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宪法研究

德国宪法研究


《德国刑法典》第15章侵害私人生活和秘密罪 法律条文列举
1.侵害通信罪。非法为下列行为之一,处一年以下自由刑或 罚金:(1)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2)虽未开拆但非法探知 其内容的;非法开拆他人特别封套的文件探知其内容的,处与 第一款相同之刑罚;其他图片,视为与第一款、第二款意义上 的文件。 2.探知数据罪。非法探知不属于自己已被特别安保的资料的, 处三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第一款所述特别安保资料,是指以 不能直接提取的方法传输或存储的数据。 3.利用他人秘密罪。依第203条的规定应为他人保密之人, 未经授权而使用他人秘密,处两年一下自由刑或罚金;相应适 用第203条第4款的规定。
三、德国刑事法规对人权的保护性规定 及措施


刑事法规作为一国在法律上最严厉、最直接的手 段,对侵害实证化人权的行为有着巨大的震慑作 用,同时给予被害人人权的救济也是最充分的。 德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本国人权思想受康德理 论影响严重,有着浓厚的尊严意识,在这种意识 主导下使其对本国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放在异常重 要的位置。德国对隐私权的保护性立法,主要体 现在《德国刑法典》第15章侵害私人生活和秘密 罪中.
联邦法院



联邦宪法法院是根据德国基本法特别设立的。从 一开始,宪法法院就有意设立在卡尔斯鲁厄而不 设在联邦首都(当时是波恩),以彰显其对其他 国家机关的独立性。 法法院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司法审查,即对国家机 关的行为进行审查,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宣布无效。 在这个意义上,它和美国最高法院是类似的。 此外,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还有一些美国最高法院 不具有的职权。它和美国等国的最高法院的主要 区别在于它不是普通法院系统的一部分,而是一 个独立的司法机构
联邦政府权力

联邦总理的权力广泛,主要有:①可不经 议会批准或同意改组政府,设置部级机构, 规定内阁工作程序,划定各部职权范围。② 在组阁和政府活动过程中,对各部部长行使 提名任免权。③在政府工作过程中,行使 制定总的政策指导方针的权力。④如果联 邦总理要求对他表示信任的提案没得到联 邦议院的支持,他可请求联邦总统在21天 内解散联邦议院。但联邦议院如选出新的 总理,则解散权立即终止。
德国法治的特征



第一,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 式,而且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 第二,法治作为特定社会人类的一种基本追求和 向往,构成了工业化和民主化的秩序基础。 第三,法治的最重要的含义,就是法律在最高的 终极的意义上具有规限和裁决人们行为的力量, 法律既是公民行为的最终导向,也是司法活动的 唯一准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主和依法治国有机 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 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四、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五、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 六、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
(二)在刑事侦查中对人权的保护 运用刑事法律手段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犯罪,而是为了保护人 权,在这里更多的是强调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下面从 保障基本人权的制度手段来分析一下德国在强制措施中如何保障人 权。 1.侦查权的分配。德国刑事侦查权由检察机关承担,由于刑事侦 查与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密切相关。德国刑事诉讼法将侦查 权交给检察机关,而警察要受到检察机关的领导、控制和监督。 2.侦查程序的开启与人权保障。德国刑诉法在充分考虑公众安全 等社会利益的同时,对侦查程序的开启很慎重,开启必须具备 “简单的初期怀疑”,即依据司法实践经验一般应是有理由相信 某 一犯罪行为存在,无理由的主观臆断是不能够进行刑事侦查的。 3.侦查程序的进行与人权保障。德国刑诉法对侦查方法做了严格 的规定,包括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相关权利的告知义务,规 定侦查机关不能使用收集犯罪证据的方法,告知了使用该方法 所导致的犯罪后果。德国刑诉法在权衡社会公共秩序和犯罪嫌 疑人的人权保护后,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 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参与权,如辩护人的在场权、辩护人的检阅卷
康德的国家法律观主要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表述: 1、国家与法是先验理性的产物 2、主张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结构 3、主张人们应该享有相应的平等 及自由的观点
(二)德国法治的发展


封建法制的形成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近代德国法律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早期是所谓的“自由法治国”时代; 从19世纪中期到1945年,可称之为“形式法治国” 时期; 二战后,“实质法治国”理念再一次兴起,越来越多 的人们接受了法治国必须建立在相应的实质基座 之上——基于一个内在原则、即正义,而且法治 国也相应地被要求是一个民主的法治国家;
德国法治在宪法中的体现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它任何法律、 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 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准则;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 让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四、各国国家机关的职权有宪法和法律 授予,其权力必须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 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它主要的含 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 人权的这种普适性和道义性,是它的两种 基本特征。
人权分类

按享受权利的主体分,人权包括个人人权和集体 人权两种。前者是指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人身 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 权利;后者是指作为个人的社会存在方式的集体 应该享有的权利,如种族平等权、民族自决权、 发展权、环境权、和平权等。按照权利的内容来 划分,人权包括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 文化权利两大类。前者是指一些涉及个人的生命、 财产、人身自由的权利以及个人作为国家成员自 由、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后者是指 个人作为社会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 方面的权利,如就业、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 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权利。总之,人权是涉及社 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全面、有机的权利体系, 是人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权 利的总称。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
权力分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三权分立” 的议会内阁制为政权组织形式,以 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实行多党 制。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 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联邦政府


德国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 组成,联邦总理是联邦德国政府首脑,是 国家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人。联邦德国实 行议会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联邦议院多数 党领袖,或占优势的政党联盟中主要政党 的领袖担任。 内阁总理组织政府,政府对联邦议院负责, 联邦议院可以对政府提出“建设性不信任 案”迫使内阁总理辞职,政府也可以提请 总统批准解散联邦议院重新大选,再由新 产生的联邦议院选出新的内阁总理重新组 织政府。
一、康德人权理论的基本思想


康德作为德国具有代表意义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的人权思想对整个德国的人权理论的影响是巨 大的,其人权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先进性。 康德认为在人权理论与现实形态之间的中介是法 律,理由有三个。 第一,人权是法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发展 的结果 第二,人权所包含的人的感性和理性思维是要运 用法律来表现出来的。 第三,人权在抽象的法和现实的法不同的影响下, 其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程度是不一样的。
总结
德国人权不仅在理论思想上,即在人权的自然 状态上研究的很深入,是人权在纯粹的理性化方面 得以完全建构,同时,又在实证化人权上,通过运 用“转换规则”使其为可预见性的实证法所接受, 并且在本国的实体制度中加以充分的保障,实现了 人权在形而上学抽象意义上的自然权利和法定实有 意义上的实体权利的充分结合。使德国人权体制实 现了良性的循环,一方面对人权在自然属性上的不 断探究,为人权从应有状态过渡到法定状态提供了 丰富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实体法意义上的人权 发展,又为自然意义上的人权进行了法律确认及现 实的保障。
联邦议院


德国联邦议院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联邦 议会,联邦议院与联邦参议院共同组成德 国国会,是德国最高权力机构。 德国联邦议院与联邦参议院共享修改德国 基本法(等同宪法)的权力。联邦议院拥 有设立欧盟事务委员会、外交事务委员会、 国防委员会与情愿委员会及任命军事专员 的权利。联邦议院及其委员会有权要求联 邦政府任一成员出席其会议。
二、德国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

从德国的经验来看,早期人权和基本权利大都作 为同义词混用。 后来,基本权利一词为德国联邦及州一级适用, 一直持续至今,但德国理论界对基本权利的争议 较大。德国公法领域存在着一种混用,就认为基 本权利包括两个内容:公民权利和人权。德国基 本权利的特点有:第一,基本权利在内容上体现 出强烈的人权内涵;第二,基本权利又区别于纯 粹的自然法人权。人权首先是应有人权的状态, 这种自然状态自人类诞生之日就享有,与国家的 出现并无实际的联系,而基本权是以人权为依托 的,人权为基本权提供基础。
在宪政国家,人权被以最高法宪法所肯定并形成所 谓的基本权,从而为人权化的基本权提供法律保障。 德国法学专家主张基本权不是国家施舍给人民的, 只是天赋人权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肯定,在人民的 利益受到国家侵害的时候,人民可以运用宪法所肯 定的基本权来和国家进行法律抗争。同时为了使一 个国家公民基本权与世界同步,对于国际惯例和国 际法,国家可以通过转换的方法变成其国内法,这 样就使得公民的基本权可以随时增添新的内容。人 权是基本权实现的基础,这个内容在德国宪法的立 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德国宪法“第一草案” 对有关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时,对人权与基本权利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详细的说明。“基本权是服务 于不可转让的利益”。而这个“不可转让的利益” 正是德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所规定的人权。
宪政浅析
-------以德国为例
小组分工合作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