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艺术与模仿
中国画中,除松、柳、梧桐等数种树外, 均不能确定指为何树。即有数家按树所立 之法,如某点某点等,终不若直接取之于 真树也,尤宜改节,因中国画中所作之树 节,均凹癞者,无瘿(ying 三声)凸者, 树状全失。允期必改。其余如皮如枝,均 当一以真者作法。——徐悲鸿
使挑战变得更为严峻的是,年轻艺术家正在学习的是最基 础的西画方法(例如,徐悲鸿和颜文樑所教授的那些), 但同时他们发现,西方艺术恰恰正在对这种方法进行激烈 的反叛。当西方学院派艺术于1870年代输入日本的时候, 它在欧洲尚属主流,而当1920年代到达中国的时候,它已 经衰亡,至少已经麻木。在西方的造反时期追随徐悲鸿是 背时的。——苏利文
讨论:怎样看待中西绘画的差别?
簪花仕女与蒙娜丽莎
黄山与蒙特枫丹
蔡元培之说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 味。西人之画,与建筑、雕刻为缘,而佐 以科学之观察,哲学之思想。故中国之画, 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西人之 画,以技能及义蕴胜,善画者或兼建筑、 图画二术。而图画之发达,常与科学及哲 学相随焉。”——蔡元培
塞尚:《圣维克多山》
毕加索:《亚维农少女》
毕加索:《三个音乐家》
摄影的出现:对写实的一击
摄影术的发明人是达盖尔。1837年他成功 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 摄影术(银版摄影),其公开发表日期 1839年8月19日,即被作为摄影术诞生的标 志加以纪念。
摄影术出现以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一,艺术家就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不 得不去探索摄影术无法仿效的领域。 其二,19世纪几乎每一个西方画家都受到 了摄影术的影响,即便是德拉克洛瓦和库 尔贝这些大师们也经常地用照片来进行创 作。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现实世界并不虚幻, 而是真实的;艺术并不比现实虚幻,而是 比现象世界更为真实,因为艺术模仿的不 是幻影,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规律。
谁是柏拉图,谁是亚里士多德?
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 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 事。诗人与历史家的差别不不在于诗人用韵文 而历史学家用散文——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可 以改写成韵文,但仍就会是一种历史,不管它 是韵文还是散文。真正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述 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 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因为诗 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 别的事。——亚里士多德
何为真实?
艺术中唯一的原则便是去模仿个人所看见 的东西,但是,罗丹认为艺术家所看见的, 不仅仅是事物的外表,还有事物的精神。 所以他说,“我强调那些最足以表现出精 神状态的线条”。
罗丹的《巴尔扎克》
塞尚认为,绘画并非对自然的模仿,而是对它 的批评和重建。他是透过圆柱体、球体和角锥 体来表现自然的。 在立体主义看来,我们所知觉到的对象,不只 是依靠我们的眼睛;视觉只是诸多方面中的一 个方面,因此不该等同于事物本身。所以,为 了完完全全地呈现出一个人的头部,他们便由 前、侧、后各方同时显示他;他们在图画中致 力显现的,除了事物的色彩之外,还有它的重 量。艺术不是事物的模仿,而是它们的重建。
第一讲:艺术与模仿
卢文超
基本思路
一、西方的模仿说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从模仿自然 到模仿古人 4、写实主义 5、摄影的出现 6、 现实模仿艺术
二、写实在中国 1、古代的写实与写意 2、近代西方写实传 统的冲击 3、中西绘画之差别
镜与灯
美国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曾提出“镜与 灯”的比喻。 在他看来,镜子的特点是反映,而灯的特 点是照耀。镜子可以反映面前的事物,灯 则可以照亮眼前的事物。 与镜子相关的就是反映说,与灯相关的就 是表现说。
宗白华之说
创作方式不同,并且一者创造意境,一者创造真实。
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朝夕视之。既久,隔素 见败墙之上,高下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 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 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人禽草木飞动 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 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作山水画 莫奈早、午、晚三时临绘同一风景至于十余次,刻 意写实。——作风景画
宗白华之说
中国绘画重视线条,西方绘画重团块。
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米开 朗琪罗说过:一个好的雕刻作品,就是从山上滚下 来滚不坏的。他们的画也是团块。中国就很不同。 中国古代艺术家要打破这团块,使它有虚有实,使 它疏通。中国的画……特别注意线条,是一个线条 的组织。中国雕刻也像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 在流动的线条。中国的建筑,我们以前已讲过了。 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就是打破团块,把一整套行动, 化为无数线条,再重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最有表 现力的美的形象。——宗白华
在柏拉图那里,存在着三个世界:即理念 世界,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理性世界是 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 界是第三性的。
亲爱的荷马,如果像你所说的,谈到品德, 你并不是和真理隔着两层,不仅是影像制 造者,不仅是我们所谓模仿者,如果你和 真理只隔着一层,知道人在公私两方面用 什么方法可以变好或变坏,我们就要请问 你,你曾经替哪一个过建立过一个较好的 政府?……世间有哪一国称呼你是它的立法 者和恩人?——柏拉图
写实主义
欧洲后来的写实主义与模仿说有着密切的 关系。在绘画领域,比较重要的人物就是 库尔贝。
总而言之, 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 就是我 的目标——《写实主义宣言》
库尔贝画作:筛麦妇女
库尔贝画作:打石工
库尔贝画作:画室
巴尔扎克: 如果毕丰(法国生物学家)在试图把全体动物 都在一部书中描绘出来之中,写出了一部辉煌 的作品,是否也可以就社会来写一部这种作品 呢? 左拉: 在每一点上我都要把贝尔纳做靠山。我一般只 消把“小说家”这个名词来代替“医生”这个 名词,以便把我的思想表达清楚,使它具有科 学真理的精确性。
中国绘画像什么
第一是像书法。
第二是像下围棋。
第三是像舞蹈。 第四是像自然。
绘画与下棋?
在明清之际,作画如布棋法似已成了一个共识。 作画要运筹、取势、注重次序,这些都与弈棋 相同。中国画讲“笔笔相生”,“下一笔看上 一笔意趣”,实际上说出了一种审美的博弈理 论。画一幅画像下一盘棋一样,先疏疏布局, 再渐次点染,逐渐收拾,直至终局。在这个过 程中,画家要有大局观,有对变化着的形势的 敏感,有对画图成形总过程的掌握和选择,最 后留下的画成为画家在一段时间内身心活动的 记录。这些都渗透着博奕的精神。——高建平
莫奈的干草堆
高建平之说
西方绘画像照相。照相是这种绘画发展的结果。 照相机(camera)源于一种画箱(camera obscura)。西方人用这种画箱,可以精确地画 出人像或风景。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感光原 理,发明一种机械装臵来代替画家的工作。 西方的油画所用的油彩,是一种最适宜留下艺 术家动作痕迹的材料。然而,绝大多数油画家 都竭力抹去这种痕迹,因为这种痕迹不能提供 再现理论所代表的价值。——高建平
中国古代的写实与写意
顾恺之曰:画人最难, 次山水, 次狗马, 其台阁 一定器耳, 差易为也——唐代张彦远《历代 名画记》
古代写实绘画,达到了一定的成就。
黄筌:《写生珍禽图》
宋徽宗:《瑞鹤图》韩幹:《牧马 Nhomakorabea》韩幹:《照夜白》
古代写意传统
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元代画家倪瓒:“ 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 草, 不求形似,聊以自娱。” 又云:“余画竹 聊以写胸中逸气耳, 岂复较其是非。”
作业
任选朱光潜《谈美》,宗白华《美学散步》,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的一本,写一篇读后感。6 月2日(第六次课)课上提交。 要求: 1、任选角度,能结合自身体会写尤佳。 2、字数1500字以上。 3、不准抄袭。
王尔德的逆转:现实模仿艺术
认真地考虑起来,人生模仿艺术,远要超 过艺术模仿人生。只消伟大的艺术家创造 出一些典型,现实中的芸芸众生就尽力去 模仿它。——王尔德
讨论
根据自己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讲述 人生模仿艺术的事例。
叶小青和《牡丹亭》
牡丹亭故事
读牡丹亭绝句: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猜猜这是什么?
生活在任何具体文明时空中的人们,他们 的特定行为方式,都要受到具体意义结构 的规范,而与此同时,由前人创造出来和 留给他们的艺术作品,恰又是生活意义的 主要载体之一;正因为这样就不妨说,只 要文明的进程已经实际地发端了,那么对 于任何具体的文明人而言,生活都是反过 来在摹仿着艺术的。——刘东《西方的丑 学》
石涛:古人立一法非空闲者,公闲时拈出 一个虚灵,只字莫作真识想,如镜中取影。 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 幻,皆是我笔头灵气。
倪瓒:《琪树秋风图》
石涛:《黄山图》
石涛:《雪景山水图》
近代写实传统的进入
今特矫正之,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 色界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士气故 可贵,而以院体为画正法,庶救五百年来偏谬 之画论,而中国之画乃可医而有进取也。—— 康有为 惟模山范水,梅兰竹菊萧条之数笔,则大号曰 名家,以此而与欧美画人竞,不有如持抬枪以 与五十三生之大炮战乎?——康有为
从模仿自然到模仿古人
贺拉斯劝告庇梭父子说: 你们须勤学希腊典范,日夜不辍。 用自己独创的方式去运用日常生活的题材, 这是一件难事,所以你与其采用过去无人 知晓,无人歌唱过的题材,倒不如从《伊 利亚特》史诗里借用题材,来改编成为剧 本。——贺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