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安-----我的家乡

淮安-----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生在淮安,长在淮安。

淮安是一座历史文
化古城。

走在淮安的大街小巷,无论秀丽的古代
园林,抑或是黯然的里运河水,还是那斑驳的大
闸口,如此种种,似乎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座古
城的沧桑变革。

淮安地处苏北平原,横跨淮河而建,临江近海,是南上北下的咽喉要道,区位优势独特,秦
代建县,明清时代成为漕运总督府,现在的汪晏
园就是总督府的遗迹。

淮安境内平原广袤,山清
水秀,资源丰富,古有“淮上江南,壮丽东南第
一州“之美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淮安
已经成为农业在市和新兴的工业强市,成为苏北
重要的中心城市。

淮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这里曾孕育了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民族英雄关天培、梨园教主王瑶卿、还有当代名人陈白尘、吴强、陈登科、周信芳、谢铁骊等。

尤其值得自豪的是,一代伟人周恩来也诞生在淮安。

淮安名胜古迹众多。

境内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
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

淮安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淮扬菜系发祥地之一。

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钦工肉圆、文楼蟹黄汤包、淮安茶馓等传统名菜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近年来,以盱眙十三香龙虾、洪泽活鱼锅贴为代表的
地方佳肴也声名鹊起,享誉大江南北。

淮安还有很浓厚的风土人情。

例如:送灶、除夕、天齐庙会、渔民婚俗、东岳庙会、河下都天庙会等等。

下面简要叙述几个风俗。

送灶: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淮安民间普遍流行祭送“灶神”。

祭灶,亦称“送灶”,“谢灶”、“辞灶”,其主要活动是祭祀灶王爷,或称“灶君菩
萨、”“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

除夕:除夕自古以来就
是淮安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其活动的主题为“迎新”。

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所以旧岁的最后
一天又称“岁除”、“大年夜”,俗称“年三十晚上”。

远在二千
六百多年前的周代,民间就有“岁终举行驱傩(旧时驱瘟疫
的神)”之俗。

天齐庙会:旧时,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
涟水高沟镇举行天齐庙会。

据说是纪念东岳大帝诞辰的。

在庙会的前3天,一些僧道和善男信女们,就忙着布置会事,并借此向人募集钱财。

三月二十六日下午,许多人就送来成封簟香、檀香,在正殿前的石鼎内焚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淮安正以昂首欲飞的气势向世人展示她的丰姿,必将积淀底蕴,开拓未来,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历史名城,人文名城,工业名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