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和山水田园诗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诗作的风格特点2.品味山水田园诗的意境3.感受诗人归隐情怀和理想追求【教学重难点】1.体会王维诗“诗中有画”的构图美2.抓住主要意象的特点感受山水田园诗恬静优美的意境3.归纳总结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手法和鉴赏手法【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王维诗名句)二.诗人王维三.王维的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四.诵读(把握节奏)五.读题(把握诗歌大致内容)山:交代了地点居:交代了事件秋暝:交代了季节时间这首诗大概写的是秋天傍晚时分山中居住的所见、所闻、所感。
六.赏画1.这首诗一共描写了那几幅画面,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方法指导:可以把主要意象、事件入题五幅画:空山秋雨图、明月松林图、清泉映月图、浣洗晚归图、月下采莲图2.抓住主要意象的特点,描绘画面,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示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阵秋雨过后,空旷的山林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空气中携着特有的清新和凉意,更令人感到秋意渐浓。
1.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呼应了标题2.方法指导:除了注意意象特有的文化内涵,还要抓住描绘意象的形容词、动词去想象,去表现意象的特点【明月松间照】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银色的月光仿佛瀑布般一泻千里,缓缓地落到枝叶间,柔柔地包裹住松林,松林如同少女蒙着银纱,若隐若现,亦真亦幻。
【清泉石上流】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温和地滋润着石上的青苔,细细地聆听,泉水击石,“丁冬”作响,忽远忽近,似有似无。
【竹喧归浣女】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浣纱洗衣的姑娘们踏着月光回家了,声音随着风穿越过颤动的竹林飘来,然后飞散在这一夜如画的幽谷中。
【莲动下渔舟】晚归的渔舟满载着一天的收获,一天的快乐与幸福,悠悠地,穿过那晃动的莲叶,和着“吱吱”的摇橹声,划向月光流淌的一湾秋水。
小结:颔联具有中国画风的构图美1.明月在上,清泉在下(上下一体)2.青松直立,山石横卧(横竖交织)3.月照一片,泉流一线(线面结合)4.月照有色,泉流有声(声色交融)5.月照写静,泉流写动(动静互显)3.思考:颔联、颈联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景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析:这些景物清静,幽美,明洁,体现了诗人归隐的情怀。
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相兼,俯仰结合,先声夺人的手法(诗中有画)。
七.明情1.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方法1:把握直接抒情的句子。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鉴赏: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貌似劝人,实则自勉。
“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
方法2:缘景明情。
选取“松”、“清泉”、“竹”、“莲”这些物象来写,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理想追求方法3:置身诗境意境:优美、幽静总结:“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而王维诗中,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足以慰藉我们尘世中一颗疲惫的心。
八.王维诗的禅理九.山水田园诗的鉴赏知识(一)概念:①概念: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②发展概况:A.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B.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
(宋词:范成大)③艺术特色:A.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两类风格:一、清新,以王、孟为代表;二、雄奇,以李、杜为代表。
孟浩然:简朴纯净。
王维:淡雅优美、意境清远。
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李白:雄奇豪放。
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代表作品:《蜀道难》、《望天门山》B.盛唐田园诗:风格自然清新,多用白描手法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情趣盎然,神韵天成。
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代表作《过故人庄》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代表作《渭川田家》(二)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三)画面的共同特征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四)常见的手法技巧【写景】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4.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①工笔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白描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五)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六)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七)专题训练1.比较阅读以下两首诗歌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王维两首诗都用了“空山”这个意象,尝试比较二者在营造的意境上有什么共同处?“空山”又各自呈现出怎样的不同特点?(5分)参考:两首诗用“空山”都营造了一种“清幽静美”的氛围。
(2分)《山》的“空山”因有了秋雨、秋月、清泉,所以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鹿》中杳无人迹的“空山”因有了人语,而更显山的空寂清泠。
(3分)(2)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6)参考:《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
(3)《山居秋暝》也运用了反衬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