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水的组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水的组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水的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行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组成》,下面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自已对这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的内容。

水,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内容。

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

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

总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课、本单元课题一、二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事实,推断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以及氧化物(3)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初步树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的观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及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4.重点、难点重点:1、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难点:物质的分类5.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课件四、教法、学法教法: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我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启发讲解、精讲点拨,巩固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问题,不断的思考、讨论、交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竞赛等方法来突破难点,从而达成目标。

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和课上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视频、电解水实验。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部分内容。

课上探究:课上活动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激发兴趣自我展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获取新知---课堂训练巩固延伸——总结收获反思评价(-)激发兴趣自我展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检验其自学的效果如何。

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相互评价、补充,对于自学中不能很好解决的典型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对别人的展示进行论证性或补充性的客观评价,尽量做到表述清楚,观点明确。

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变能力和评价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得到培养和体现。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入新课时由“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入手,伴随着音乐解说和美丽的水的图片引入新课。

向学生提出你对水了解多少?水是一种元素吗?想深入了解水的组成吗?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水的组成。

此环节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实验探究获取新知1、氢气的燃烧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课件。

讲解氢气验纯的方法(课件)。

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教师讲解氢气的爆炸极限。

既然氢气可以燃烧,那能不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呢?(课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交流收获。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同时为后面电解水的实验探究中气体的检验也铺平了道路。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现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

所以文字表达式:氢气(H2) +氧气(O2 )水( H2O)因新教材的要求对氢气的性质只作初步的了解,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氢气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讲解氢气验纯的方法和它的爆炸极限,归纳出可燃性气体在燃烧前要验纯的结论,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学生边看课件,边获得知识,这种方式很轻松。

第二单元课题三元素的学习(59页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所以在分析79页讨论时能顺利得出: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有水滴生成,由:氢气+ 氧气水,思考: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猜想:水中一定有什么元素?过渡:人们发现了氢气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

2、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探究水的组成,探究水分解后得到的产物来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学生分组动手完成水的电解实验以及两极气体的检验确定水分解后的产物完成学案内容并交流收获。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导学案中思考与讨论和课本80页讨论部分内容由小组讨论解决,教师精讲点拨。

学生自然就得到水在电解实验里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归纳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经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小组讨论”就很容易突破了本节的其中一个重难点。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渴望和积极性,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另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指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式,以分散本单元的难点,为今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做铺垫。

最后,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文字表达:水−−→−通电氢气+ 氧气 H 2O H 2 O 23.物质的分类那氢气和氧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如何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我准备了电解水的Flash 动画,通过动画模拟电解水的过程来认识反应实质。

将宏观现象通过微观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

观看课件描述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培养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电解水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带化学符号),让学生观察水、氢气、氧气它们的组成相不相同?由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而氢气氧气含有一种元素。

提问:含有多种元素的还有?含有一种元素的还有?学生很容易把以前学习的物质都说出来,例如: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还有:CO 2、KMnO 4、KCl 、KClO 3、MnO 2等;含有一种元素的还有:N 2等。

板书:H 2 、O 2 、N 2FeH 2O 、CO 2、MnO 2KMnO 4、KCl 、KClO 3、然后设置问题“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这三行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导学案”学生讨论回答补充很轻松突破又一重难点。

把宏观的知识与微观的知识相结合,启发学生从元素的角度考虑,最后得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四)课堂训练 巩固延伸学生思考做题,小组间交流收获。

所选的题目具有代表性,紧扣课标,紧扣考点,由浅入深, 通过这些富有启发性的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对知识的总结更加有了兴趣 。

(五)、总结收获 反思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获得了那些知识?(2)学会了哪些方法和规律?(3)能够解决哪类问题?你有哪些收获?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要求学生能把本节知识系统化,并能前后联系,使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

其实也培养了学生前后探索知识的能力。

有时教师也要适当做一些不同于层面上的总结。

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了解通过产物的组成来探究物质的组成,这是一种重要的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2.作业布置:作业:82页1、2、3、4、5六、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氢气的性质:2、检验方法、燃烧现象:3、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 H 2 O 2H 2O4、水的电解实验(1)现象: 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2、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氢气+氧气 H 2O H 2 O 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物质分类H 2 、O 2 、N 2、Fe ——单质H 2O 、CO 2、MnO 2——氧化物KMnO 4、KCl 、KClO 3、——化合物七、教学反思课后,我作了认真反思,我认为在这节课中,我能让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选的题目具有代表性,紧扣课标,紧扣考点;课堂中我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创造更多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自主探究,学生不再是一个坐在底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者,而是探究活动中的主体。

目标达成较好。

通过这节课,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努力汲取各位老师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