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 国际贸易理论


20世纪40年代,保罗·萨缪尔森(Palua A Samuelson)用数学方式演绎了H-O模型,被称为HO-S模型。其主要结论: 其一,各国利用其相对丰裕的要素进行商品生产, 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其相对稀缺的要素 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其二,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即各 国间的商品价格不同; 其三,贸易将导致各国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 均等化。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绝对优势理论:例证
英国 葡萄牙
8 12 24 酒 12 24 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 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结果对双方都有利。 毛呢 14 28 28 7 14
<英> 分工前:社会总产量=22
<葡> 分工前:社会总产量=19
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8

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4

各国间的贸易是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将其资源集
中用于生产并出口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 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则各国的资源都能够 被最有效地利用,每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的。因此,主张实行 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 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 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 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
国际贸易理论分为两大流派:自由贸易理论和保 护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流派
自由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1.绝对成本理论 2.比较成本理论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4.里昂惕夫悖论
保护贸易理论
1.重商主义理论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3.外贸乘数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比较优势理论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要素禀赋理论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里昂惕夫悖论 Leontief Paradox
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要 素禀赋为K/L。 若(K/L)乙>(K/L)甲,则乙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甲国则为劳动力丰裕的国家。 部分国家(地区)的要素禀赋
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加拿大 资本/劳动 7415.5 10583.1 资本/土地 67.2 198.0 劳动/土地 0.009 0.019
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1948)一文中,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 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 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 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
保罗· 萨缪尔森(Paul .Anthony.Samuelson)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 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 哈佛大学硕士(1936) 哈佛大学博士(1941) 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 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 “新古典 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 综合派” (184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之后 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传统微观
大米(Q/L) 小麦(Q/L)
中国
美国
1
0.8

0.5 ∧ 1
结论: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 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步骤二:开展国际分工
大米(吨) 小麦(吨)
中国 美国 100 100
步骤三:进行国际交换
分工前
大米(吨)小麦(吨) 总量
中国
美国
50
40
25
50
75
90
分工后
大米(吨)小麦(吨) 总量
如何确定不同商品的要素密集度?
假定生产两种产品S和C,其中, 1S=16K+4L(生产1单位S需要投入16单位资本和4 单位劳动) 1C=6K+2L (K/L)S=4 (K/L)C=3 (K/L)S>(K/L)C 说明S是资本密集型产品,C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习题解答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 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 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 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 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例 1: 中国和美国用等量劳动(100单位劳动)生产的 两种商品,每种产品各需投入50单位劳动,其具体 产量如下:
大米(吨) 小麦(吨) 中国 美国 50 40 25 50
假如世界上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为1大米:1小麦, 分工和贸易将如何进行呢? 步骤一: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表示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指一国生产 所有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另一国家,即所有产 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 产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产品而言,就具有比 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 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即不存在绝对优 势产品),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一个国家可 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 (或称比较优势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较大的产品(或称比较劣势产品)。 其核心内容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 其轻” Of two interests choose the more, while of two evils choose the less。
大卫·李嘉图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 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生于英 国犹太族大资产阶级家庭。14岁他就结 束了正规教育并到他父亲的交易所从事 证券交易活动。1793年,他独立经营交 易所业务,到1797年即成为大富翁。 此后,他把主要精力转向研究自然 科学。1799年他读了亚当·斯密的《国 富论》,引起了对经济学的兴趣,并于 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被誉为继斯密《国富论》之后的 经济学巨著。1819年他被选为下院议员。 他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主张修改 选举法。
1899-1979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 中所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 或使用的主要手段,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 企业家才能等。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指一国(地区)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的生产资源状况。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 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判断一国要素禀 赋的主要方法有物质定义法和价格定义法。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 种要素投入的比例大小,如果某种要素投入比例较 大,则称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要素价格不同
生产成本不同 商品国际价格不同 产生国际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例证
出口 中
(劳动 力丰富

资本稀缺)
进口
劳 纺织品价格(低) 汽车价格(高) 资 动 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大量使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 利息(高) 本 密 工资(低) 而进口大量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 这种贸易 密 集 集 型 型 模式将使参与国的福利都得到改善。 产 产 两国间商品、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品 品 ( ( 纺 汽 织 车 纺织品价格(高) 汽车价格(低) 品 ) ) 工资(高) 利息(低) 美 国 资本丰富) 出口 进口 (劳动力稀缺
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 又称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该理论是最早主张自由贸易的 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 当· 斯密创立。
1776年,亚当〃 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又 称《国富论》(Wealth of Nations)),书 中 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 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 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 经济力量 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 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严重 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 展,代 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 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 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 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日本 香港
美国
3358.5 1368.5
10260.9
5286.5 90739.1
1058.6
1.574 66.304
0.103
[美] Dominick Salvatore
要素禀赋的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的劳动力价格为w(即工资),资本的价 格为r(即利息),则其要素禀赋用相对工资来表示 为:w/r。 如果(w/r)乙< (w/r)甲,则?
如何确定一国何种要素相对丰裕,何种要素相对稀
缺? 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 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低于 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丰裕; 反之,如果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 所占比例小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价格相对 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则该国的这种要素相对 稀缺。
Adam Smith 1723-1790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如果一国在 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则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 率低的产品就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 生产某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 需的单位劳动少,则该国就具有生产该产品的绝对 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David Ricardo 1772-1823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 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而另一国家则处于绝 对劣势的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发生贸易。 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 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 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