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简历(2010年7月1日更新)个人信息: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年3月教育经历: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01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1996工作经历: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2010年7-8月里尔第一大学访问教授,2010年3月加拿大“UWO/CIGI/BRIC (China) +Ontario Project”特邀研究员,2009年11月至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2009年9月至今安徽大学泛长三角社会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2009年7月至今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科发展委员会顾问,2009年6月至今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009年4月至今巴黎第一(索邦)大学(Université Paris Sorbone)访问教授,2009年5月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2009年2月至今比利时鲁汶大学(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访问教授,2008年11-12月日本一桥大学客座研究员,2008年9月至今巴黎第九大学(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访问教授,2007年10-11月世界银行咨询专家,2007年至2008年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3月-2008年3月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8月至今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联合国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UNU/WIDER),2004年5月至8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3年10月至今复旦大学匿名审稿杂志《世界经济文汇》编辑,2002年1月至今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01年7月至今(2003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法国就业研究中心(le Centre d'études de l'emploi),1999年10月至12月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区域和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学。
教学:劳动经济学(本科生、研究生)应用计量经济学(截面和面板数据处理)(研究生)微观经济学(本科生)主要著作:2010,《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中信出版社。
2009,《政企纽带——民营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与潘慧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中国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与陈钊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与陈钊、王永钦、章元、张晏、罗长远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微观经济学》,(与陈钊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经济体制与公共政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与陈钊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中国的大国发展之道──来自经济学的声音》,(与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合著),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工资、就业的议价:理论及中国二元就业体制的效率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与陈钊合著),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3,安德鲁·肖特著,《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与陈钊合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Schotter, Andrew: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 Institu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81.)2002,《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角》,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隐性失业论》,(与袁志刚合著),立信会计出版社。
主要论文:2010,《行业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与陈钊、万广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
2010,《解析中国创新能力的不平等》,(与万广华、范蓓蕾合作),《世界经济》,3-14页。
2009,《拜年与择校》,(与周群力合作),《世界经济文汇》,第6期,19-34页。
2009,《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与陈钊、佐藤宏合作),《经济研究》,第10期,121-132页。
2009,《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与赵剑治合作),《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363-390页。
2009,《户籍、社会分割与信任:来自上海的经验研究》,(与汪汇、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10期,81-96页。
2009, ―Power as a Driving Force of Inequality in China: How Do Party Membership and Social Networks Affe ct Pay in Different Ownership Sectors?‖ (with Shuang Li and Hiroshi Sato),CESifo Economic Studies, 55(3-4):624-647.2009,《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3期,42-52页。
2009,《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章元合作),《管理世界》,第3期。
2009,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with Wang, Yongqin, Yan Zhang, Yuan Zhang, and Zhao Chen) in Arthur Sweetman and Jun Zhang (ed.), Economic Transitions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MaGill-Queen’sUniversity Press, 141-159.2008,《权势的价值:党员身份与社会网络的回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是否不同?》,(与李爽、佐藤宏合作),《世界经济文汇》,第6期。
2008, ―Labor Market Reform,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with Shiqing Jiang), China & World Economy, V ol. 16, No. 6, 63-80.2008, ―Economic Opening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 (with Zhao Chen and Yu Jin), in M. Fujita, S. Kumagai and K. Nishikimi (eds.),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Perspectives from Spatial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76-315. 2008, ―Is China Sacrificing Growth when Balancing Interregional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with Zhao Chen), in Y ukon Huang and Alessandro Magnoli Bocchi (eds.), 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 in East Asia, The World Bank, 241-257.2008,《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刘永平合作),《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1271-1300页。
2008,《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与李爽合作),《管理世界》,第9期,161-165、179页。
2008,《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与陈钊合作),《世界经济》,第8期,57-61页。
2008,《政府干预与企业家满意度——以广西柳州为例的实证研究》,(与王亦琳、潘慧、杨真真合作),《管理世界》,第7期,116-125,159页。
2008,《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农村公共信任的影响》,(与张爽合作),《世界经济文汇》,第4期,77-87页。
2008, ―Power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Entrepreneurs: Evidence from Liuzhou, Guangxi, China,‖ (with Zhao Chen, and Junzhi He),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Economy, 13(3), 298-312. 2008,《权势与企业家参政议政:一项实证研究》,《世界经济》,(与陈钊、何俊志合作),第6期,39-49页。
2008,《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与陈钊合作),《经济研究》,第1期,21-32页。
2008,《显性失业还是隐性就业?——来自上海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与田士超合作),《管理世界》,第1期,48-56页。
2008,《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与刘永平合作),《世界经济》,第1期,65-77页。
2007,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within China,”(with Guanghua Wan and Zhao Chen), in Guanghua Wan (ed.),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Palgrave Macmillan.2007,《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与陈敏、桂琦寒、陈钊合作),《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125-150页。
2007,《千年史的经济学:一个包含市场范围、经济增长与合约形式的理论》,(与王永钦合作),《世界经济》,第10期,76-85页。
2007, ―Economic Opening and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with Min Chen, Qihan Gui, and Zhao Chen), in Ross Garnaut and Ligang Song (eds.), China: Linking Markets for Growth, Asia Pacific Press, 369-393.2007,《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与蒋仕卿合作),《管理世界》,第6期,1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