等影响,并防范措施;(4)防止填埋场的运行对区域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二次污染;(5)做好风险评估,并完善相关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

(6)填埋场其他技术要求如下:①四周设围栏,并采取相应的防蚊蝇、防鼠措施。

②为防止二次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淤泥的填埋较之普通的垃圾填埋有更高的防渗要求,应铺设符合标准的防渗层,污泥填埋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CJ/T249)的规定,填埋前的污泥需进行稳定化处理,横向剪切强度应大于25KN/m2。

③为使填埋淤泥稳定,对填埋作业亦有相应的要求:未经干燥焚烧处理的淤泥宜小规模分层填埋,生淤泥泥层厚度应<,消化淤泥泥层厚度不应大于3m,泥层上面铺砂土层为,彼此交替进行填埋,并设置排液、导气装置。

5.工期安排工程总工期:90天;开工日期:2017年9月1日;竣工日期:2017年11月30日。

6.工程项目目标质量目标清除渠道淤泥,有效改善大水沟的水体水质,消除长城乡二级渠水臭味,提升渠道沿线整体景观文化质量,以改善并提高长城乡二级渠及湘江水环境质量。

安全目标以“零事故”理念为核心,杜绝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杜绝一般交通责任事故;杜绝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杜绝一般及以上特种设备责任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