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重复征税

国际重复征税

(二)国际重复征税*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各自基于其税收管辖权,对同一或不同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征收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税。

国际重复征税分类之一:*(1)法律意义上的国际重复征税即两个或多个拥有税收主权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实行不同的税收管辖权,或即使行使税收管辖权但因对其“法人居民身份”或“收入来源地”的界定不同,造成同一纳税人的同一收入被不同征税主体重复征税的情况。

*主要发生在跨国公司的总分支机构之间。

(2)经济意义上的国际重复征税*分析:分处两个税收主权国家的母子公司,由于它们之间的控股关系,子公司会将其税后利润的一部分作为股息汇给母公司,母公司所在国再对这笔收入向母公司征收公司所得税。

虽然母、子公司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子公司的税前利润和母公司的股息是不同的纳税客体,但从税源来看,都是子公司的利润。

*经济意义上的重复征税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对不同纳税人,就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在同一期间内课征性质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国际重复征税分类之二:1.狭义的国际重复征税即法律意义上的国际重复征税,它强调纳税主体和纳税客体的同一性。

具有以下特点:*(1)征税主体的非同一性。

行使征税权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拥有独立税收管辖权的国家。

*(2)纳税主体的同一性。

即纳税人的同一性,如,甲、乙两国同时对A公司征税。

*(3)纳税客体的同一性。

即征税对象的同一性,同一笔所得或收益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征税。

*(4)税种的同一性或类似性。

税种的同一性或类似性是指有关国家征收的税种必须是相同或类似的。

国际税收所涉及的征税对象主要是所得税。

*(5)纳税期间的同一性。

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必须是在同一期间之内征税。

2.广义的国际重复征税: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国际重复征税,也包括经济意义上的重复征税。

*例如:张先生和李女士是一对已经离婚的夫妇,分别居住在甲、乙两个国家。

在甲国居住的张先生按期向居住在乙国的前妻李女士支付赡养费。

按甲国税法规定,支付给已离婚的原配偶赡养费,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乙国税法规定,已离婚的妇女所得到的赡养费属于其他所得,应并入收入中纳税。

这样一来,这一笔赡养费就在纳税主体不同的情况下,被甲、乙两个国家同时征税。

(一)法律意义上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税收管辖权是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根本原因具体:1.各国行使不同的税收管辖权相互交叉重叠(1)地域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2)地域税收管辖权与公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3)居民税收管辖权与公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2.同种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和重叠* 3.同种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二)经济意义上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1.税制上*由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既征收公司所得税又征收个人所得税,子公司把税后利润的一部分汇给另一国母公司,或股份公司把股息、红利汇给居住在另一个国家的股东时,这部分股息又要向其居住国缴纳公司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造成重复征税。

2.经济上。

由于跨国控股关系的快速发展,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孙公司,孙公司控制重孙公司的现象频频出现,从而使得同一税源被不同征税主体重复征税。

控股层数越多,重复征税的程度越高。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影响1.国际重复征税违背税收公平原则2.国际重复征税妨碍资源的最优配置3.国际重复征税影响国家间的税收权益*第二节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处理*一、处理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必要性*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处理,不仅有利于使跨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公平合理,妥善处理国家之间的财权利益关系,而且还有利于国际资本流动、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促进各国经济、贸易、技术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二、处理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范围*1.在纳税人方面,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处理范围,通常是只限于本国居民或公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 2.在税种方面,仅限于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

(一)单边方式*通过本国国内税法的规定,主动限制本国的税收管辖权,单方面处理。

*实行居民管辖权的国家,为鼓励本国居民积极从事国际经济活动或到国外投资,大多在国内税法中单方面地作出一些限制本国税收管辖权的规定,以便解决对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所得重复征税。

大致可以划分为免税法和抵免法。

(二)双边方式*两个国家之间通过谈判,签订两国政府之间的双边税收协定,以解决国际重复征税问题。

*(三)多边方式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通过谈判,签订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多边税收协定,以协调各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第三节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处理方法*一、免税法*(一)免税法的概念免税法亦称“豁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来源于非居住国的所得额,在一定条件下放弃行使居民管辖权,免予征税。

这种方法是以承认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独占地位为前提的。

*(二)免税法的形式P661.全额免税*居住国政府只对其居民国内所得征税,国外所得全部免予征税,而且在决定对国内所得税率时,不考虑已被免予征税的国外所得。

这种方法在国际税收实际中极少采用。

*居住国应征所得税税额=居民的国内所得×本国适用税率2.累进免税*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来自国外的所得不征税,只对其国内所得征税,但在决定其国内所得征税率时,有权将其国外所得加以综合考虑。

这种免税方法主要适用于实行累进所得税制的国家,而且是通过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途径来实现的。

*居住国应征所得税税额=居民的总所得×适用税率×(国内所得/总所得)*全额免税法和累进免税法的根本区别:对居民的国内所得征税时,所选择的税率不同。

按累进免税法确定的税率会高于全额免税法确定的税率。

举例:*假定甲国A公司在某一纳税年度内,国内外营业所得总计200万元,其中来自国内所得160万元,来自设在乙国的分公司所得40万元,在乙国已纳所得税12万元。

*甲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年所得50万元以下,税率为20%;所得50万元至160万元,税率为30%;超过160万元,税率为40%。

*分别计算甲国不免税、全额免税和累进免税时A公司应缴纳的所得税。

*(1)甲国不免税时A公司应交国内所得税= 50×20% +(160 – 50)×30% +(200 –160)×40% = 10 + 33 +16 = 59(万元)A公司应纳所得税总额 = 59 +12 = 71(万元)*(2)甲国实行全额免税法时对A公司在国外分公司的40万元所得完全不予考虑,只对来自国内的160万元所得征收所得税。

A公司应交国内所得税额 = 50×20% +(160 – 50)×30% = 10 +33 = 43(万元) A公司应纳所得税总额 = 43 +12 = 55(万元)由于甲国实行全额免税,不但没有对A公司在国外分公司的所得征税,而且由于没有将A公司在国外分公司的所得计入其应税总所得额,致使对A 公司国内所得征税所适用的税率下降为30%,从而比不实行免税法时少交税款16万元(59 –43)。

(3)甲国实行累进免税法时将A公司来自国外分公司的40万元所得连同来自国内的160万元所得汇总,综合考虑适用本国的税率,然后,仍只对来自国内的160万元所得征收所得税。

A公司应交国内所得税总额={(50 )×20% +(160–50)×30% +(200 –160)×40%}×(160÷200)= (10 +33 +16)÷80% =47.2(万元)A公司应纳所得税总额= 47.2 +12 = 59.2(万元)*由于甲国实行累进免税法,使适用税率提高到40%,与全额免税法相比,多交所得税4.2万元(59.2-55)。

累进免税法虽然比全额免税法多征收了一些所得税,但是国际重复征税还是被免除掉,因为甲国并未对 A 公司在乙国已纳税所得征税。

1.免税法的优点(1)从根本上免除国际重复征税。

无论是全额免税法还是累进免税法,居住国单方面放弃了居民税收管辖权,让来源国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处于独占地位,从而避免了两种税收管辖权的重叠交叉。

(2)鼓励本国资本向国外投资。

* 2.免税法的缺点(1)由于免税法只是居住国单方面作出让步,没有体现出对跨国所得在有关国家间的分享原则。

(2)在居住国税率高于收入来源国税率的条件下,使得跨国纳税人的实际税负低于一般的国内纳税人,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

(3)为跨国纳税人提供了利用国际上的税负差异逃避税收的有利机会,促使国内资本或利润不正常地转移到低税率国家,可能助长国际避税活动。

目前国际上采用此法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国家为数不多。

*二、抵免法*(一)抵免法的概念*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来自国内外的全部所得征税时,允许纳税人在本国税法规定的限度内将其在国外已缴纳的税款,从本国应纳税总额中抵扣。

*抵免法的基本特征:对来源国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征税,只承认其优先,不承认其独占。

即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来源国可以优先征税,居住国也不放弃征税权力,但要将来源国已征税款给予抵免。

*抵免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居住国应征所得税额=居民国内、外全部所得×居住国所得税率-允许抵免的在国外(来源国)已纳税额公式中¡°居民国内外全部所得×居住国所得税率¡±,反映的是居住国政府对本国居民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就其来自全世界的所得征税;减去¡°允许抵免的在国外已纳税额¡±,表示居住国政府允许纳税人抵免的已缴国外所得税额有一个限度。

(二)抵免法的分类1.全额抵免本国居民在境外缴纳的税款,可以按照本国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缴税款,予以全部免除。

2.限额抵免本国居民在汇总境内、境外所得计税时,允许扣除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按照本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即通常所说的抵免限额。

1.抵免法的优点(1)既承认了来源国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又行使了居民税收管辖权,并且起到了基本上减免国际重复征税的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来源国、居住国和跨国纳税人三方面的利益。

(2)在国外所得税率等于或低于本国所得税率的情况下,采用抵免法,能够保证跨国纳税人和一般国内纳税人的平等税收地位,实现税负公平。

(3)采用抵免法,对防止跨国纳税人利用国际税负差别进行避税和逃税,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抵免法的缺点(1)当外国所得税率低于本国所得税率时,按本国所得税率征税,即将外国政府少征的部分还要在国内补征,可能会影响跨国纳税人对低税国的投资。

(2)实行抵免法,居住国税务机关要对纳税人在来源国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这是一项复杂繁琐而又费时的稽征工作。

在国际税收关系的实践中,抵免法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方法。

**由于扣除法不能完全解决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问题,《经合组织范本》和《联合国范本》都没有将扣除法作为缔约双方可选择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