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谈判与推销技巧3

(完整版)谈判与推销技巧3

C 能够改变谈判充满敌意的气氛,使双方产生更有合作性的沟通和交流的策略性手段是()A. 权力性推动B. 程序性推动C. 尊重性推动D. 压力性推动第2题:A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效威胁特征的是()A. 高度抽象性B. 高度终结性C. 高度具体性D. 表述的清晰性第3题:C 由于缺乏对相应的法律与政策的理解,谈判双方会形成分歧。

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A. 主观偏见B. 行为失误C. 客观障碍D. 偶发因素第4题:A 当谈判双方实力相当,处于平等地位时,制造僵局的目的是()A. 争取有利的谈判条件B. 改变已有的谈判形势C. 获取更大的利益D. 达成一致的协议第5题:B 在企业反倾销谈判中,联合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可以使威胁更具有可置信性。

上述行为体现了增大威胁压力技巧中的()A. 公开声明B. 与第三者联合C. 突出需求的迫切性D. 让威胁自然销声匿迹第6题:D 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谈判僵局的客观障碍是()A. 谈判者经验B. 谈判礼仪C. 谈判者需求D. 谈判对手的文化背景第7题:A 威胁必须是()A. 可置信的B. 可操作的C. 可控制的D. 具有杀伤力第8题:B 在谈判的价格磋商中,卖方可能会说“你们期待多少折扣”。

这种陈述属于有效威胁特征的()A. 终结性B. 具体性C. 抽象性D. 表述的清晰性第9题:C 谈判一方逼迫另一方让步的方法是()A. 讨价B. 还价C. 威胁D. 接受第10题:D 汇率大幅度变化,使谈判双方在价格上产生分歧,从而使谈判陷入僵局。

导致上述僵局的原因是()A. 主观偏见B. 客观障碍C. 行为失误D. 偶发因素第11题:B 通过更换谈判人员解决僵局的办法属于()A. 权力性推动B. 程序性推动C. 尊重性推动D. 信息推动第12题:A 认识偏差,一方忽视事实引分歧,使谈判陷入僵局。

导致上述僵局的原因是()A. 主观偏见B. 客观障碍C. 行为失误D. 偶发因素第13题:B 由于缺乏对谈判对手的文化背景的了解,而使谈判陷入僵局。

导致上述僵局的原因是()A. 主观偏见B. 客观障碍C. 行为失误D. 偶发因素第14题:C “寻求第三方的支持”属于打破僵局策略性手段中的()A. 信息推动B. 程序性推动C. 权力性推动D. 尊重性推动第15题:A 实施谈判威胁的首要条件是指( )A. 权力因素B. 沟通渠道因素C. 可置信性D. 环境因素第16题:C 由于谈判的一方陈述过多而忽略了对方陈述的机会与权力,从而使谈判产生僵局。

导致上述僵局的原因是()A. 主观偏见B. 偶然因素C. 行为失误D. 客观障碍第17题:D 下列不属于谈判僵局产生的原因的是()A. 自己制造的僵局B. 对方制造的僵局C. 由于双方原因产生的僵局D. 由于环境原因产生的僵局第18题:C 谈判中,买方问:“贵方能否在五年内提供质量保证?”卖方答曰:“对质量保证问题,我们过去是这样做的……”。

这种答问方式属于()A. 正面直接回答B. 不完整的回答C. 不确切回答D. 不回答第19题:B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谈判沟通与促销沟通共同点的是()A. 两类沟通的目的是一致的B. 谈判中沟通的时限压力比促销沟通大C. 沟通效果通常都主要取决于沟通过程中的译出和译入是否一致D. 两类沟通都是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不断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过程第20题:B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语言沟通作用的是()A. 传递信息B. 补充作用C. 获取信息D. 建立信任第21题:A 由于一项涉及共同利益、引起共同兴趣的议题而聚集在一起的谈判者,构成了谈判沟通过程中的()A. 传播关系B. 传播行为C. 传播符号D. 传播媒介第22题:D 谈判中获取信息最基本的手段是()A. 说B. 问C. 写D. 听第23题:A “对方为什么在谈判中持这种观点?”上述说法属于提问方式中的()A. 开放式问题B. 诱导性问题C. 提示式问题D. 自由式问题第24题:A 谈判沟通的目的是()A. 说服B. 理解C. 达成D. 合作第25题:A “对方认为我们的提议怎么样?”。

上述说法属于提问方式中的()A. 自由式问题B. 开放式问题C. 情绪性问题D. 诱导性问题第26题:A 谈判者赋予信息以某种表示方式,即将信息编制成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然后将其传递给其他谈判者。

这种行为被称作()A. A型传播行为B. B型传播行为C. C型传播行为D. D型传播行为第27题:C 以下属于低内涵文化的是()A. 日本文化B. 古巴文化C. 美国文化D. 埃及文化第28题:B 下列说法中属于德国人的谈判特点的是()A. 时间观念不强B. 严守合同信用C. 等级观念强D. 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第29题:B 有“契约之民”雅称的是()A. 日本人B. 德国人C. 英国人D. 美国人第30题:B 文化的交叉和重叠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在策略行为上有着明显的()A. 相同性B. 相似性C. 复杂性D. 差异性第31题:D 与人谈生意前,需要熟人引见的国家是()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俄罗斯第32题:C 在语言沟通过程中,受文化因素的影响,谈判者对同一语句的理解是不同的。

上述说法反映了谈判者语言的()A. 差异性B. 同一性C. 取向性D. 非对应性第33题:B 跨文化谈判与同一文化下谈判的根本区别来源于()A. 社会制度B. 文化C. 语言D. 谈判风格第34题:B 跨文化谈判中,更习惯采用较直接沟通方式的国家是()A. 法国B. 美国C. 日本D. 俄罗斯第35题:B 在时间观念方面,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比较随便的是( )A. 日本人B. 法国人C. 德国人D. 美国人第36题:A 下列选项中属于低内涵文化国家的是()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泰国第37题:D “一方面,文化约束和界定了群体的行为,另一方面,文化也反映了一个群体的与其历史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上述体现了跨文化谈判中文化的()A. 心理要素B. 社会结构要素C. “身份证明”D. “抵御中心”第38题:C “在跨文化谈判中,相对于谈判的另一方,谈判者将呈现出只有他和他的群体才会具有的独特特征。

”上述体现了跨文化谈判中文化的()A. 心理要素B. 社会结构要素C. “身份证明”D. “抵御中心”第39题:ABCD 应对谈判威胁的技巧有()A. 先斩后奏B. 逆流而上C. 假装糊涂D. 晓以利害E. 声东击西第40题:ABC 增大威胁压力的技巧有()A. 公开声明B. 与第三者联合C. 突出需求的迫切性D. 重新表态并暗示背景已经改变E. 以更为委婉的方式来重申威胁第41题:ABC 产生谈判威胁的条件与因素有()A. 权力因素B. 沟通渠道因素C. 可置信性D. 主观偏见E. 行为失误第42题:ABCD 谈判僵局产生的原因有()A. 主观偏见B. 客观障碍C. 行为失误D. 偶发因素E. 必然因素第43题:ABCDE 谈判过程中沟通的总体目标包括()A. 传递信息B. 获取信息C. 达成理解D. 提高效率E. 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第44题:BCDE 谈判沟通要素有()A. 传播感情B. 传播关系C. 传播行为D. 传播符号E. 传播媒介第45题:BCD 非语言沟通中的障碍包括()A. 谈判者的无意识行为B. 谈判者的有意识行为C. 谈判者的经验D. 非语言环境E. 外界环境第46题:ACDE 说服中的障碍有()A. 沟通障碍B. 思维定势C. 背后利益集团的影响D. 将对方视为要击败的对手E. 缺乏充分而有效的说服准备第47题:ABCDE 谈判过程中沟通的总体目标包括()A. 传递信息B. 获取信息C. 达成理解D. 提高效率E. 做优秀的听众第48题:ABC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包括( )A. 补充作用B. 代替作用C. 否定作用D. 肯定作用E. 完善作用第49题:ACE 日本人性格包括()A. 进取心强、态度认真、等级观念强B. 沉稳、自信、好强、勤奋、严谨C. 喜欢通过迂回曲折的方式陈述自己的观点D. 倔强、自负、缺乏灵活性和妥协性E. 自信且非常爱面子、彬彬有礼,很少拒绝或反驳别人第50题:ABD 在以下各项中,美国文化的特点包括()A. 时间观念强B. 低内涵文化C. 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比较随便D. 个人主义E. 固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