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关节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旋转、内收或外展等运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类手法。
该类手法具有活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是正骨推拿、骨伤推拿的重要手法。
其共同特点:手法动作节奏明快,操作时间短,技术要求更高,疗效显著。
本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
【定义】
沿关节运动轴的方向,在起始至最大病理位或至功能位的运动区位(即摇动区位)之间,所进行的使四肢关节前后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脊柱俯仰、侧屈、左右旋转以及环转等被动运动的一类手法称关节摇动类手法,称摇法。
【动作要领】
用一手握住或按住患者某一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回旋转动。
动作要和缓,手力宜适度,不可用力过猛,活动范围的大小须在各关节生理功能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逐渐加大旋转范围,由小到大,由轻到重,自慢而快。
颈椎摇法:
【定义】沿颈椎各运动轴方向,在摇动区位之间摇动颈椎的手法,称颈椎摇法。
【要领】
1、摇动的幅度宜小,由小渐大,速度要慢,就尽量避免摇动到极限位置。
2、摇颈时,应嘱患者睁开眼睛,以免产生头晕。
【操作】
1、俯仰摇颈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其身后,双手捧握住其头的两侧,沿颈椎额状轴方向,从其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前俯、后仰运动,在矢状面内反复摇动颈椎。
2、侧屈摇颈法:体位与双手握法同前,沿颈椎矢状轴方向从其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的左、右侧屈运动,在额状面内反复
摇动颈椎。
3、旋转摇颈法:患者正坐,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握住颏部,另一手握住枕部或顶骨上方,沿颈椎垂直轴方向,从起始位至病理位或到功能位之间,用力使头颈做往返的左右旋转运动,在水平面内摇动颈椎。
4、环转摇颈法:体位与术手握法同前,术者双手反相用力引导其头颈做由左向右的反复环转,或由右向左的反复环转运动。
【应用】
主要用于恢复颈椎各方向的运动功能,可整复颈椎椎间关节,牵伸与舒展颈部的软组织。
临床常用于颈椎病、落枕等病证。
【注意】
1、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等患者使用本法时,应避免在其致晕位置摇颈。
2、对年老体弱、高血压、脊髓型颈椎病、颈部外伤、骨折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肩关节摇法:
【定义】沿肩关节各运动轴方向,在摇动区位之间摇动肩关节的手法,称肩关节摇法。
【要领】
1、根据患肩运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正确选择有效的摇肩方法,并把握好被摇动肩的幅度与方向。
2、摇肩的幅度由小渐大,速度缓慢均匀。
【操作】
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正坐,术者站在其一侧,固定手按压住其肩关节近侧肩峰处,动作手手掌托握住其肘部,将受术者前臂放在自己的前臂上。
操作时,动作手将其上前臂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反复环转摇动肩关节。
2、握手摇法:受术者正坐,术者站在其侧后方,固定手按压在其肩峰上,动作手握住其手掌,用力引导上肢由前向后,或从后向前反复环转肩关节,幅度由小渐大。
3、大幅度摇法:
【临床应用】
本法主要用于恢复肩关节各方向的运动功能,对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有滑利关节、解痉止痛、恢复疲劳等功效。
常用于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腱炎、慢性劳损等病证。
肘、腕关节摇法
肘关节摇法
受术者坐位,屈肘约45度。
术者一手托握住其肘后部,另一手握住腕部,使关节做顺逆时针环转摇动。
腕关节摇法
1、握腕摇法
2、握手摇法
3、叉手摇法
腰椎摇法:
【定义】沿腰椎各运动轴方向,在摇动区位之间摇动腰椎的手法,称腰椎摇法。
【要领】
1、令其肌肉尽量放松,以使摇动充分到位。
2、操作幅度由小渐大,速度则宜缓慢均匀。
3、对老年体弱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如腰椎有明显侧弯、后弓畸形者,摇腰时幅度不宜过大。
【操作】
1、仰卧位摇腰法:
患者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术者在其腰侧站立,一手按膝,另一手握或按其足踝部;或者双手分按两膝部,双手协调用力,反复摇动腰椎。
2、俯卧位腰法:
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
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患者双下肢,双手协调做顺、逆时针摇转。
按压之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施加压力来控制腰部摇转的幅度。
【应用】
主要用于恢复腰椎各方向的运动功能,可整复腰椎椎间关节,牵伸与舒展腰部的软组织。
临床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部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劳损、疲劳、紧张性肌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病证所致的腰椎运动功能障碍。
髋关节摇法
环转摇法:
环转摇髋法:受术者仰卧,屈髋90º并自然屈膝,术者站在其患侧,一手握住其患膝上方,另一手握住其小腿下端或托握住其足跟。
操作时,双手同时用力,推运患肢由内向外环转或由外向内环转,如此反复内外环转,摇动髋关节。
【应用】
本法可伸展、牵拉髋关节及髋臀软组织,改善血液循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
临床常用于治疗髋关节炎、弹响髋、梨状肌损伤等病证。
膝、踝关节摇法
膝关节摇法
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放松,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
以一手托扶其屈曲侧下肢的腘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做顺逆时针的环转摇动。
踝关节摇法
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
术者一手托握其足跟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略拔伸,同时做顺逆时针的环转摇动。
背法
【动作要领】
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双肘套住患者肘部,臀部抵住患者臀部,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背起,以牵拉脊柱,再作快速伸膝挺臀,同时配合臀部的颤动或摇动。
【临床应用】
背法可以使腰椎及两侧肌肉受到牵拉(拔伸+摇颤),具有舒筋通络,缓解痉挛,理筋整复的作用。
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紊乱。
【注意】
1、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
2、老年患者及骨质疏松者慎用。
3、背起后应着力于摇动、颤动,不可忽略。
拔伸法
【定义】医者以一手或双手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沿肢体纵轴牵拉另一端,称为拔伸法。
【操作】
头部拔伸法:
掌托拔伸: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拇指顶在枕骨下方,掌根托住下颌角下方,两前臂下压住患者两肩,两手向上用力拔伸,配合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上举。
肩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一手握住腕上部或肘部,另一手扶住肩部或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对抗牵引。
腕关节拔伸法:医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手部,两手对抗牵引,同时配合腕关节的背伸,掌屈,左右侧屈。
指间关节拔伸法:一手握住被拔伸的关节的近侧端,另一手握住远端,两手对抗牵引,配合关节的屈伸。
【临床应用】
拔伸法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松解粘连等作用,主治关节错位,伤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肩肘腕指各关节外伤后遗症等疾病。
【注意事项】
拔伸力量应循序渐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牵拉时要固定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