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经两首 《静女》《采薇》教学课件PPT
诗经两首 《静女》《采薇》教学课件PPT
古体诗
诗
四言古诗 古体诗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乐府诗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近体诗
(唐代确立)
绝句 词 ——宋代成就最高
曲 ——元代成就最高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关于《诗经》——地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 “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 “六艺”之一:诗、书、礼、易、乐、 春秋 ★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说:通“悦”,高兴。怿:喜爱。女:通 “汝”,你,此处指“彤管”。 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 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 写心理:青年之恋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牧:野外。归:通“馈”,赠送。 荑:白茅牙,爱情的象征。洵:实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女:通“汝”,此处指“荑”。判断句, 前半句为否定判断,后半句为肯定判断。 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 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 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写心理:青年之诚
(《论语》)
关于《诗经》周至 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 《诗经》分为“风”“雅”“颂” 三大 类。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 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乐歌。
读准字音并解释诗句:
岁亦莫止 王事靡盬 四牡骙骙 雨雪霏霏
猃狁之故 我行不来 小人所腓
载饥载渴 彼路斯何 象弭鱼服
文章脉络(主要内容):
第1——3章:抒发对家乡思念。 第4——5章:描写战争生活场景。 第6章:介绍归途情景与内心感受。
主题: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 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 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 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 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王事靡盬(gǔ ),王室差事没个罢, 不遑(huáng )启用。想要休息没闲暇。
忧心孔疚,满怀忧愁太痛苦, 我行不来!生怕从此不回家。
思考
问题一 : 《采薇》前三节采用了什么手法? 重章叠句 问题二: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内容: 关键词语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时序的更替。抒发了主人公的焦虑 ,痛苦的心情随着服役期限的无限延 长越来越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 音节: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 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 音乐美。
《静女》的艺术
静女之情,把人、物与情巧妙地融合起 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 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 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完成练习册本课练习。
采薇
《诗经》
听录音,感知文意
相约
赠彤管
赠荑草
请思考《静女》中的男子、女子分
别是什么形象?
思考:课后探究练习一
参考:“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字
面上的含义是:不是你(荑——茅草) 美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恋人)送 的。男主人公用这句话托物抒怀,赞 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了礼轻情 意重珍贵的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 后的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现了他 对恋人的一片深情。
总结:
这首诗歌通过一个戍边战士对军旅生 活的回忆,展现了战士戍边与思归、爱 国与念家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抒发 了对战争的厌倦痛恨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薇亦柔止。薇菜新芽已长大。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心亦忧止。心里忧闷多牵挂。
忧心烈烈,满腔愁绪火辣辣,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真苦煞。
我戍(shù )未定,防地调动难定下, 靡使归聘(pì n )!书信托谁捎回家!
第三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亦刚止。薇菜已老发杈枒。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岁亦阳止。转眼十月又到啦。
诵读指导:
背诵《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实在,加强语气。姝:美丽。 俟:等待。隅:角落。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踟蹰:徘徊犹豫。 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 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 徊。 写场景:青年之急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娈:美好。贻:赠送。彤:红色的。 管:一种管状乐器。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听录音,感知文意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第一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亦作止。薇菜柔嫩初发芽。
曰归曰归,说回家呀道回家,
岁亦莫止。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mǐ)室靡家,有家等于没有家,
玁(xiǎn )狁(yǔn )之故。为跟玁狁去厮杀。 不遑(huáng )启用,没有空闲来坐下, 玁狁之故。为跟玁狁来厮(sī )杀。
第二节 采薇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
关于《诗经》 ——诗歌形式
★ 题目:
题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标题,不能代表诗篇的内容。
★ 句子:
基本句式是四言,朗读时一般读成“2—2”节拍。
★ 结构:
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 有少量的改变。
★ 语汇:
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
《诗经》
《静 女》
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
整体 感知
关于《诗经》 ——手法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其内 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 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主要有“兴” “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借物托情。 赋:铺陈叙事。 “诗经六义”:风、雅、颂、兴、比、赋。
戎(róng )车既驾,驾起兵车要出战, 四牡(mǔ )业业。四匹壮马齐奔腾。
岂敢定居?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三捷!一月要争几回胜!
第五节 驾彼四牡(mǔ ) ,驾起四匹大公马, 四牡騤(kuí)騤。马儿雄骏高又大。 君子所依,将军威武倚车立, 小人所腓(féi )。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牡(mǔ )翼翼,四匹马儿多齐整, 象弭(mǐ )鱼服。鱼皮箭袋雕弓挂。
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
那么艰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 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 悲痛;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 之感; 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 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听录音,注意朗诵的节奏及情感
邶风·静 女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行道迟迟,道路泥泞难行走, 载渴载饥。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伤悲,满心伤感满腔悲。 莫知我哀!我的哀痛谁体会!
采薇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
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
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 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 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 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
岂不日戒,哪有一天不戒备, 玁(xiǎn)狁(yǔn )孔棘(jí)!军情紧急不 卸甲!
朗读四五两章
1、这里写了些什么?此处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
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写的是战车,战马,象 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 细节描写 累奔波,饥渴难当。
2、你还能读出什么?怎么表现出来的?
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
对比
第六节 昔我往矣,回想当初出征时, 杨柳依依;杨柳依依随风吹; 今我来思,如今回来路途中, 雨雪霏霏。大雪纷纷满天飞。
什么叫重章叠句?有什么作用? 整首诗分几章,各章结构相似,句 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 位置的 字有的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样的 手法就叫做重章叠句。 作用:这种手法的运用一是使得抒发的 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了主题 ,三是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第四节 彼尔(ěr)维何?什么花儿开得盛? 维常之华。棠棣花开密层层。 彼路斯何?什么车儿高又大? 君子之车。高大战车将军乘。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的 发 展 脉 络
《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源头
《楚辞》 (屈原、宋玉为代表):中国 浪漫主义源头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唐诗
宋词
元曲
李 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 杜 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的 分 类
★ 《邶风·静女》
★ 《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 姑娘的一次约会。
(邶风)
静 女
姝 (shū)
俟 (sì ) 见 (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