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交通状况的调查分析

重庆市交通状况的调查分析

重庆市交通状况的调查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定位的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在全国经济发展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交通战略优先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系统认真践行“坚持以富民兴渝为目标、坚持以服务出行为根本、坚持以公众满意为追求”的“三个坚持”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全市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交通预计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约占全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1/4,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内外通道网络逐步完善。

“十二五”以来,相继建成渝利铁路、南涪铁路等7个项目,新增里程402公里,全市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774公里,路网密度2.1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兴隆场站、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等先后建成投用,形成了“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网络格局。

开通“渝新欧”国际货运专列和重庆至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货运五定班列,实现铁海联运、国际直达。

成渝客专、渝黔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在建里程约1000公里,重庆西站、北站、沙坪坝站等枢纽工程建设顺利。

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

在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先后启动实施了新千公里和第四个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并采取“BOT+EPC”模式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超过700亿元,沿江高速、九龙坡至永川等20余个项目、1200公里顺利开工,其中已建成530公里。

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41公里,路网密度2.9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对外出口通道12个,通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地方干线公路通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双百”目标顺利实现。

新改建区县联网公路3000多公里,改造国省干线公路5300公里,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万公里,二级公路全部取消收费。

大规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1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达率达100%。

全力实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民生实事,在西部率先启动撤并村通达工程建设,全市2606个未通公路的撤并村中,已有1510个实现公路连通。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初具雏形,水运竞争优势有效增强。

全市航道总里程达到4451公里,船舶总运力620万载重吨,平均吨位居全国内河第一。

全国最大的内河港—果园港投用,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7亿吨、集装箱370万标箱。

成立内河首个航运交易所,水运影响力和辐射聚集度不断提升,周边地区货物经重庆港中转比重达到43%,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实现历史跨越。

民航提速发展,区域性航空枢纽基本形成。

“一大两小”机场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江北机场T3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建设加快,航线网络不断优化,现有国内航线198条、国际及地区航线34条,2014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926万人次、在全国十大机场中排名第八,同比增长15.8%、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之首;货邮吞吐量30万吨、在全国排第12位,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8.4万吨、居西部第一。

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群众出行便捷高效。

邮政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市邮政共完成业务总量48.25亿元、同比增长23.4%。

轨道交通实现主城九区全覆盖,运营里程达到202公里,位列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日均载客量达到180万人次,在城市交通中的骨干功能日益突出。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绕城高速以内近3000辆班线客车全部退出市场、实现公交全覆盖。

出租车市场健康发展,年均新投放运力1000辆以上,主城出租车总量达到1.46万辆,万人拥有量超过20辆,高峰时段“打的难”问题得到较大缓解。

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所有乡镇和符合条件的行政村100%通了客车。

重庆市区交通十分发达,有数十路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在市区和近郊运营,每天在5:30至晚间21:00之间,可以方便地乘坐上公共汽车。

近年来,为了方便市民出行和旅游者观光,还开通了小公共汽车、空调车和环线观光车以及高峰车等,形成了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境内铁路、公路、水路兼备。

川黔铁路、210国道纵贯南北,与三(江)南(川)铁路、川湘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境内铁路总长135公里,有火车站16个,二级编组站1个;公路通车里程2400多公里。

正在动工兴建的川黔高等级公路、即将动工兴建的川湘高级公路,将进一步改善綦江的交通状况,增强綦江的区位优势,使綦江成为紧连重庆的卫星城。

县内较长河流8条,綦河开发已被交通部列为重点开发项目,水路可以从贵州桐梓直达长江。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运、空运、陆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带一路”:在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重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

渝新欧铁路:渝新欧铁路大通道开辟新丝绸之路,重庆经新疆阿拉山口到德国杜伊斯堡仅需14天,并有望进一步缩短到13天。

重庆空运: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2014年年客运吞吐量2926.4万人次,是“世界百强机场”之一。

到2015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4500万人次,2035年将建成超过7000万人次客运吞吐量的枢纽机场。

2014年,机场全年完成货邮量30.2万吨,列全国机场第八名,增长7.9%。

2010年已建成两条跑道,远期规划四条跑道,目前正新建3800米第三跑道及50万平方米东航站区,增开到欧美等地的航线。

目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至新加坡、曼谷、吴哥、首尔、东京、达卡等城市定期国际航线,列日、莫斯科、卢森堡、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和台北、香港等国际(地区)定期货运及货运包机航线。

铁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在2015年底形成兰渝、湘渝、郑渝、渝利、渝怀、渝黔、渝昆、成渝、遂渝九条铁路汇聚重庆,共计达到2300公里的路网。

重庆高铁:“12345678规划”,即1小时成都、2小时贵阳、3小时昆明、3小西安、3小时长沙、4小时武汉、5小时兰州、6小时广州、7小时北京、8小时上海。

高速公路:已建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未来规划“三环十射”(内环79公里,二环170公里,三环500公里)。

轨道交通:2014年,建成1、2、3、6号线,至2020年,建成“六线一环”,2020年后,建成“九线一环”。

水运: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有西部最大内河港口。

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达到350万标箱,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货运量达到1.5亿吨。

快轮5天即可到达上海。

立足当下剖析形势,着眼未来以求发展。

在全市交通工作恳谈会上,滕宏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交通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就是加快建成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现中央和市委交办给交通的目标任务。

为此,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明晰思路,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准备规划是龙头,也是生产力。

全市“十三五”规划是铁路、民航职能划转到市交委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交通规划。

滕宏伟指出,各区县要根据交通发展形势要求的新变化,结合各自区县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交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一批重大课题调研和前期研究论证工作,认真思考和谋划“十三五”发展思路;及早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提前做好规划编制各项准备,做到早动员、早谋划、早部署。

同时,各区县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思维模式,切实站在“综合交通”的角度,统筹谋划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要主动与市交委相关部门衔接,确保各自发展规划和市里的总体规划衔接紧密,具体项目也要纳入全市“总盘子”。

适应“五大功能区”战略,因地制宜谋发展今年5月,依据五大功能区战略要求,市交委发布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交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滕宏伟要求,各区县要按照《规划》确定的交通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布局,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推动好、落实好《规划》。

都市功能核心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城市拥堵。

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提高轨道交通载客率,加强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接驳,加快公交站场建设,增强公交、轨道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功能,增强群众选择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都市功能拓展区:提升进出城道路通行能力,构建一体化换乘枢纽和物流枢纽体系。

重点推进主城西边的通道扩能建设,在该区域建设一批综合换乘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高效换乘,承接菜园坝等长途汽车站迁移,并在绕城高速周边建设一批大型货运枢纽,引导城区内货运站场外迁,避免货车对城市交通产生干扰,缓解城市拥堵。

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城市和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该区域与都市功能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完善对内对外通道,着力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支持江津、永川、合川、涪陵等地建设高速环线,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集聚能力。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构建生态绿色交通,方便群众安全出行。

加快推进库区支流航道整治,建设重点港口,提档升级旅游码头,加快建成一批铁路和高速公路项目,吸引周边物资通过水运通江达海,并提高农村公路通畅率,解决农村地区出行问题。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构建生态旅游交通,支撑扶贫开发。

形成武陵山大区域旅游环线,着力改造通往武隆仙女山、丰都澜天湖等旅游景区的国省干线公路。

同时,加快交通扶贫开发,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运,解决农民群众“乘车难”问题。

快速发展,加大交通投资力度今年全市交通投资计划为787亿元,预计到2020年的六七年时间,全市交通投资会继续保持这一规模。

交通建设投入大,仅靠国家和市级补助不能满足资金需求,各区县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也极为重要。

滕宏伟强调,市交委会继续加大对区县资金支持力度,但要完成这些投资任务,区县交通部门同样重任在肩。

各区县交通部门要将市交委的政策、思路和支持措施,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衔接,以争取地方领导对交通工作更大的重视和支持,共同推动交通发展。

滕宏伟指出,去年,市审计局在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审计中,发现一些区县存在重复申报资金、擅自调减市级计划、配套资金不足、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下半年,市交委将选择几个区县进行抽查。

各区县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做深做细每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工程进度,提高资金高效合理利用水平和审计整改力度。

完善内外通道,增加交通辐射带动力针对高速公路建设,滕宏伟要求,要继续将高速公路作为重要任务,完善内部网络、打通对外出口:优质高效推进渝北至广安、万州至利川等13个629公里在建新1000公里项目,其中,年内将建成铜梁至合川、永川至江津2个项目87公里,力争开县至开江41公里通车;有序启动第四个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开展成渝高速扩能、合川至长寿、南川至两江新区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