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与标准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与标准


时间分片
DVB-T解调器 8K、2K 2K,DVB-TPS
DVB-H 解调器 DVB-H 新技术
图 1 DVB-H系统结构示意图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DVB现有技术
MPE-FEC
在数据链路层增加一次RS编码,
编码方案为RS(255,191);
MPE-FEC:基于RS纠错编码技术, 为MPE增加额外的前向纠错编码,用
于提高移动使用中的C/N门限和多谱
勒性能,同时也能增强抗脉冲干扰的 能力。该部分内容在标准中不是强制 的,因此没有MPE-FEC功能的接收终 端可以简单地略过FEC段完成业务接 收。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IP数据按照列的方式写入,然后按照行的方式编码;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内容
引言 国际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DVB-H
DVB-H标准全称为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Handheld,它 是DVB组织为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 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 该标准被认为是DVB-T标准的扩展应用,但是和DVB-T相比, DVB-H终端具有更低的功耗,移动接收和抗干扰性能更为优越。简而 言之,DVB-H标准就是依托目前DVB-T传输系统,通过增加一定的附 加功能和改进技术使手机等便携设备能够稳定的接收广播电视信号。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T-DMB
传输方案
– 调制:OFDM调制(1K子载波); – 信道编码:RS+卷积码;
节电方案
– 无;
业务适配
– 基于MPEG-2 TS流的业务复接; – 增加MPEG-4数据包封装;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要求指标 标准
描述 ETS EN 300 401 (Eureka-147) ETS EN 300 234(Multimedia Object Transfer ) 波段III (174-240MHz) -91dBm BSAC, MPEG-AAC+, MUSICAM
传送即时特性差。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而移动通信业务虽然具有优异的即时传送特性,但 它早期发展主要以低质量的语音通话业务为主,即使新 一代的3G标准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影像和数据传送业务, 但是由于采用点到点的传送方式,使它的受众传媒范围 非常有限,难以达到信息快速广泛传播的目的。因此, 如何将电视广播与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二者的业务更为紧 密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当前广泛研究的课题。
实时广播(音频、视频)
流媒体
非实时广播(数据);
网络结构:
地面单频网;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系统特点
分段结构 总的传输带宽(6,7或8MHz)可分为13个OFDM频段,每 一OFDM频段的参数,如载波调制方式,内码编码速率和 时间交织长度等都可独立配置。ISDB-T通过传送具有不 同传送参数的OFDM频段组来实现分级传送。 部分接收 如果把频率交织的范围限定在一个OFDM段之内,就可以 从发送信号中把一个段的信号与其它段的信号区分开来。 通过这一方式,利用带宽为一个OFDM段的窄带接收机可 实现发送信号的部分接收。
– 调制:CDMA调制; – 信道编码:RS+卷积码;
节电方案
– 无;
业务适配
– 基于MPEG-2 TS流的业务复接;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系统简介: S-DMB
业务数据 RS (204,188) 字节交织 卷积编码 比特交织
CDM调制
业务数据
RS (204,188)Fra bibliotek字节交织
卷积编码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什么是移动多媒体广播
采用卫星和地面无线广播方式 面向七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移动便携的手持终端如 PMP(个人媒体播放器)、移动通信终端、PDA(个人数 字助理)、UMPC(超移动性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以及车载、船载、机载接收机等接收设备 随时随地接收音视频广播节目和信息服务等业务
比特交织 TDM调制
导频控制 数据
RS (96,80)
字节交织
卷积编码
导频符号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特点
低功耗 低码率 优良的移动接收性能 新的业务特性 移动的服务人群 服务质量要求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与地面传输标准的区别
传统广播的传输数字化 窄带与宽带数据通信 省电与节能 接收方式、天线 收视特点、传统电视和移动特性 标准体系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Media FLO
美国高通公司提出的一套有别与传统数字电视系统的 单向广播系统;
针对手机接收电视设计;
支持实时广播、流媒体和非实时数据广播; 采用单向广播网络和3G移动通信网向结合的网络结构; 采用OFDM结合Turbo码的信道传输方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时间分片
时间分片技术采用突发方式传送数据,每个突发时间片传送一 个业务,在业务传送时间片内该业务将单独占有全部数据带宽,并 指出下一个相同业务时间片产生的时刻,这样手持终端能够在指定 的时刻接收选定的业务,在业务空闲时间做节能处理,从而降低总 的平均功耗。 在时间上将信道带宽划分为200ms的时间片,不同的业务可以使 用不同数量的时间片以满足带宽的要求; 终端在无业务的时间片内休眠,从而实现节电;
信道编码
– DVB-H的信道编码技术采用了与DVB-T相同的RS编码+卷积编码;
– DVB-H增加了新的参数(DVB-H TPS),用于支持移动接收时的快
速信号扫描和频率交换;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ISDB-T
ISDB-T是日本提出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方案,基本结构 和DVB-T类似,但在交织深度上有所增强,并增加了4K载波 模式。 支持的业务类型: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手机电视功能的出现,概括而言一种是基于移动运营 商的蜂窝无线网络、实现流媒体点对点业务的传送,支 持流媒体手机电视的移动网络有GPRS、EDGE、CDMA1x 以 及3G 网络。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利用数字广播电视频谱上的便 携、移动广播业务,实现点对多点传送。CMMB、DVB-H、 MediaFLO等。 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参与主体不同导致形成了不同的价 值链,同时根据运营主体的不同,其价值链中各主体关 系也各不相同,分为移动运营主导的产业链和以广电运 营商主导的产业链。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T-DMB
T-DMB以Eureka-147的OFDM传输技术作为其底层技术, 信号带宽为1.5MHz。可用于音视频、数据的传输,因此 其系统与DAB兼容,但在协议栈上进行了修改。 面向对象:手持移动终端; 业务类型: – 实时广播(音频、视频) – 流媒体 网络结构:地面单频网; 逻辑信道:无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手持应用
在进行手持接收时,采用的是单频段方式(ONE SEGMENT)。 单频段ISDB-T是面向移动接收的标准,它将6MHz广播 电视频率分割成13个频带,每个频带均可选择载波的调制方 式及卷积码的编码率。分割后形成的各频带称为波段。实际 上,其中有1个波段的频带是保护频带(GuardBand),因此 每个波段的频带为429kHz。单波段(OneSegment)就是使用 其中1个波段的广播服务。发送的影像为QVGA格式 (320×240像素)。目前面向固定接收的HDTV广播电视使用 的是13个波段,不过在单波段广播电视开始后,就只能使用 剩余的12个波段。单波段广播电视最初将采用与微波数字电 视播放同样内容的同播方式。
输入频率 灵敏度 音频 音频质量
32-384Kbps (类似CD音质)
视频 视频质量
数据
H.264 AVC(MPEG-4 第10部分) QVGA / QCIF / WDF / CIF
BIFs(BSAC)/RDI (MUSICAM)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Media FLO
美国在发展高清晰度电视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 地面广播网进行传播,并提出了可用于数字高清晰度电 视的标准-ATSC。美国主导的ATSC,仅限于美国及其邻近 的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少数国家应用。美国电视标准不能 应用于移动接收,但好莱坞为首的影音工业每年却创造 庞大的节目内容,因此美国内容产业除了家用电视外, 也积极扩展其他平台,其中移动电话是内容业者最积极 投入的一块。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特点
兼容DVB-T
– 网络结构:单频网; – 业务类型:实时广播、流媒体、非实时广播;
– 信道调制:相同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方式;
增加针对手持终端的考虑
– 节电设计;
– 提高移动接收性能;
注: DVB-H设计时的一个主要考虑是要兼容DVB-T,满足欧洲已有网络的状 况。这制约了DVB-H在技术方面的改进,导致DVB-H的整体性能无法进 一步优化。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S-DMB
2004年底日本和韩国共同实施完成了的卫星手机电视系 统建设工作,并于2005年正式开展了商业运营(日本由于政策 原因在发展前期采用了非手机的专用接收终端),系统中所用 的卫星被称为MBSAT,采用左/右两种圆极化方式分别实现对日 本和韩国的信号覆盖,MBSAT相对于普通的广播卫星功率提高 了几倍,能够确保类似手机一样的小型移动装置稳定接收卫星 信号。 日韩的S-DMB实际上是依托ITU-R BO.1130-4标准中的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