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鉴定

四、常见岩浆岩的鉴定: 1、纯橄榄岩;2、辉绿岩;3、玄武岩;4、闪长岩;5、花岗岩;
岩石名称 颜色 主要矿物成分 结构 纯橄榄岩
构造
按SiO2含 量分类
辉绿岩 玄武岩 闪长岩 花岗岩
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 或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 集合体。
岩浆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 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 表冷凝而成的岩石。也可称之为火成岩。简 单地说,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 浆岩。
气孔、杏仁构造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矿物 或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表现出来的一种 流动构造。是酸性喷出岩常见的构造。
流纹构造
岩类
主要矿物成分
侵入岩
深成岩
浅成岩
喷出岩
超基性 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橄榄石、辉石
辉石、斜长石 (角闪石) 角闪石、斜长石 (黑云母) 钾长石、斜长石、 石英(黑云母、 角闪石)
3、结构:根据结晶程度分出显晶质、隐 晶质、玻璃质;
显晶质结构分为:等粒结构(粗粒、 中粒、细粒)、不等粒结构(说明斑状或似 斑状结构,并描述斑晶、基质成分)。
隐晶质结构:只能在显微镜下辨认出 矿物;
玻璃质结构:全部有非晶质矿物组成
4、构造:深成岩常为块状构造;喷出 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构造。要 观察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 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等。
➢块状构造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流纹构造
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岩石致密, 无孔洞,是侵入岩常见的构造。
块状构造
花岗岩
辉长岩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是喷出岩常见的
构造,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同、分布不 均的圆形或椭圆形孔洞称气孔构造,如 气孔被钙质或硅质充填,称杏仁构造。 这种构造是融浆冷却时,尚未溢出的气 体保留在岩石中形成的。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 小不等。
斑状和似斑状结构:为不等粒结构的一种 特殊类型。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颗粒大小相差 悬殊,大者称斑晶,小者称基质;
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者称斑状结构;
基质为显晶质者称似斑状结构。
等粒结构 似斑状结构
斑状结构
三、岩浆岩的构造
• 是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集合体之间排列和 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形态特征。
构造
结构
纯橄榄岩
辉长岩 闪长岩 花岗岩
苦橄玢岩 辉绿岩 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
块状构造
中粗粒、 似斑状
块状构造、气 孔状构造
细粒、斑状、 似斑状
苦橄岩
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气孔、流 纹、杏仁
构造 隐晶质、 玻璃质
四、鉴定方法
1、颜色:要定出岩石的总体颜色。 2、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 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对于显晶质岩石 (主要为深成岩)。首先应该确定岩石 中主要矿物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然后分 别描述它们的名称、颗粒大小和特征。
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姓名 周次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班级 序号 成绩 星期 (上午、下午、晚上)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常见岩浆岩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1、会观察和描述岩浆岩的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 2、掌握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3、学会能肉眼鉴定常见的岩浆岩。
岩浆岩
一、岩浆岩的分类
形成环境
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 浅成侵入岩
喷出岩(火山岩)
组成
超基性岩浆岩 (SiO2 : <45% ) 基性岩浆岩 (SiO2 : 45-53% ) 中性岩浆岩 (SiO2 : 53-66%)
酸性岩浆岩 (SiO2 : >66% )
辉长岩(中粒)
玄武岩(隐晶质)
辉绿岩(细粒)
二、岩浆(>5mm)
结晶程度
全晶质结构
显晶质结构(侵入岩) 中粒(2-5mm)
细粒(<2mm) 隐晶质结构(喷出岩)
玻璃质结构:由熔浆迅速冷却形成的玻璃状 态物质
显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玻璃质结构
等粒结构 颗粒相对大小
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 大致相等。
二、实验方法: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描述岩浆岩
三、实验内容: 1、观察描述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浅色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暗色
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2、观察描述岩浆岩的结构特征:按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结构(显晶质、隐
晶质)、玻璃质结构;按矿物颗粒大小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3、观察描述岩浆岩的构造特征: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