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政府组织概论

非政府组织概论

1、国外有的学者按照非政府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从事的活动内容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将非政府组织分为(ABCD)A、第一代非政府组织B、第二代非政府组织C、第三代非政府组织D、第四代非政府组织2、按照社会中介组织的功能,可以将中介组织分为(ABC)A、行业自律组织B、监督社会行为组织C、提供中介服务组织D、官办中介组织3、按照中国现行法律和法规,行业自律组织的设立的基本条件是(ABC)A、合法性B、要有一定的代表性C、非盈利性D、互助性4、我国直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其类型主要有(ABC)A、代理型中介B、经纪型中介C、咨询型中介D、服务型中介5、行业自律组织大体包括(AC)类型。

A、行业协会B、工会C、商会D、研究会1、政治类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指那些虽不属于党政机关,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组织。

政治类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我们根据中国社会组织的实际状况所作的一种理论概括。

2、准行政组织:是指那些不具备国家行政机关性质而实际承担着某些行政管理职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

换句话说,就是指那些由政府授权,实际承担一定行政管理职责的公共机构。

3、草根组织:是指以社区为基础,以推动社区进步为宗旨的会员性组织,包括社区协会、合作社、农会、工会等。

4、专利代理:是指专利代理机构以委托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办理专利申请或办理其他专利事务的活动。

5、民办非企业组织: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简述坚持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方向,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各类事业单位能够面向社会服务,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拥有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二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种事业,实现社会事业社会办。

(每点5分)2、简述政治性群众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政治性群众组织在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

(2.5分)(一)政治性群众组织具有调动和整合群众的功能和作用(二)政治性群众组织还直接参与国家的公共管理过程(三)政治性群众组织在提高本团体成员的素质、加强对本团体内成员的教育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点2.5分)1、试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征与分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非政府公共组织必须以一定的法令、法规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其从事的管理和服务活动要具有公共性;二是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要保证其所从事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三是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范围广,领域宽,涉及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卫生、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并提供大量的、直接的服务;四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形式将不断变化,内容也将更加丰富,以适应高度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每点3分)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大体应包括以下一些类型:一是政治团体组织:即处于执政党、政府以外的一些党派、群团组织,如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学联等各类组织。

准行政组织:即由政府授权、享有某种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商标管理、专利管理等政策执行性事业单位等。

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如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各种机构等。

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如各类由官方、民间创办的社会团体以及群众组织等。

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如就业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

民办非企业组织:如民办学校、民办医院以及其他民办非营利组织。

(每点1.5分)2、结合3•15活动的特点,分析消费者协会等维护消费者权益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维护消费者权益已经称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1983年,国界消费者联盟组织为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促进各个国家、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影响,把每年的3月15日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从1986年开始,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各级消费者组织在3月15日这一天,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宣传、咨询活动。

消费者组织协调和组织有关各部门、工商企业走上街头,现场接受投诉、咨询,举办假冒伪劣商品暴光展览,开展知识竞赛,组织专题演出等,从而使3•15活动日益深入人心。

十多年来,我国围绕3•15活动,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分)主要特点有:第一,3•15活动的内容,已从开始的一般普法宣传、引导消费逐步转向以揭露、公布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案件,有关部门受理消费者申诉、投诉为主,从而使宣传活动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分)第二,政府部门组织协调,各级消费者协会积极参加,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配合,使3•15活动有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3分)第三,在3•15活动期间,工商企业也积极参与,宣传自身的形象。

(3分)从上述3•15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维护消费者权益中介组织是政府联系广大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它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收集研究有关商品和消费方面的信息,宣传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消费政策,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消费与生产、个人消费与国家建设的关系。

(2分)二是协助政府研究和制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规,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消费者的愿望和要求。

(2分)三是收集和了解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意见、要求,及时掌握市场活动中有关商品和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促进这方面问题的解决。

(2分)四是接受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在质量、计量、价格、卫生、安全、商标、广告等方面的投诉,并及时作出处理,或督促有关方面进行处理。

(2分)一、公共管理的几个重要概念1.公共事务: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

社会性、公益性、非盈利性以及规模性是其最主要特征。

2.公共管理:主要研究的是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和过程。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管理的主体是居于社会权力中心的政府;管理的客体是涉及内容极为广泛的各种公共事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集体协调发展,运用公共权力,采取各种手段,对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生活质量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3.公共权力:是指公共机构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这里的公共机构主要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和一些准行政组织。

4.公共信息:是指一定社区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和可以享用的各种精神产品,如经济信息、科技成果、文化产品等。

二、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项目的选择、公共资源的组织、协调和控制、公共物品的合理利用与监管,以及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等。

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问题、政策、项目、资源、服务五个方面。

一是问题。

公共管理中所说的问题,只限于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社会共同问题,如环境问题、城市的道路和交通问题、人口问题、社会犯罪与社会秩序问题、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等。

二是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之一,也是公共管理机构实施公共管理的依据和主要手段。

这里的政策包括法规、条例、决定、命令、规则等。

三是项目。

公共管理中的项目,是指公共管理机构依据一定的公共政策而采取的具体行动,是把公共政策具体化的过程。

四是资源。

一般来说,为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的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这些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公共物品、公共信息、公有企业以及人力资源等。

五是服务。

公共管理中,公共机构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是其管理内容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公共服务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其涉及领域也十分宽泛,诸如教育、福利、警察、消防、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

三、中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1.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政府实施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依据,也是适应国家的根本目的而形成的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

目前,人们常常把政府职能简单地概括为政治统治职能和公共职能。

公共职能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其公共事务职能。

政府职能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政治统治职能的弱化和公共管理职能的强化。

2.中国的政府职能结构。

在中国政府职能结构中,公共管理职能占有重要地位。

公共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公共领域。

(1)在经济方面,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对影响社会全体公众的经济环境进行调整与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2)在社会方面,则要减缓社会矛盾和紧张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发展社会文化事业。

3.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地位。

(1)在中国的公共管理中,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制定方针,政策和一系列法规的职责。

除了宏观调控权以外,大量的公共管理具体事务主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

(2)在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在公共管理方面承担了更多直接、具体的职责,是与地方政府所处的地位以及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决定的。

①从公共事务的特点分析:政府公共管理涉及到的事务多都是具体的,常常是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②从地方政府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分析,中国的地方政府都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较为规范的运作机制。

这为地方政府有效地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了相应的组织保证。

③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除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权力外,首要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法律、政策和法令。

因此,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地方政府承担较多的公共管理事务,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四、中国公共管理法制化的历史必然性公共管理的法制化,一般是指公共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实现公共管理法制化,不仅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通过加强公共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

2.通过加强公共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规范公共事务的范围和具体内容。

3.通过加强公共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对公共管理的运作。

一、中国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历史必然性分析思路:1.中国虽然从整体上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道路,包括其中许多弯路,中国也必须重走一次。

因此,在公共管理社会化方面,中国也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少走弯路。

2.中国虽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但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以及传统的政企不分,全能政府,直接干预等仍然是困扰政府管理有效性的主要障碍。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大胆吸收企业型政府的某些做法,才能使政府管理走向现代化。

3.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虽然不很长,目前社会整体发育水平也还不高,但这些不应该成为影响中国公共管理社会化的进程,相反,我们应该紧紧把握住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不失时机地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化。

4.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必须不断创造条件加快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步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