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这组教材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安排了四篇课文。

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安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

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

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学生分析
这组课文每一篇都是感人的故事。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

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深深地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友爱的博大与真诚。

学生也会真情流露,畅所欲言。

教学设想
1、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默读,感悟课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生活。

2、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学习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课前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这单元的每一课前,教师都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布置适当的课前准备。

如请学生以各种方式了解一些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让学生留意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便于很好地投入到课文中来。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熟读课文,采用指名读,自由读,评读,表演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要求认识的字可以随文识字,可以在预习识字,容易读错的字要加强指导。

会写的字教师要分类抓住特点指导。

3.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紧抓重点词句,逐层深入进行感知与理解,重点突出,既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三.各有侧重
(一)《可贵的沉默》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二)《她是我的朋友》
1、课文描写具体,感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引发共鸣,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谈话导入,轻松进入。

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是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对朋友,看看从这对朋友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3、自始至终整体把握文章,通过多种方法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及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不断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揭示文章主题,感受到朋友的深刻含义。

(三)《七颗钻石》
1、激趣引入:
出示一张星空的图片,老师边让学生看图边说: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在那正北方,有一组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瞧,它们多象七颗钻石,在夜空中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北方。

这就是大熊星座,我们也叫它为北斗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颗星星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让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出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读中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四)《妈妈的帐单》
1、出示两份帐单,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份帐单,汇报读懂的课文内容。

2.创设情景,体验情感,
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妈妈,在她们看到对方的帐单时,心里会有那些感受?(会想写什么?)
四、交流展示
学习四篇课文的过程中,应注意与综合性学习想结合向生活实际延伸。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为父母做了那些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是怎么评价的。

如何上好阅读课
1、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会抓重点句,重点词朗读理解。

明白学习一个自然段,要抓住段中的重点句子,要理解重点句子,就要抓住句子中重点词语。

要有鲜明的层次感,在不断的训练中让学生形成意识,形成能力。

2、抓住句子词语的感情色彩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不是一句空话套话。

是在学生有了内心感触的基础上进行,本教学片断中,我让学生从村民的无情,旁观者的愤怒、心痛惋惜,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情为基础进行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有感情的朗读,要有技巧的体现,最直接的就是重读,哪些地方该重读,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发现以及读的意识。

3、引导学生鉴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语文不只是听说读写,还有文学作品的鉴赏。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将感情、思想投射到每个人物身上,如文中的村民、旁观者甚至树木,设身处地,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他们一同悲伤,一同快乐,然后走出文本,才会更好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关主题