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浆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2)

岩浆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2)

岩浆岩手标本及薄片鉴定评分细则作者:马润则刘显凡单位:地球科学学院日期:2010年10月15日岩浆岩未知鉴定注意事项利用小刀、放大镜、偏光显微镜并借助于“矿物光性鉴定手册”,在规定时间内对未知岩石标本、薄片进行鉴定,给出正确的岩石命名,写出的鉴定报告,并绘镜下素描图。

岩石标本和薄片鉴定报告中的各项分值,原则上按主、次及其普遍性、重要性进行确定。

标本、薄片鉴定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编号:A7 (If10.1)岩浆岩标本、薄片详细鉴定资料编号:A1 产状:岩盆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暗绿灰色,风化面及裂隙面带有黄灰色(2分),中粒等粒粒状结构(6分),局部包含结构(2分),块状构造(8分)。

矿物粒度2-3mm,个别达5-6mm(1分)。

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60-65%)(3分),较为新鲜,浅黄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短柱状,解理不完全,半贝壳状断口(5分);辉石(25-30%)(3分),黑色粒状、短柱状、可见解理(5分);次要矿物为:铬透辉石(6-8%)(3分),暗绿色,半透明柱粒状,解理不发育(5分);另含微量黑色半金属光泽的铬尖晶石或铬铁矿(附加1分)。

沿橄榄石粒间或岩石裂隙面见有灰白色、黄灰色被膜状蛇纹石分布,其含量≤5%(附加2分)。

另外,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局部可见少量灰白色团块状次生碳酸盐矿物(附加1分)。

初步定名:暗绿灰色中粒辉石橄榄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中粒半自形近等粒粒状结构(6分),局部为等轴镶嵌粒状结构(1分),偶见包含结构(1分);矿物粒度多2-3mm。

柱状矿物长轴多半定向排列构成弱定向构造(2分)。

主要矿物:1.橄榄石:70-75%(3分),无色,半自形短柱状-粒状,个别呈细小颗粒包含于辉石中;正高突起,具不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三级蓝绿,近平行消光,部分颗粒具带状消光(滑动双晶)。

沿边缘、解理或裂隙发育蛇纹石化现象。

测得(+)2V=85-87°左右,属镁橄榄石(5分)。

2.斜方辉石:15-20%(3分),无色,半自形短柱状-他形粒状,粒度大小不一,具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一级橙黄,平行或近于平行消光,较为新鲜,未见产生变化。

(+)2V=75-80°,为顽火辉石(5分)。

次要矿物:1.单斜辉石:5-7%(3分),无色-微带淡绿色,多为细小半自形柱粒状,具完全解理,干涉色二级黄绿,斜消光,Ng∧C=37-38°,为(铬)透辉石(5分)。

副矿物:铬尖晶石:含量2-3%,棕褐色,分布不均,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粒状,正交偏光镜下全消光,为均质体矿物。

(附加2分)不透明金属矿物:偶见。

次生矿物:蛇纹石:2-3%,浅灰绿色、浅褐绿色,呈微细鳞片状、纤维状集合体沿边缘、解理或裂隙交代橄榄石,一级灰干涉色,干涉色微弱。

(附加2分)滑石:微量,浅棕褐色,细小鳞片状集合体交代橄榄石,二级以上干涉色。

(附加1分)综合分析:(共5分)①岩石主要由暗色矿物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应属超镁铁质岩类,也是超基性岩类;(2分)②根据岩石结构特征判断,该岩石为中深成侵入岩;(1分)③据矿物自形程度、颗粒大小、包含、反应及共生关系等可确定原生矿物结晶顺序大致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铬尖晶石;(2分)镜下素描图(5分)详细命名:暗绿灰色中粒尖晶石二辉橄榄岩(6分)(暗绿灰色中粒尖晶石方辉橄榄岩)编号:A2 产状:岩墙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灰白色(2分),斑状(或多斑状)结构(4分),基质微粒结构(4分),块状构造(8分)。

斑晶粒径多2-5mm(1分),含量约50%(2分),主要为烟灰色自形-半自形石英(17%)(5分)、熔蚀粒状长石(32%)(5分)及少量黑色鳞片状黑云母(6%)(3分)。

基质占50%左右(1分),微粒结构,粒度多<0.5mm(1分),由大量微细浅色长石(3分)、石英(3分)及少量暗色黑云母(1分)组成,极少量棕褐色微小榍石星散分布(附加1分)。

长石多具次生变化现象(附加1分),呈瓷白色、浅黄灰色或浅紫灰色;另见有少量亮黄色金属硫化物和黑色金属氧化物沿岩石裂隙面分布(附加2分)。

初步定名:灰白色黑云母花岗斑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斑状结构(4分),局部聚斑状结构(1分),基质半自形粒状结构(3分)。

斑晶:50-55%,粒径>2mm(2分)1.石英:15-20%(2分),自形粒柱状,具熔蚀现象,部分呈聚斑状,其周围常发育再生加大边,与基质中石英微粒界线存在一定过渡(3分)。

2.斜长石:15-20%(2分),半自形-自形板粒状,聚片双晶发育,一级灰白干涉色,负低突起,Np′∧(010)=15-16°,为An≤5的钠长石;部分被包含于碱性长石中,普遍具不均匀绢云母化(2分)。

3.碱性长石:15-20%(2分),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粒状,为正长条纹长石,具条纹结构,主晶显卡式双晶;部分包含有细小斜长石自形晶,部分较大的碱性长石颗粒边缘可包含基质矿物长石、石英微粒,显示其边缘在结晶晚期或后期的再生加大现象(2分)。

4.黑云母:5-6%(1分),棕褐色半自形-不规则片状,极明显多色性,平行消光;内部常包含具有暗褐色放射性晕圈的锆石微粒,部分黑云母边缘不规则状并可包嵌微粒状基质矿物长石、石英。

局部有绿泥石化及褪色(白云母化)现象(1分)。

基质:45-50%,粒度≤0.2mm(2分)由相对均匀的微粒状半自形钠长石(10-12%,具聚片双晶)(2分)、碱性长石(13-15%,无双晶)(2分)、石英(13-15%)(3分)及少量鳞片状黑云母(4-5%)(1分)组成。

以钠长石自形程度略好,偶含有白云母(附加1分)。

副矿物:微量,主要见锆石、萤石。

锆石为微细粒柱状,多包含于黑云母中;萤石呈细小不规则粒状星散分布,部分包含于长石、黑云母中,具交代成因特点。

(附加1分)次生矿物:少量,主要为绢云母(交代斜长石)、绿泥石(交代黑云母)。

局部见有绢云母集合体岩岩石微裂隙分布。

(附加2分)综合分析:(共5分)①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石英总量超过20%,故应属酸性岩类;(1分)②根据岩石的斑状结构、基质的微粒结构以及石英斑晶熔蚀现象等判断,该岩石为浅成岩,斑晶与基质矿物为两个世代产物;黑云母斑晶不具暗化边结构,故非喷出岩;(2分)③据矿物自形程度、颗粒大小及共生关系等可知:较大的斑晶矿物在地壳深部先结晶→基质矿物是在岩浆侵入地壳较浅处后在较快冷却条件下才结晶的,基质矿物大致结晶顺序为,黑云母、钠长石→碱性长石→石英→白云母;而绢云母、绿泥石为后期交代原生矿物形成。

(2分)镜下素描图(5分)详细命名:灰白色黑云母碱长花岗斑岩(6分)灰白色黑云母钾长花岗斑岩灰白色(多)斑状黑云母碱长(钾长)花岗岩(注:岩石中斜长石为钠长石,利用三角分类图确定基本名称时,钠长石应归入碱性长石)编号:A3 产状:岩株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浅灰色(2分),中细粒不等粒粒状结构(8分),块状构造(8分),矿物粒径多0.5-4mm(1分),少数大于5mm(1分)。

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65-70%)(4分),灰白色,半自形粒状或厚板状,粒度略细,次生变化明显,解理多不清楚(6分);角闪石(25-30%)(3分),绿黑色,较自形柱状-长柱状,粒度大小不一,可见完全解理(5分)。

次要矿物为石英(4-5%)(2分),无色透明,微带烟灰色,细小粒状(2分)。

另外,偶见有棕褐色榍石微粒。

(附加1分)初步定名:浅灰色不等粒角闪闪长岩(8分)(浅灰色中细粒角闪闪长岩)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半自形不等粒粒状结构(6分),斜长石普遍具环带结构(2分)。

主要矿物:1.斜长石:50-55%(2分),无色,自形-半自形宽板状,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干涉色,聚片双晶及正环带结构发育,也见卡钠联晶和钠长石-肖钠长石复合双晶;普遍具不均匀(中部明显)绢云母化、粘土化,偶有碳酸盐化。

测得斜长石中部Np′∧(010)=26-27°,为An47-50的中长石,边缘Np′∧(010)=5°,为An24的更长石,平均成分为中长石(5分)。

2.普通角闪石:30%(3分),褐绿色,大小不等的半自形柱状-长柱状,正中突起,具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一级顶部-二级蓝,斜消光,Ng∧C=25°,部分发育有简单双晶和聚片双晶。

局部有浅闪石化现象,致使其颜色变浅、干涉色降低。

(5分)次要矿物:1.石英:5-7%(2分),无色,呈细小不规则粒状,与碱性长石集合体一起充填于斜长石、角闪石之间,无解理,表面较为洁净,正低突起,一级亮白干涉色(2分)。

2.碱性长石:8-10%(2分),无色,他形不规则粒状,表面较脏,主要为正条纹长石,多具条纹结构;部分较小的碱性长石与细小石英呈粒状交生并充填于较大矿物颗粒之间,不显条纹及双晶;具不均匀粘土化。

(4分)副矿物:微量,主要为不透明金属矿物、榍石及磷灰石,偶见方解石。

(附加1分)金属矿物:1-2%,黑色不透明,半自形-不规则细小粒状,星散分布。

(附加1分)榍石:≤1%,浅褐色,自形-不规则细小粒状,正极高突起,可见完全解理,高级白干涉色。

(附加1分)磷灰石:≤1%,无色,自形-半自形柱状,正中突起,一级灰干涉色,平行消光,负延性。

(附加1分)次生矿物:微量,主要包括绢云母、粘土矿物、(交代长石)、浅闪石(交代角闪石)。

(附加1分)综合分析:(共5分)①由色率、主要矿物组合可知该岩石应属于钙碱性中性岩大类;(1分)②根据其中细粒不等粒粒状结构以及斜长石的环带结构推测,该岩石侵位深度不太大,应属中-中浅成的侵入岩;(2分)③根据自形程度推断原生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

(2分)镜下素描图(5分)详细命名:浅灰色不等粒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7分)(浅灰色不等粒角闪石英闪长岩)(或中细粒)编号:A4 产状:岩床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深灰色(2分),半自形中粒粒状结构(8分),块状构造(8分),矿物粒度多2-4mm(1分)。

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0-50%左右)(3分),无色或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具完全解理,解理面呈玻璃光泽(6分);辉石(40-45%)(3分),黑色,半自形短柱状或粒状,可见完全解理和阶梯状断口,玻璃光泽(6分)。

次要矿物为:紫苏辉石(5-6%)(附加2分):浅棕色,为较细小粒柱状,具半透明感(附加1分);黑云母(2-3%)(2分):褐黑色,细小鳞片状,极完全解理面上显珍珠光泽,分布不均匀(4分)。

岩石较新鲜。

初步定名:深灰色中粒辉长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辉长结构或辉绿辉长结构(6分),局部反应边结构(1分)、包含结构(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