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
一、知识综述
1.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

2.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①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②句中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3.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专名号九种。

二、具体用法
一)顿号和逗号
1.表示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示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例①:他三十六七岁。

他的年龄不确定,所以“六七”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做值日的对象是确定的,就是四组和五组,所以“四五”中间要用顿号。


2.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不是并列词语的不能用顿号。

例: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24幢和396套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改为: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3.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以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并列成分不是词而是短语了,一般用逗号。


4.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例: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研究!”“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两个并列成分间已用了叹号,所以不应用任何标点符号。


5.并列成分内部还有并列时,小并列间用顿号,大并列间
用逗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安徽、河南属于大并列,中间用逗号,越剧和沪剧属于小并列,中间用顿号。


二)分号
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

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非并列关系),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例:
a。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b。

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建筑系研究;我考上了财经
学院,读会计专业。

c。

东道主人民的文明程度,不仅代表个人素质高低,而
且关系到世博会能否圆满成功。

三)冒号
使用冒号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冒号套用。

应避免一个冒号范围里再用冒号。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剔除格式错误,改写每段话如下:
1.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
遗传、环境和教育。

2.记者在一些家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
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3.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我从
中感受到共产无畏精神。

4.“算了,不看了,你们去吧。

”他难过地说。

5.“让大家笑笑,有什么不好?我又不少了些什么。

”他说。

6.“他不信,”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把他扔
下去!”
7.朋友去看了回来报告说,最喜欢那件花色皮衣,很有孩子气。

8.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独立成句,句号放在引号内)
9.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引文不完整,句号放在引号外。


10.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感叹号放在引号内)
11.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

(“谁”虽然是疑问词,但全句用的却是肯定语气,所以问号应改逗号。


12.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和“时势造英雄”这时两个选择项,所以中间应用逗号。


13.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你吗?你能去吗?
1.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叹号、问号(句末点号)、冒号,则省略号后应保留相应的标点符号,因为省略号前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不受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

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2.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句中点号),则省
略号后应省略相应的标点符号,因为省略号前不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一群马,在公孙龙子眼里是“非白马”,是黑马、青马、黄马、棕马……的综合。

3.省略号和“等”“等等”不能并用,因为它们都表示列举的
省略。

例如:昨天我上街买了青菜、鸡蛋、鸭子等(错误!)……。

七)叹号
1.如果句子有成分倒置,感叹号应放在句末。

例如: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如果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例如:啊,啊!又到春天了。

八)书名号:
影视作品的名称应该用书名号,但电视栏目、话题,则应该用引号。

例如:a.《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b.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下面应加入那些标点符号?
1.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
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案: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 )印刷术( )指南针( )造纸术
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答案: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3.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答案: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4.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岳飞、文天祥、邓世昌()无数民族英雄。

答案: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岳飞、文天祥、邓世昌等无数民族英雄。

5.“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答案:“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6.这些动物从哪儿来()它们是曾经生活在野外,后来才被引诱到农场里的吗()
答案:这些动物从哪儿来?它们是曾经生活在野外,后来才被引诱到农场里的吗?
7.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
答案:花怎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
8.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来上学()
答案: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来上学。

9.就看怎样的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答案:就看怎样的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10.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关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
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答案: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关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
二)改一改:
1.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
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改为: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2.中央电视台的2004年“
3.15”电视宣传活动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3.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已成功进行首次临界试验,并计划于年内并网发电。

4.曾经可能因为年龄太小,不懂得珍惜时间,现在我才真
正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含义。

1.(2016·德州)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答案:B。

应该去掉“、”号。

2.(2016·鄂州)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答案:C。

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无误。

3.(2016·黔南州)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答案:C。

冒号后应该使用大写字母,而且句子后应该加上句号。

4.(2016·泰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B)
答案:B。

问号应该放在“同学们”后。

A.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实现了中国梦!
B.他每天早上都会去跑步,无论天气如何。

C.“你们两个,别吵了!”妈妈生气地说。

D.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爱与勇气,让人感动不已。

解析】B项中“如何”后应该加逗号。

改为:“他每天早上
都会去跑步,无论天气如何,”。

A。

《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被誉为古今家训的典范。

C。

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在1600多项申请中脱
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这是全国仅有的20个奖项之一。

D。

我们拥有了月亮,因此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属于我们。

月亮就像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