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练之古代诗歌阅读
1.(台州市2019届高三4月调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贺新郎
(南宋)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②《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1)“菱花”是生活用品___________,“杜陵”指诗人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
1.【答案】(1) 镜子 (2) 杜甫
【微探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题干中明确说是“生活用品”,据诗句“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的意思为“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
对镜自照,这一切令人可笑!”知“菱花”为镜子;“唤起杜陵风月手”的意思为“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知是杜甫。
2.【答案】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
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
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微探究】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
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诗句“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的意思为“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
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诗人借助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慰羁旅”之情;诗句“弹铗西来路”的意思为“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的意思为“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
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情;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的意思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思的痛苦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来直抒胸臆。
2.(2019年4月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东湖四景其一
元·杨载
朝来千骑出城闉,为向东湖踏早春。
素练幂①林云气薄,明珠穿草露华新。
山花献笑开檐畔,海鸟忘机戏水滨。
记取当年贤太守,及时为乐与斯民。
【注】①幂:罩。
(1)“海鸟忘机戏水滨”中的“忘机”是指___________,借以表达诗人
___________的情感。
(2)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1)【答案】忘却追名逐利之心闲适(淡泊、愉悦)
【微探究】此题考查理解诗歌中重要词语含义及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词语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和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海鸟忘机戏水滨”中的“忘机”是指忘却追名逐利之心,与世无争。
词句借以表达诗人闲适、淡泊、愉悦的思想感情。
(2)【答案】①运用比喻,将云气比作素练、将露华比作明珠,表现了迷蒙清新的早春之景。
②运用拟人,将山花和海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明媚生机的东湖春景。
③化静为动,动结合,云气罩林,新露穿草,山花献笑,海鸟戏水,使景物有动态感。
④借景抒情,描了早春明之景,表达了诗人游玩的愉悦之情。
⑥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想象、联想),由眼前的春景想到了当年贤太守(欧阳修)的游玩,表达于民为乐的情感。
【微探究】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素练幂林云气薄,明珠穿草露华新”将云气比作素练、将露华比作明珠,表现了迷蒙清新的早春之景。
“海鸟忘机戏水滨”将山花和海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明媚生机的东湖春景。
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云气罩林(静),新露穿草(动),山花献笑(动),海鸟戏水(动),使景物有动态感。
借景抒情,描了早春明之景,表达了诗人游玩的愉悦之情。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想象、联想)。
“记取当年贤太守,及时为乐与斯民。
”由眼前的春景想到了当年贤太守(欧阳修)的游玩,表达与民为乐的情感。
3.(浙江省高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试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1)~(2)题。
老牛叹
【金】杨果
老牛带月原上耕,耕儿怒呼嗔不行。
瘢疮满背股流血,力乏不胜空哀鸣。
日暮归家羸欲倒,水冷萁枯豆颗少。
半夜风霜彻骨寒,梦魂犹绕桃林道。
服箱①曾作千金犍,负重致远人所怜。
而今弃掷非故主,饱食不如盗仓鼠。
【注释】①服箱,负载车箱。
(1)诗的前两句(“老牛”“哀鸣”)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来交代农夫对老牛发怒的原因。
(2)本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