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一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项目一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项目一儿童文学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

2.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

3.熟悉儿童学问的功能、作用。

4.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1.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2.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儿童文学概说【学习目标】1.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

2.把握儿童文学的范围3.清晰了解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教学重点】1.识记儿童文学的概念2.熟练掌握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教学难点】把握儿童文学的范围,理解儿童读物与儿童温馨的关系【教学方法】提问法、归纳法、举例法、浏览阅读法【教学手段】白板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关上书,提问。

①我们肯定不是第一次接触到幼儿文学或儿童文学这个术语,但是它们究竟是指什么?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它们?学生回答。

(学生会涉及到童话、动画片等)②选择性地回忆一些童话作品,如《灰姑娘》、《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

请学生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提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些作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这些作品情节生动,富有幻想色彩,语言浅显优美,符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和欣赏习惯。

③儿童文学就是童话吗?肯定不是。

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文学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

提示:写给谁看的?功用是什么?既然是写给孩子们看的,要注意一些什么?二、儿童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的定义: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概念)2.从三方面理解这一概念:1)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

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反映社会生活。

2)儿童文学必须是为儿童创造并被他们接受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它的阅读对象是有别于成人的,且它是儿童读物中最重要最具有审美价值与人文内涵的读物。

3)对儿童有多种功能和价值。

3.引导学生区分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儿童读物:启蒙教育、励志成长、科普知识和人文历史等。

联系: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审美价值与内涵的的读物。

图示如下:二、儿童文学的范围1.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为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包括四个种类: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牛郎织女》《老虎外婆》《葫芦娃》等②蒙养读物《龙文鞭影》、《幼学琼林》③专门编撰的成文文学作品《千家诗》、《神童诗》④古典文学中为儿童所接受的作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等给学生展示《千家诗》、《老虎外婆》等古典儿童文学2.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难点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自觉的在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或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符合儿童文学概念和含义的作品。

作品举例:嵇鸿《雪孩子》、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三、儿童文学的层次广义的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是18岁以下的儿童,可分为三个层次:给学生补充幼儿文学的概念: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3.讨论:按照这一概念,《哈里•波特》、《西游记》算不算儿童文学?引导学生从读者对象、功用、文学特点等方面判断。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哈里•波特:儿童文学。

因为主人公年纪的关系,加上内容魔幻,还有这本书是作者写给孩子的西游记:原本不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部文学名著,人们将《西游记》改写成彩绘注音版,根据小朋友的阅读习惯,运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采取串珠式情节结构,讲述了一个个精彩好玩的故事。

这种带着童话色彩的,改编过后的《西游记》属于儿童文学。

四、儿童文学的读者1、儿童读者: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2、成人读者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看,儿童文学不仅被儿童所阅读,而且常常也被成人所接受。

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下两类情况:一类成人读者是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比如家长、教师。

幼儿教师是孩子和文学之间的桥梁,学好幼儿文学能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培养能力,打好基础。

另一类情况是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童心未泯)3、事实上,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对作品理解的层次不同而已。

婴幼儿可能更关心故事本身,成人则更欣赏作品的美质和意蕴。

五、拓展阅读幼儿接受儿童文学的特殊方式六、练习1、P20第一题,第二题运用图示,形象标志儿童文学在文学中的位置。

2、比较阅读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齐读《月儿》、《月亮对我笑》(读本P84)六、板书项目一儿童文学概说一、定义二、幼儿文学(0—6岁)儿童文学儿童文学(6—12岁)(广义:0—18岁)少年文学(12—18岁)七、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准拥挤和抢道。

教学楼内要安静,不准喧哗和乱跑。

安全上学不迟到,放学回家准时好。

走路要看人行道,不准追逐与打闹。

一慢二看三通过,人行横道忘不了。

饮食一定讲卫生,不喝生水零食少。

用火用电保安全,珍爱生命永记牢。

教学反思:任务二儿童文学的特点【学习目标】熟记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幻想性、趣味性和朴素性并能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教学重点】识记并理解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幻想性、趣味性和朴素性【教学难点】理解儿童文学的幻想性和朴素性的特点【教学方法】提问法、分析法、举例法、探究法【教学手段】白板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1.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2.导入新课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儿童这一群里有着明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尤其是3-6岁的幼儿,他们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主要靠家长和老师的讲解,图画的启发。

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二、儿童文学的特点(一)故事性1.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特点,思考什么是故事性。

2.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解说概念:(1)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2)喜欢故事是人的欣赏特性。

(3)儿童的思维是故事性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幼儿故事、小说、寓言、童话有很强的故事性。

3.例: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田螺姑娘》大屏幕呈现《螺丝姑娘》故事,学生赏析4.学生分享听过的儿童故事5.幼儿诗歌和儿歌也具有故事性。

例:绕口令《墙上挂面鼓》、儿歌《小熊过桥》让学生诵读儿歌,感受儿歌中的故事性。

(二)幻想性1.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划出相关内容2.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概念解释:儿童文学与浪漫、想象、梦幻和诗意、神秘联系在一起,在儿童文学中幻想性作品一直是一枝独秀。

例:李其美的《鸟树》、《爱丽丝梦游仙境》、《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鸟树》,教师补充《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部分内容(三)趣味性1.学生自己阅读这部分内容2.学生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趣味性何在。

3.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解释概念: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物本身的趣味性。

(个人认为这是儿童文学的特点中作为重要的一点),儿童文学是否有趣关系着能否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4.教师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趣味性,《我的幸运一天》和儿歌《企鹅》5.注意,这里的趣味性不仅指叙述上的“惹人发笑”,或者是结构上悬念的设置,情节上的曲折离奇,更应该是情感的、心灵的高层次的愉悦。

6.提问,儿童文学的趣味性怎么实现?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往往依靠引人入胜的惊异故事,生动渔区的人物性格、事件的完满解决、形式上的创意性和语体的简洁明快和行动性来完成。

(四)朴素性1.阅读这部分内容,回答什么是朴素性。

2.学生回答3.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朴素性是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在艺术特征上的区别。

朴素的内涵包括“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简单来说,儿童文学的朴素既可以表现为作品形式的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也可以表现为作品内容蕴涵的朴素。

也就是说用最简洁、质朴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意意趣。

4.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朴素性读一读教材中的案例三、拓展阅读儿童思维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四、作业1.课后练习第三题(p22)五、安全提醒: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准拥挤和抢道。

教学楼内要安静,不准喧哗和乱跑。

安全上学不迟到,放学回家准时好。

走路要看人行道,不准追逐与打闹。

一慢二看三通过,人行横道忘不了。

饮食一定讲卫生,不喝生水零食少。

用火用电保安全,珍爱生命永记牢。

任务三儿童文学的功能【教学目标】理解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儿童文学的功能【教学重难点】理解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儿童文学的功能【教学方法】分析法、归纳法、举例法、提问法【教学手段】白板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儿童文学的特点,那么儿童文学对儿童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功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儿童文学的功能二、内容分析(一)认知功能学生浏览这部分内容,归纳认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分析: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儿童文学也是如此,儿童除了通过其他类型的儿童读物认识和了解世界外,儿童文学也是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儿童文学想较于其他儿童读物而言,更加喜闻乐见儿童文学带给儿童大量新鲜知识,扩大眼界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求知的兴趣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举例:柯岩童话剧《小熊拔牙》《问答歌》•谁在水里穿裙子?谁在天上推剪子?•谁在草丛扯锯子?谁在屋角织网子?•金鱼在水里穿裙子。

小燕在天上推剪子。

•螳螂在草丛扯锯子。

蜘蛛在屋角织网子。

(二)审美功能对美的追求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审美功能也是儿童文学主要的功能之一。

提问:什么是美?让学生体会美的内涵和外沿1.儿童的审美是近距离的审美解析:儿童都是直接去感受艺术的,因为的他们的思维是形象的思维、感性的思维,他们分不清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区别(杀死的鸭子)所以,许多的儿童文学表现出一种荒诞美和稚拙美,给孩子以明朗和优美的体验夜里老鼠吱吱叫,我学猫儿“喵唔喵……”老鼠吓得不敢动,我在床上偷偷笑2.儿童文学是美的文学这里的美更多指的是多样的情感体验,如善良、勇敢、诚实、同情、怜悯友谊等等3.儿童文学中也有一些与美不符的元素一些苦涩、悲剧等,但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幼儿文学。

如幼儿文学中表现死亡的主题,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验如:嵇鸿《雪孩子》、李其美《鸟树》《爷爷变成了幽灵》4.儿童文学的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潜移默化的提出了各种审美标准举例:《拇指姑娘》、《雨中》(三)教育功能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这里所说的教育功能是直接的说教吗?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注意,这里的教育不能是直截了当的说教,而是寓教于项目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