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染:《无处告别》

陈染:《无处告别》

一直有朋友给我推荐陈染的小说,一直没有去阅读。

那完全是出于一种自我的偏见。

但在她的每一部文集里,《无处告别》都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所以我想,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黛二小姐庸困倦怠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什么。


我一直在琢磨,陈染以这样一句漫无边际的句子作为小说的开头,一定有着什么诡秘的用意。

的确,如果说这句话并不能证明小说的主题的话,那它起码清楚地印记下了女主人公的状态。

黛二小姐是以头痛、牙痛,还有仿佛整夜未眠的感觉进入状态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恰好是一篇用人物的状态来替代主题的小说。

黛二小姐的状态正愈发无限地逼近现代人的精神领域。

正如小说永远体现的是人类的精神,而不是煞费苦心编织离奇的故事一样。

从这一角度出发,《无处告别》可以带来一种启示——游移中的精神最终被生活所吞没和拒绝。

黛二小姐生活在自我的情绪中,她试图跟广阔的社会产生更多的接触,小说也就此从朋友,现代文明,母亲,和世界与黛二小姐的关系中去寻根究底,黛二小姐也同时从各个方面承受不同的压力。

在最近或最远的生活里面,带给黛二小姐最终的失意和沮丧则是完全相同的。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在黛二小姐的朋友中,墨非是个善于游戏自己的人物。

遗憾的是,他走得并不彻底,他仅能勾起黛二小姐对朦胧未来的想象。

但这远远不够。

黛二小姐固执于自己的任性和幽闭。

所以她放弃了墨非。

黛二活在一种纯粹的自言自语中。

她选择了生命由浓重到虚无的逃离。

黛二在文明的城市里渐渐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她的恐惧和焦虑超越了此时此刻的时间河流,停留在现在以后,停留在毫无空间感的广袤宇宙之外。

它所代表的是最基本的接触和方式。

欲望的复杂的背后,其实是生命原始的简单状态。

黛二小姐一意孤行,甚至是奋不顾身去接近这种真实。

不论真实意义存在与否,她都付出了代价。

她在美国的那场可怕的、摇摇欲坠的婚姻;她与朋友缪一、麦三的道别,整个气氛的恍惚,不可捉摸和忽隐忽现的隔阂,都表明了黛二小姐的决心以及根深蒂固的压抑。

人内心的真理意识已经流于虚假了。

“我想走在老地方/我想走在老路上。


黛二终于在不知不觉中滑出了单纯的物质欲求,现实的战车将她摔离了轨道。

她妄想用子虚乌有的意念来解救精神。

那个滑稽的气功师也就乘虚而入。

人性的平衡被出卖和利用。

黛二的失败活象是命中注定似的。

当黛二独自疲惫地飘摇在城市街道的风雨中,她依然保持着冷静。

她获得了仅有的支撑。

只不过,生命充满着失望,没人对快乐负责,包括你自己;人类的精神永远在告别中轻轻地转身离去。

由此,陈染的《无处告别》给予了阅读者最深刻、最残忍的伤害。

除此,没有别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